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網路書店 書籍 「老」得好:人生冬天的景緻

「老」得好:人生冬天的景緻

「老」,對你來說,是甚麼感受?

從中年高原期漸往下行,「鰥、寡、孤、獨、病、衰」我們終會經歷,
憂鬱、失落、沮喪、恐懼、不安在所難免。

然而,年紀再大都有應對問題的能力。
體察自己的需要,爲「老」做好預備,就能從容自在地享受人生冬景!

博客來:https://pse.is/4jwpsh

金石堂:https://pse.is/4jnpx7

※結帳系統更新中,無法刷卡,可至上述平台選購或電洽2776-6133 #4

 

定價300元
優惠價 79 237

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指出,全世界60歲以上者20%有心理和神經系統的問題,其中有憂鬱和失智疾患占5~7%。造成年長者自殺、產生身心疾病的高風險因素為「失落」,包括體力、腦力衰退的健康失落;喪偶、喪親、喪友的情感失落;及退休、經濟困難等外在環境引發的失落。

本書採訪多位長者、老年醫學與精神科、社會學、教育、護理、心理學、社工等領域專家,提供本身經歷與建議,讓年長者及陪伴者了解如何預備、因應老後會經歷的各種失落。此外,介紹各國因應高齡社會的策略、各種幫助年長者重新安頓身心、活躍老化的作法,讀者可以從中找到激勵自己積極面對老化與失落的力量。

本書特色
 
◆多位長者分享個人經歷身體退化、情感失落等過程與心境,十位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予以回應和建議。
 
◆國內外幫助年長者老得健康、活躍與有生產力的方案資訊。
 
◆預備與因應老化過程的「BMI幸福心指標」,練習轉念和正向思考,並介紹生命故事記錄紓壓法。
 
必讀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列)
 
李龍騰(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
葉金川(中華捐血運動協會理事長)
曹汶龍(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
譚艾珍(知名資深藝人)

總編輯/葉雅馨,企劃/戴怡君,採訪撰文/林稚雯、黃素娟、黃苡安、鄭碧君

審訂者/陳質采(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大家健康》雜誌是國內知名的專業醫療保健雜誌,除了雜誌發行外,出版不少與醫療保健、心理勵志、公共衛生、運動生活等類別的優質好書。近期出版的《和自己在一起:後疫情時代的孤獨》、《退休前必修的12堂課》、《退休,任性一點又何妨》、《幸福樂齡:高年級的人生課》、《給照顧憂鬱和失智長者的你》、《擊退乳癌》、《男人的生命腺:攝護腺癌診斷與治療》、《蔬食好料理》、《老年憂鬱不是老化》等書,均是通路、讀者口碑推薦的暢銷好書。

《大家健康》雜誌編輯團隊,秉持用心製作每一本好書的理念,讓讀者從「悅」讀中,耕耘自己身心靈的健康。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www.healthforall.com.tw

☼大家健康雜誌粉絲團: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0779491111

 

出版序 蓄勢待發迎樂齡 / 張博雅
合作出版序 不要封閉自己,一切都有可能 / 賴進祥
推薦序 陪伴之前先理解 / 姚思遠
推薦序 69歲的堅持與快樂 / 葉金川
編輯後記 幸福老:鹿楓堂的景緻 / 葉雅馨

1老,面對失去的過程

1-1 接受「老」模樣,先懂失落
1-2 老後的他,相伴相處都好難?
1-3 老年的失落與孤獨感

2熟齡喪偶,新角度、安身心

2-1 17頁家書
2-2 一再重述的悲傷
2-3 足不出戶的阿嬤
    
3助「迷路」的他找回方向 

3-1 晚年喪偶喪子度日猶如年
3-2  養身,也要養心
3-3  「老伴」新定義

4第二人生,整裝再出發

4-1 揮別失親喪偶的哀慟
4-2 陪伴母親終老,學習好好變老
4-3 服老─學會照顧自己,彈性應對
4-4 重拾健康身心,永遠不嫌晚
  
5黃金時代,「老」得好

5-1 老年心理健康的挑戰
5-2 別把衰退視為理所當然
5-3 「生命書寫」與情緒「BMI」,接納人生的冬景
5-4 不一樣的「老」模樣

6知老、習老,樂齡而自在  
  
6-1 老化的社會視角
6-2 搞懂長輩的「拒絕」
6-3 跨越「心」界線

2-3 足不出戶的阿嬤

諮詢/杜家興(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臨床心理師)、呂依真(昭質心理諮商所所長)、陳盈縈(嘉義縣長照管理中心照管督導)
撰文/黃苡安

