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親子之間 大學生 孩子上大學想搬出去住,假如偷偷跟男朋友同居,如何是好?

孩子上大學想搬出去住,假如偷偷跟男朋友同居,如何是好?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7355
收藏 瀏覽數 : 7355
孩子上大學想搬出去住,假如偷偷跟男朋友同居,如何是好?

孩子長大了越來越渴望獨立,假如孩子上了大學想搬出去住。在孩子離巢前,父母可做哪些準備?在溝通事情時,要當心哪些要點,以免孩子越離越遠?
 

馨馨家住桃園,很幸運地考上台北的大學,父母原本開心女兒通車上學還算方便,可就近照顧,沒想到讀了一個學期,她竟要求外宿,暑假還開始找起房子。先不說租屋多一筆開銷,萬一偷偷跟男朋友同居,如何是好!但孩子為了獨立自主不斷爭辯,該怎麼辦?
 

多用「我」訊息聆聽
少用「你」訊息責備

臺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楊俐容建議父母,除了恭喜孩子上大學,也要主動思考孩子長大了,有哪些事可以開始學習做主?哪些原則不能超越?「訂好遊戲規則,不要等孩子來吵,父母才給,要先想好,不要吵一樣給一樣。」

楊俐容表示,面對大學階段的青年孩子,父母最需要做的有幾件事:

1. 儲蓄愛的存糧

除了持續表達關懷與愛,「輕鬆對談是最有能量的」。開放的聊聊親友的愛情故事或有關的社會案件,以輕鬆口吻表達看法、點出家庭價值觀,就能不著痕跡地影響孩子。
 

2. 要有好的溝通方法,不要囉嗦

父母要懂得聆聽。讓孩子多說、主動說,會比父母一直說要好很多。父母只要適時回應,「聽起來,你很有判斷能力喔!」孩子感到窩心,覺得父母了解、信任,反而更願意約束自己,不需要為反抗而反抗。
 

3. 父母要用「我訊息」表達關心

假如孩子在外租房子,爸媽撥電話給他,發現他深夜12點還沒回去,這時父母可說「我不知你跟誰在一起,很擔心你的安危」,而不是用「你訊息」──你怎麼那麼不懂事?那麼不會想?的責備口氣。至於行為規範的部分,父母要溫和而堅定地將底線說清楚,再跟孩子商討約定。若雙方覺得合理,則皆大歡喜;若有一方覺得不合理,再從傾聽開始討論。

不過,父母必須體認,離巢代表孩子已經長大,必須學會對自己負責。如果因為溝通不良,使得孩子必須欺騙父母,那不只父母傷心,孩子的內心也是痛苦的,背後的情緒是煎熬的。親子間最怕的是,父母束手無策,揚言放棄他、不管他,孩子會覺得家人是冰的,而我是壞的。若因此破壞親子關係,是很可惜的。
 

親子溝通不失焦
頂撞話別放心上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資深諮商心理師黃心怡表示,親子交談千萬注意不要失焦,很多衝突是因態度不良引起。孩子在爭執時最會頂撞父母的話如下:

頂撞1:「你給我閉嘴」──有些父母習慣叨叨唸,孩子會因擺出「懶得理你」的態度而惹毛父母,當父母不斷問東問西,孩子就會說,「你給我閉嘴」。

頂撞2:「最好是」──父母最常對孩子說你最好如何、如何,不然以後會很慘,這時孩子通常很不屑地回「最好是」。

頂撞3:「干你屁事」──父母本來是情深意切、很認真地想教育孩子,但當孩子回說「干你屁事」,這句話讓父母覺得是個挑戰,本來只生氣五分,一聽到這句話就會變得生氣八、九分。

所以,父母溝通前要有心理準備,若聽到類似前述的話,一定要記得,不要被激怒,不要忘了談話的焦點。
 

親子衝突時
爸媽別說出口的話

親子間發生衝突時,父母責備孩子,也有幾句話最好不要說出口,以免讓親子關係更緊繃,甚至可能造成無可挽回的鴻溝。

1. 怎麼也不能說「你給我走」

「你給我滾,你不要待在家、有本事就走」。很多孩子在幾年後離家,他說,「你不是叫我滾?我只是照你的話走」;很多父母說,我現在沒有叫你滾,但孩子說,你以前有說過啊!
 

2. 不要傷及「自尊」

可以罵孩子的某種行為,但不要羞辱他的自尊。例如「我沒有看過像你這麼懶的人」、「這麼簡單的題目你也能考成這樣,腦袋是做什麼用的」……如此羞辱性的話少說。
 

3. 不要與其他孩子比較

「比較」很容易刺傷孩子,例如「你看某某都能做到,你為什麼辦不到」、「家族中的某某表現很優異,你呢?」說這些話,無助溝通。
 

偶爾假裝沒看見
給彼此喘息空間

黃心怡心理師表示,以上這些不划算的話,會讓原本的溝通變成不了了之的交談,而且破壞親子感情。所有的關係都是雙向,不是單向,你說一百次無用,不會因為你說一千次它就變有用,父母要想的是「換一個方法來影響孩子」。

例如孩子常往外跑,父母制止不聽。孩子說,家裡很舒服,但氣氛讓我窒息。父母要想,是不是孩子一進門就緊盯他的一舉一動?不妨換個方式,「不要太專心看他」,有看見也要假裝沒看見,讓孩子有一點喘息空間,他覺得有一點隱私,就比較容易待在家。

再如,有位媽媽每晚看到孩子總是催他趕快唸書,但孩子動也不動。孩子說,只要媽媽不咆哮,我就自動自發唸書;媽媽說,只要孩子自動自發唸書,我就不咆哮。孩子怪媽媽情緒調節有問題;媽媽怨孩子不懂事。黃心怡分析,孩子覺得自主權被剝奪才會頂撞你;如果費力跟你吵,代表還理你。媽媽受委屈,不妨停下來想想,「不提醒也是一種方式」,如果不那麼求好心切,當自己不再叨叨唸唸、不再歇斯底里,也許孩子就會自己往書桌坐過去。

感謝黃心怡諮商心理師、楊俐容理事長審稿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