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校園200公尺內
禁售高油糖鹽食物
為提供兒童安全營養的健康飲食環境,「南韓食品藥物管理局」於2009年公布「兒童飲食安全管理專門法案」,督促國中小劃定「綠色食物區」,在學校周圍200公尺以內,禁止販賣「高熱量低營養價值食物」;並明訂糖、飽和脂肪及熱量限制,包括餅乾、洋芋片等糕餅食品;可頌、甜甜圈、蛋糕、披薩等烘焙食品;碳酸飲料等各式含糖飲料;調味乳、稀釋發酵乳、冰淇淋等乳製品;及糖果、巧克力食品、點心麵、冰棒等都有規範限制。
高油糖鹽是兒童食安的無形殺手,臺灣在校園食品、營養午餐的營養品質也都有明訂規範作把關;但校外周圍仍常見炸物攤、手搖飲料店林立,甚至校門附近就是大型速食連鎖店,大幅增加學童的接觸機會及食用頻率。尤其是現代父母工作忙碌,許多學童常自行購買早、晚餐,放學後一路上經過的都是炸物、飲料攤,對於還缺乏判斷能力的學童來說,是擋不住的誘惑。
根據董氏基金會2012年調查,超過一半的台灣學童早餐都不健康,部分學童甚至天天吃高油糖鹽食物當早晚餐,養成不良的飲食口味習慣,更容易導致憂鬱、過動、影響學習力及暴力行為,提升新陳代謝症候群、癌症、齲齒、肥胖等慢性病罹患率。飲食口味並非天生,需從兒童期開始養成良好的口感喜好;父母師長除了校內把關,也需多多關注校外周圍的飲食環境,減少學童接觸高油糖鹽食物誘惑的機會,奠定一生健康的基礎,別讓健康飲食一出校門就破功。
嗜鹹是從小養成的
小時早吃鹹長大吃重鹹
世界衛生組織(WHO)2013年建議,成人每日鈉攝取量應小於2000毫克;2歲以上兒童則依體型、年齡和熱量需求,參照成人攝取限量再酌減;但現代青少年和學童愈吃愈鹹,鈉攝取量甚至比成人還高。
董氏基金會2012年調查1,140位11~61歲民眾,發現學童比成人更喜歡也更常吃高鹽食物,最常攝取依序分別為鍋貼、炸雞塊、鹹酥雞、炸排骨、即食湯品、洋芋片、泡麵等。2010至2011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也顯示,學童每日鈉攝取量比成人高,超出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每日攝取量上限2400毫克的1.5~2倍,見下表。
常吃高鹽食物會降低孩童分辨鹹味的敏感度,養成愛吃重口味的不良飲食習慣;而孩童鈉攝取過量,會妨礙對鋅的吸收,影響智力發展,更會增加日後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胃癌、腎結石等慢性病風險;且身體要排出過量的鈉時還會帶走鈣質,因而導致骨鈣流失、骨密度降低,影響成長發育,造成孩子長不高、成人骨鬆等現象。
2012年《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研究,讓61名2~6個月大的嬰兒試喝白開水和兩種不同鹹度的鹽水,結果2個月大的嬰兒多不感興趣或拒喝鹽水,但在6個月大之前吃過成人澱粉類食品的嬰兒則明顯偏好喝鹽水;且3年後再追蹤26名已3~4歲孩童,在6個月大前吃過成人澱粉類食品的孩童,日後也比較喜歡吃重鹹食物。
由此可見飲食經驗影響孩童的口味養成,孩子愈早接觸到鹹甜味,成年後愈容易偏好重口味;建議家中不存放零食等高鹽食品,餐點也別再灑鹽淋醬,自然減少孩童食用的機會,以免讓孩童太早接觸高鹽食品,從小養成嗜鹹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