一間間矮厝散布在鄉間小路,彷彿各不相干,又各自訴說每戶人家不同的人生境遇。住在其中一間矮厝的82歲玉蘭阿嬤,兩年來幾乎足不出戶,總是坐在丈夫阿水伯生前坐過的位子,懷念丈夫。

阿水伯早年是台電僱員,退休後與妻子在廟前擺攤做小生意。阿水伯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還曾罹患攝護腺癌,所幸在玉蘭阿嬤悉心照顧陪伴下,病情穩定。

九年前,阿水伯因肺積水三進三出醫院,體力和記憶力都明顯衰退,並被診斷出有輕微失智症。兩年前某個午後,阿水伯上廁所很久沒出來,玉蘭阿嬤前去查看,發現他倒臥在地,已失去呼吸心跳。對阿嬤來說,雖然丈夫大小病不斷,但從青春到白髮,共同生活60多年的伴侶生命就這麼消逝,阿嬤很自責當時沒顧著阿公,她非常有罪惡感。阿水伯過世至今兩年多,只要有人提到「阿公」,玉蘭阿嬤的淚水就立刻潰堤。

長照管理中心督導、社工陳盈縈有次家訪跟阿嬤聊到阿公,阿嬤竟痛哭失聲,一旁家屬直翻白眼,一副「妳哪壺不開提哪壺?」的表情,讓她超尷尬。她的想法是,既然開啟這個話題,就讓阿嬤講完,讓她哭泣宣洩一下,再同理她的情緒,然而家屬處理的方式是趕快轉移話題,講些開心的事,阿嬤見狀會瞬間收起眼淚,當沒講過這件事。

玉蘭阿嬤從前很喜歡子女帶他們兩老四處旅遊,現在卻不肯出門,鄉下家戶間又相隔甚遠,沒有左鄰右舍可以串門子,只有居服員會定時到家中幫阿嬤洗澡、做些簡單家務,並陪她聊天、散步。陳盈縈督導一直在想,怎樣可以讓阿嬤過得開心一點?如何幫助她處理悲傷失落?

想和你說

多病的伴侶離世,對許多人來說,或多或少會有種解脫的感覺,已經82歲的玉蘭阿嬤想必非常累了,阿公過世後,她的生活壓力應該減輕很多;只是這麼多年來,她都是以照顧阿公為生活重心,如今這個重心不見了,孩子也各自成家立業,幫她重新找到生活重心與價值非常重要。

1.觀察一段時間,了解阿嬤的悲傷是否減輕?

昭質心理諮商所所長、諮商心理師呂依真表示,社工希望協助阿嬤處理悲傷失落,不過平日都是居服員與阿嬤互動,社工鮮少接觸阿嬤及家屬,阿嬤在阿公過世後,常處於悲傷狀態,社工主動談阿公,孩子當然會介意。

社工應透過家屬了解實際狀態,再找出對阿嬤及家屬最好的方式,畢竟老年喪偶,任誰都會難過,不能因為阿嬤提到老伴就哭,就斷定她不快樂或有問題,也許阿嬤跟一年前比起來,已經好很多了,也許不是那麼需要擔心的狀態。

2.依年長者個性,引導宣洩情緒的方法

雖然好好哭一場有助於情緒宣洩,但對比較敏感、脆弱的年長者,並不鼓勵這麼做,建議要用幽默、開朗的方式互動,例如,「妳看,阿爸是想讓妳輕鬆一點,不要那麼累,所以妳現在要好好過日子喔!」「不然以後妳去天堂遇到阿爸,他會罵妳喔!」若年長者個性很強悍,很ㄍㄧㄥ,有淚不輕彈,可這樣協助他宣洩情緒。

3.鼓勵阿嬤養雞、養鴨、種菜,轉移生活重心

呂依真心理師提醒,有些長者因伴侶死亡深受打擊,覺得人生沒什麼值得追求留戀,伴侶死了,等於自己也死了,這點是很大的警訊,接下來老化、退化的速度會非常急遽。

難過永遠會在,不妨找出能讓玉蘭阿嬤轉移的重心和價值。鄉下阿嬤其實有很多選擇,例如:有人喜歡養雞養鴨,雞鴨是很活躍的動物,透過餵食、清潔等工作,有助於長者療育身心,減緩失能機率;有人喜歡種菜,不僅自給自足,還能挑菜到市場販售,從事這類有生產力的工作,除了有成就感,也不會孤立。

