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骨科復健 膝蓋痛!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和葡萄糖胺、軟骨素、玻尿酸相比,改善關節炎有何優勢?

膝蓋痛!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和葡萄糖胺、軟骨素、玻尿酸相比,改善關節炎有何優勢?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2024年5、6月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5910
收藏 瀏覽數 : 5910
膝蓋痛!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和葡萄糖胺、軟骨素、玻尿酸相比,改善關節炎有何優勢?
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是近來關節保健食品的新寵兒,相較於葡萄糖胺、軟骨素、玻尿酸等關節營養素,有何優勢?

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是什麼?

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Undenatured Collagen Type II),貌似包含多種概念,其實可先從「第二型」膠原蛋白來認識。膠原蛋白是個大家族,在人體中各自發揮獨特的功能,市面上的膠原蛋白保健食品主要分為第一型與第二型。錞盈生物科技公司執行長、安民家醫科診所兼任營養師陳怡錞說明:「無論補充第一型或第二型膠原蛋白,都對關節有幫助,並非第一型只能補皮膚、第二型只能補關節。」第一型與第二型膠原蛋白的差異在於,前者主要萃取自皮膚的膠原蛋白,如:豬皮、魚皮、牛皮;後者萃取自軟骨,如:雞胸軟骨、鮭魚鼻軟骨。
 
第二項要素則為「非變性」,變性膠原蛋白並非自然存於人體,而是在製作或加工過程中發生變化的產物。陳怡錞營養師生動地解釋:「雖然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萃取自雞胸軟骨,但跟平常將雞胸軟骨煮來吃可不一樣喔!因為膠原蛋白已變性,機能性就會降低。」非變性膠原蛋白因為保持原有結構,方能被腸道免疫細胞辨識,被專家認為具有調節免疫系統的潛質。已有研究指出,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在調控免疫細胞、抑制發炎T細胞方面,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換句話說,有助於減少免疫系統對軟骨的攻擊,從而有助於維持關節健康。

少量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就能達到葡萄糖胺的保養關節效果?

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與葡萄糖胺(Glucosamine)、軟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相比,濃度更高、更易被身體吸收嗎?
 
「各個營養素皆有其效用,能不能吃到足夠的量為關鍵。」陳怡錞營養師以葡萄糖胺每日攝取量1500毫克為例,通常要吃到四顆以上的膠囊,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卻僅需40毫克便能發揮效果,這也是其勝出的原因之一。
 
葡萄糖胺是人體可自行合成的胺基單醣,然而,隨著年齡增長、合成速率會降低,因此需要額外補充。葡萄糖胺作為玻尿酸的前體,可用來合成玻尿酸,進而促進關節的舒適度。2018年10月起,臺灣健保署已不再給付葡萄糖胺類產品,更有些研究指出葡萄糖胺緩解、治療關節疼痛的效果如同安慰劑。陳營養師解釋,保養關節的營養素有無效果,「攝取足量」是重要條件,為了滿足攝取量,有些廠商將葡萄糖胺產品設計為飲品。「不過,有水活性高容易腐敗的難題,而高溫殺菌又會有梅納反應,使得飲品變成黑色,不雅觀、難下嚥。」因此,葡萄糖胺飲品便得添加防腐劑或提高酸度,前者不夠天然、後者則有損口感,這些現實條件都間接成為葡萄糖胺的缺點。
 
軟骨素則是一種常見的黏多醣蛋白,主要由胺基半乳糖和葡萄醣醛酸交錯結合而成。它具有強效的吸水性,經常分布於人體的軟骨組織和其他結締組織中。軟骨素通常萃取自動物軟骨組織,例如牛、豬或雞的軟骨,因帶有腥味必須另外增添調味劑。
 
 
葡萄糖胺、軟骨素、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優缺點比較及建議攝取時機
 
 
Q玻尿酸、乳油木果與蛋殼膜保養關節效果如何?每日建議攝取量?
 
除了葡萄糖胺與軟骨素之外,複方設計的關節營養品中也常見到玻尿酸、乳油木果與蛋殼膜等,陳怡錞營養師說明這些成分皆沒有特定攝取時機,其中玻尿酸在美容保養領域頗受歡迎,它的潤滑保濕特性對關節健康有所效益,但「可惜的是,國際期刊臨床研究的劑量為每日120~200毫克,但臺灣的限制卻是80毫克,讓保健食品的效果較難發揮。」
 
其次,乳油木果為人熟知的是促進皮膚與頭髮的健康,包含保濕滋潤、保護、修復受損及抗發炎。陳怡錞營養師指出,「乳油木果的人體實驗不夠多,每日攝取量未有定論。」
 
至於近來運動員熱愛的營養素蛋殼膜,含有膠原蛋白、軟骨素、彈力蛋白、玻尿酸,也能增進關節和皮膚健康,每日建議攝取量約300~500毫克。

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屬食品,需更長時間發揮效用

想保養關節,陳怡錞營養師提醒樂齡族平時應適度運動,且避免過胖加重關節負擔。大林慈濟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林敬興醫師則指出,應避免損傷關節的行為,如「曾有病患堅持下田務農,但蹲坐非常傷膝蓋。」
 
營養補充方面,陳怡錞營養師建議優先自原型食物補充營養,建議吃各色天然的食物(彩虹飲食),多吃含硫的飲食,如:洋蔥、大蒜、十字花科蔬菜及薑黃等,因為硫化合物在合成體內蛋白質、膠原蛋白、骨骼、毛髮和皮膚組織中扮演關鍵角色。
 
常有退化性關節炎的病患詢問林敬興醫師是否可吃Omega-3脂肪酸食物或維生素C,或是坊間各式營養保健食品,他指出這些產品可提供微抗發炎、幫助組織修復、抗氧化等功效。他常以「可以吃看看!如果覺得症狀有改善可繼續吃」的態度回應,這非鼓勵、也不是嚴格禁止,他認為:「如果病患吃完心情愉快、身體也跟著舒適,這不也是我們樂見的嗎?」
 
退化性關節炎並非單一因素導致,是諸多原因交織而成,如生活習慣不良、缺乏某些營養,老化及女性常有的骨質流失及骨質疏鬆也會惡化關節炎。林敬興醫師指出,營養保健食品不似藥物有其適應症,「只能由病患自行感受、判斷是否有助益,但確實許多病患與友人回饋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效果比其他營養素明顯。」一般而言,他不會建議病患使用,「除非關節炎痛的病患不願意吃非類固醇消炎藥,我才會建議使用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這類具慢性抗發炎效果的產品,但比起藥物需要較長時間發揮效用。」

當關節嚴重退化仍須醫療介入

無論是針對運動傷害導致的關節疼痛或老化造成的退化性關節炎,現在的治療方法琳瑯滿目,包括注射療法、增生療法、軟骨再生修復手術等。林敬興醫師憂心商業化的走向,提醒高濃度的血小板血漿注射(PRP)原是為了運動員礙於禁藥檢測而生,注射療法得以發揮療效的條件之一是「受注射者也如同運動員般有相應的修復能力」。
 
許多退化性關節炎在多方治療無果下,最終得走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一途。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在臺灣已是很成熟的技術,每年約有2萬名患者接受置換。林敬興醫師強調:「感染的風險低於1%,控管醫院與居家衛生,加上控制肥胖及慢性病,感染風險可降得更低」,民眾不需諱疾忌醫。
 
圖片來源/富爾特數位影像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