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親子之間 青春期 和青春期孩子溝通,這樣做最有效

和青春期孩子溝通,這樣做最有效

出處/ 2017年4月號/第358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4612
收藏 瀏覽數 : 4612
和青春期孩子溝通,這樣做最有效

當孩子愈來愈大,打罵教育容易造成反效果,孩子愈講愈不聽。此時,師長不妨換個角度溝通,教孩子站在他人的立場設身處地,理性思考……孩子進入中高年級之後,責罵的管教方式會漸漸不管用,孩子表達意見時也開始多了許多情緒性的字眼,這時父母要切記,當孩子帶著情緒時,大人不管講什麼道理,他都聽不進去。

 

1親子都先整理好情緒
  再溝通

面對激動的孩子,在部落格上人稱「老ㄙㄨ」,現任教於臺中市大元國小的蘇明進老師會先整理好自己的情緒,用溫和的語氣告訴孩子:「你先不要生氣嘛!我們好好來談。」等孩子情緒緩和些,比較願意聽的時候,再試著引導他們跳脫原先的認知,用第三者的角度來思考整件事情。

 

2溫和的問孩子
如果你是我,會怎麼做?

蘇明進老師表示,隨著時代改變,現代父母比較想用符合孩子期望的方式去對待他們,多半不希望孩子把情緒累積在心裡,而是以能認同父母教導的方式來相處,因此父母的作法會跟過去不一樣。他最常用的一招就是問孩子:「如果你是我,你會怎麼做?或是如果你是XXX,你會怎麼做?」通常換個角度思考,孩子的理性面就會抬頭,衝突也就有了轉圜的餘地。

 

像有一回班上有位學生吃營養午餐時,只要遇到自己喜歡的主菜就會拿很多,而且吃完又立刻去拿第二次,讓其他晚到的同學常吃不到主菜。在其他同學多次告狀後,蘇明進老師決定介入處理。他坦誠的跟這位同學說:「有同學說你每次夾泡菜豬肉時都夾很多……」這位學生沒等他說完就反駁:「我沒有夾很多。」蘇老師說:「可是不只一位同學看到你的便當盒有一半以上是泡菜豬肉……」學生激動的解釋:「他們看錯了,我沒有拿很多。」蘇老師看學生情緒上來了,決定先讓他冷靜一下,於是約他一起去打菜區看一下,結果他們去打菜區時,正好瞧見晚到的兩位同學只能在菜桶裡打撈剩下的菜渣,然後平分成兩份。

 

蘇明進老師把孩子帶開後問他:「你覺得那兩位同學想撈什麼?」學生答,「他們想撈泡菜豬肉」。老師問,「他們撈到了嗎?」學生回說,「豬肉已經沒有了,只剩下泡菜」。他接著問,「沒撈到豬肉,他們看起來很失望嗎?最後他們怎麼處理?」學生有點不好意思地回答:「他們看起來有點失望,只能打撈剩下的泡菜,然後平分剩下的湯汁」。

 

蘇明進老師問,「如果你是老師,有學生跟你反映這件事,你會希望學生怎麼做?」這位學生想了想,竟然很理性的說:「我希望學生就算遇到自己喜歡吃的菜,可以先拿一些,等全部同學都拿過了,如果想吃,再去拿第二次。」蘇明進老師感到很欣慰,孩子放下情緒後,透過觀察發現:「除了自己,也要想到別人」,也成功地解決了分配不均的問題。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