4.幫阿嬤找據點,增加與其他人的互動

無論是尋找新的生活重心,或練習一個人生活,都建議先幫玉蘭阿嬤找一個長照據點,讓她去交新朋友,當她認識別人的人生,也慢慢會去想自己的人生要怎麼過……

出版序
 
蓄勢待發迎樂齡
 
張博雅(董氏基金基金會董事長)
 
  古有云:「人生七十古來稀。」在我們平均壽命已達81.3歲的當今社會,活到七十餘歲已不是件稀奇的事。基本上,屆退休年齡後,我們至少還有二、三十年的「第二人生」。卸下養兒育女、職場工作的責任後,讓自己過得清閑自在,樂享老後,許多人認為是自然而然的過程,然而「好好老」是需要預備、也需要學習。
  
  國發會推估,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每五人有一人年滿六十五歲以上,因應此變化,政府及民間團體紛紛推展各式各樣的照護與服務措施,例如長照服務、養生村、全人照護……台灣還有上千個樂齡學習社團,民眾對於高齡醫療照護、高齡飲食、高齡居住環境、高齡運動及高齡學習等面向關注度提高、也容易找相關資源。但是,老後生活不只需照顧身體層面、起居環境,更要好好「養心」!
 
  根據衛福部資料,2020年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自殺率占所有自殺人口的26.6%,為所有年齡層中占比最高,且連續二十五年皆居於首位。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也指出,全世界六十歲以上者,20%有心理和神經系統的問題,其中有憂鬱和失智疾患占5~7%,焦慮患者則占3.8%。會造成長者自殺、產生身心疾病的主要誘發因素之一就是老化過程中必會經歷的失落感,包括體力、聽力、視力、腦力衰退的健康失落;喪偶喪親喪友的情感支持失落;以及退休、或搬家、經濟困難或不會使用新科技產品等外在環境引發的失落。
 
  失去與失落的過程,對高齡者的生活、身心健康都將帶來巨大挑戰。因此,寶佳基金會與我們合作出版《「老」得好―人生冬天的景緻》,透過書中受訪者的失落經驗分享,專家的因應建議,能讓中高齡者及陪伴者深入了解誘發老年憂鬱症的高風險因子與處遇作法,尤其是面對衝擊最大的喪偶失落,當事人經歷那些情緒與身心反應、復原階段,陪伴者要如何和其溝通互動,如何陪伴其度過哀慟期等等,本書提供的資訊,必能讓讀者心有所感。
 
  「老」是每個人必經階段,如同我們養育孩子時會學著了解嬰幼兒、青春期各階段發展過程,學習怎麼陪伴孩子好好成長;我們也需要學習老、預備老,從中壯年時期就積極促進老後的心理健康,才能讓自己好好老,當個快樂的老人。
 
──────────────────
合作出版序
 
不要封閉自己,一切都有可能
 
文/賴進祥(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全世界的人口正快速高齡化。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從2015年到2050年,短短三十五年之間,世界上六十歲以上人口比例,將會從12%成長至22%。不論現在的你是否年滿六十,從今起到未來二、三十年甚至更久以後,必成為銀髮族或要照顧與陪伴銀髮族的一員,因此我們對於老人經常面臨的憂鬱症問題,必須具有基本的認知與瞭解。
 
有鑑於此,在六年前,我們寶佳基金會就和董氏基金會合作,共同致力推廣老人憂鬱症的防治工作,具體作法包括舉辦老人紓壓之工作坊、製拍老人憂鬱症防治之宣導短片、印發相關文宣、製作桌遊教具、同時出版書籍、舉辦徵文活動,希望透過這些努力,提升民眾這方面的認知,為樂齡之生活做好預備。
 
