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腦中風",共有27筆資料

腦中風評估表檢視是否為中風危險群!8招降風險

低溫或溫差大易引發腦中風,一旦中風,失能比例高達6成。男性腰圍大於90cm、女性腰圍大於80cm,都是腦中風危險群。本文提供腦中風機率評估表,醫師並傳授8招控管血壓、血糖、血脂、膽固醇,幫你遠離腦中風威脅!
2025-03-31

中風後打肉毒桿菌素治痙攣,做足準備、效果加倍

國健署統計,台灣每年中風住院人數超過6萬人,其中有2萬人肢體痙攣。想改善痙攣、避免失能,除了積極復健外,還可申請健保補助、施打肉毒桿菌素。以下說明施打肉毒桿菌素前中後注意事項,讓復原效果更顯著!
2025-02-20

中風急救,家人或看護別做4件事

腦中風每晚1分鐘送醫治療,將造成190萬個腦細胞死亡,家人疑似中風,家屬千萬不要以為睡覺休息或針刺指尖放血就能康復,避免以下行為延誤搶救,才能不留遺憾!
2024-11-27

九成腦中風來不及溶血栓,家人可做什麼助搶救

國人約每42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血管疾病。當溫度驟降及連續低溫時,腦中風人數就會增加。第一時間辨識腦中風症狀,4.5小時內送醫治療,才能及時溶血栓搶救,降低中風引發的失能、失智、致死風險!
2024-11-18

夏日也要當心腦中風 留意4症狀避免猝死和失能

腦血管疾病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5位,過去民眾普遍認為腦中風好發於秋冬天冷、寒流來襲的季節,然而,醫師提醒,台灣夏季悶熱,容易流汗、加上許多民眾天氣熱就會吹冷氣,常導致室內外溫差變化大,都容易造成血液濃稠阻塞、血管異常收縮,進而導致腦中風!
2023-06-19

常頭暈頭痛 無力恐腦中風!定期2檢查避免中風或血管性失智

腦血管疾病在國人十大死因排名第四,平均每年奪走一萬多條性命。腦血管疾病中,又以「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比例最高。除了控制三高,定期做2檢查,可提前了解顱內外血管狀況,給予合適的治療,減少腦中風的發生。
2023-02-10

禁用反式脂肪就可放心吃? 小心飽和脂肪破表

臺灣從2018年起已禁止食品中使用不完全氫化油,大幅降低消費者接觸人工反式脂肪機會,但仍不能放心大吃,否則可能過量攝取飽和脂肪,造成高膽固醇和心血管負擔!當食品禁用不完全氫化油後,可能改用動物油脂、完全氫化植物油,或是透過交酯化、冷凍捏和等加工技術;雖然減少了反式脂肪,但仍含心血管殺手──飽和脂肪。
2020-04-23

紅蚯蚓酵素,真能預防中風、心肌梗塞嗎?

每到冬天,日夜溫差大,腦中風和心肌梗塞的患者就會增加,深究其因,多和「血栓塞」有關,也讓「心血管保健」成為長輩們秋冬最夯的健康話題。這幾年,除了魚油和納豆激酶以外,「紅蚯蚓酵素」(蚓激酶)可說是討論度最高的心血管保健食品了!據說服用紅蚯蚓酵素可以溶解血栓,預防腦中風和心肌梗塞,但真是如此嗎?服用時又該注意什麼?
2018-12-06

「夜間高血壓」如何診斷?

許多高血壓患者都有類似經驗,只要把降血壓藥物改到睡前服用,就能改善困擾已久的失眠問題,不僅當天晚上可以一覺到天明,隔天量血壓也會變得比較平穩。事實上,「高血壓」和「睡眠障礙」是共病,美國睡眠醫學會(APSS)指出,高血壓患者只要睡覺時間比平常多一小時,血壓就會下降;日本研究則顯示,如果經常出現晚輾轉難眠的情形,就要小心可能是高血壓候選人。
2018-11-22

早上起床眼前霧濛濛看不清,是「視神經」中風嗎?

當早上起床,視力突然一片模糊,也許不是你沒睡醒、眼花,也不是年紀大老花眼,有可能是「視神經中風」!專家提醒,視神經中風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方式,只有在發病短短2週是治療黃金期,有機會挽回一些視力。否則,錯過黃金治療期,就有可能永久失明!
2018-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