今年的徵文活動,銀髮族朋友提及:「原以為一輩子不會用到網路,但看見兒孫們個個人手一機,為方便起見便安裝WI-FI,並加入朋友討論的群組,儘管已經年逾八十,卻感覺一下子年紀少掉一半,還試著使用LINE傳送訊息、上網搜尋口碑好劇……。」「糊里糊塗被人家拉去一起學街舞,跟年輕人混在一起,剛開始覺得很害羞。後來被兒孫輩知道了,竟豎起大姆指稱許說:『阿嬤!酷喔!』為了不漏氣,我就豁出去,誰說年紀大了,骨頭就會生鏽,我現在可跳得有模有樣,渾身是勁……。」「六十二歲那年,我因病失能,行動不方便,靠輪椅代步。但是痛定思痛之後,我決定以積極的行動來排解生活中的苦悶;除了用手機與好朋友互動外,也常隨同家人出門到處旅遊,或者參加社團活動,以療癒為病苦所折磨的心靈,使自己的心境轉為輕鬆愉快……。」
 
這些銀髮朋友所描述的情境,正是邁入老年以後,經常會面臨到的失落與挑戰。生命中的每個階段,難免遭遇各種橫逆,尤其,年長者還必須面對一些生活與感情的壓力,例如體力衰退、功能老化、喪偶、失親、逐漸淡出社會角色、來往朋友越來越少、又須學習日常生活常用的新科技。如果無法從容應對,或者不能調適過來,就很容易引發憂鬱症等心理健康問題。
 
《「老」得好—人生冬天的景致》這本書的出版,就是為了提供民眾深入了解,如何因應老化過程中的各種失落,同時讓讀者們充分的感悟到,年老後的自己仍有改變空間,打開胸襟,換個角度,就足以坦然地面對一切改變。
 
如同上述徵文活動參與者的分享,人一旦上年紀,身心靈漸退化,何妨任性一點,接納新的事物,凡事不用再等,一切都有可能!
──────────────────
 
推薦序
 
69歲的堅持與快樂
 
文/葉金川(中華捐血運動協會理事長)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2018年發布的一項調查指出,人們二十歲至七十歲的生活滿意度為U型曲線,感到最快樂的兩個高峰年齡是二十三歲及六十九歲。
 
的確,我自己也認為六十九歲那年是我一生最快樂的時光;然而,竟然在我要邁入七十歲前幾個月,我的淋巴癌復發了,且是第四期,已侵犯到肋膜、腹膜腔和骨髓。
 
從症狀出現到確診癌症復發,我沒有花太多時間沮喪、否認、自怨自艾,很快開始進行化療加上標靶治療,每次進行化療時,從掛號、住院、檢查、治療加上休養,都要耗費很多時間,一年中有將近四分之一的時間在門診、住院、治療、休養或是與副作用纏鬥中。雖然如此,我還是堅持做我喜歡的事情,盡量維持原本的生活模式,持續工作、演講、運動和旅遊。
 
在病症和副作用影響下,體力大不如從前,活動範圍與時間必須隨之調整,我因此試著慢下腳步,細細品味生活,發掘到許多以往沒有特別關注的人、事、物,回歸單純生活,享受生命的美好,才發現幸福其實很簡單,不管是生病、忙碌或年老衰退,單純生活就是幸福,有人陪伴就是幸福。
 
很多人進入中高齡階段後,因為受到身體功能退化、退休、罹患慢性疾病、或是遭遇親人過世、配偶過世等因素影響心理及和人際、社會的連結,失去生活的樂趣,鬱鬱寡歡而終老。身體或心理的失落,是老後必會經歷的,但是,年老後的生活想怎麼過應該還是可以自己支配,就像我有慢性病、兩度罹癌、身體在治療後之後衰弱,我選擇「正面突破」,也因此能擁有我的「最美好的時光」!
 
如同我和大家分享的個人經驗與對老化的正面態度,《「老」得好―人生冬天的景緻 》這本書要給讀者的不只是提醒怎麼預防陷入老年憂鬱、學習因應老後面臨包括身體健康、失落壓力,及家屬或照顧者如何陪伴經歷失落的年長者,仔細閱讀書中每個受訪者分享自己面對失落事件的心情轉折、怎麼重新安頓身心,從中必然可以找到激勵自己積極面對老化與失落的力量。
 
此外,本書也介紹了高齡化社會面臨的挑戰,各國政府與民間單位提出的策略方案,幫助年長者老得健康、活躍與有生產力,非常值得在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我們作為借鏡。
 
面臨老、病、逝的過程,發生當下我們必會覺得艱辛難熬,但是只要有一點堅持、踏出第一步,生命就會自己找到出口路。

ISBN:9789869775090
叢書系列:健康樂活
規格:平裝 / 160頁 / 17 x 23 x 1.2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心理勵志> 熟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