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親子之間 國小教養 5個黃金祕訣,孩子贏得好人緣

5個黃金祕訣,孩子贏得好人緣

出處/ 2009年4月號/第270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5253
收藏 瀏覽數 : 5253
5個黃金祕訣,孩子贏得好人緣

「不跟我玩就算了,才懶得理你們!」8歲的琳琳氣得臉紅脖子粗,越過同學,自己走到旁邊孤單的玩玩具……琳琳的爸媽不禁嘆氣,該怎麼為落單的孩子博得好人氣?


小文是家裡的獨生女,現在已上小四,因家裡沒人陪她,在學校很珍惜和同學一起玩的時間。有時候她會把家裡的玩具、糖果帶到學校「賄賂」同學,增加別人對自己的好感度。爸媽也因心裡「虧欠」,不認為這種「賄賂得人緣」的「手段」有何不妥。

 

討好同儕
當心弄巧成拙

投入親子諮商幾十年,出了系列相關書籍的親子專家鄭石岩表示,不建議小文「賄賂」同學,爸媽也不能鼓勵孩子這麼做。「小孩的『賄賂』手法拙劣,若技巧不好,易被拒絕,反而使孩子的人際產生更大問題。」

 

他看過一些小學的中高年級獨生子女,想藉糖果或小玩具來「討好」同學或玩伴,但可能因說話、應對等表達方式不佳,最後遭拒絕,當事人也因而懷疑自己的社交能力,造成上了國高中,害怕和同儕互動,變成獨行俠。「主要是獨生子女的個人價值感不夠。」

 

對此,鄭石岩也提出5招,幫助獨生子女的父母搞定孩子的人際關係:

 

STEP1》帶孩子認識不同年齡層的人,無論長者、同儕、晚輩等都需要。

STEP2》陪孩子和他們輕鬆互動,讓孩子能大方、自然的與他們相處,但不是著重於待人接物。

STEP3》與孩子一起觀察周遭的人事物、青山綠水等,學習感受與體會。

STEP4》當孩子與他人互動得不錯時,記得肯定、讚美他,讓他獲得成就感。

STEP5》引導孩子從互動中學習自我認同,覺得「自己愈來愈好」。

 

6地雷
讓小孩搞不定人際

不過,並非獨生子女就有人際問題,有人際問題也不一定是獨生子女,鄭石岩指出,父母、孩子個性,家庭環境等都有關聯,主要是6個原因讓孩子的人際搞不定:

 

1. 缺乏與人互動的環境:獨生子女比有手足的小孩缺乏更多與人互動的機會。

2. 父母親社交能力弱:假使這情況發生在獨生子女的家庭,可能更限制他們的交際力。即使有手足的小孩,父母較安靜,不喜歡與人互動,小孩也會失去學習、模仿機會。

3. 父母或小孩個性較悲觀、較防衛:這也會限制人際。

4. 來自衝突家庭:家人關係不融洽,孩子心理易造成陰影,變得孤僻、自閉,不喜歡和人往來;但也可能時常與人起衝突,形成人際關係緊張。

5. 孩子受到冷落,少了被愛的機會。

6. 自信心差:較易發生在獨生子女身上,因較少與他人相處,缺乏成功互動經驗。所以,獨生子女在與他人互動時,需建立更多信心。再者,父母要多幫孩子製造機會,並適時給予鼓勵。

 

串連獨生子女家庭
易子而教

9歲的小平是獨子,家中所有的愛、關懷都集中在他身上,爸媽、祖父母、外祖父母都把他當寶,漸漸養成小平「理所當然」的個性。在學校,小平顯得比其他小孩獨立,但老師發現,他的同理心不佳、挫折容忍力低,一點小挫折,像問題答錯,馬上眼眶含淚。雖然享有優沃生活,媽媽卻形容,「小平還滿小氣的」,不喜歡親戚小孩動他的玩具,也使得小孩們排斥和他玩,但他也無所謂。

 

前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主任莊貞銀建議,父母必須幫孩子找到同儕手足,另外,也有父母會採「易子而教」的教育方式,「通常爸媽教導子女,孩子比較會耍賴。因此,獨生子女家庭可串連起來,組成小團體,讓小孩有同儕手足,打造他們青梅竹馬之誼。」

 

也可多利用家庭聚會讓小孩們相處,有衝突時,大人別出面仲裁,讓孩子以自己的方法解決。藉著同儕間互相模仿、分享,彌補獨生子女欠缺的能力,例如:分享、包容、守紀律、團體合作等。

 

提升人氣法則1》
參訪孤兒院
讓孩子學會感恩與分享

有位獨生女景儀曾告訴莊貞銀,她有4個爸媽,假日時會安排不同的活動,她和其他3位哥哥、姊姊會一起參加教會詩歌班、學游泳、圍棋,而景儀無論待人接物或和同伴相處,都很自然、大方。雖然平常只有一個人,但她會利用時間看書、玩玩具。

 

莊貞銀相當肯定景儀父母的用心,除了幫景儀安排同儕手足,彌補獨生女缺乏互動的遺憾;也會教育景儀,雖然她是獨生小孩,但不能有嬌氣,甚至會帶她去參觀孤兒院。雖然不能看到孤兒院的小孩(院童受到保護,不給外界做私人探訪),但景儀在樓下可聽到樓上院童們洗衣服的聲音。父母也教導她,要把愛心提供給需要幫助的人,因此,過年時景儀也會捐出一些壓歲錢給孤兒院。

 

莊貞銀也建議小平的父母,多參加一些朋友聚會,找到和小平年紀差不多的小孩家庭,利用假日製造機會互動,慢慢改善小平自私、缺乏同理心的行為。

 

提升人氣法則2》
讓家變成遊樂場
吸引同齡孩子來作客

就讀小五的昱安,是個乖巧的獨生子,在學校較羞澀、不愛說話,經過一學期,居然與某些同學不曾說過一句話。昱安媽媽不禁擔心,「他長大後不懂得如何和人互動。」

 

不過,自從搬家後,兒子的人際關係竟變好了。「新家空間大,家裡又有任天堂,吸引同學來家裡玩,有時候他們也把課業帶來寫。這學期班上票選模範生,昱安還被選上。」昱安媽媽眉飛色舞地說著,沒想到搬家竟有這個意外收穫。由此可見,父母適時地幫孩子「增加與同儕互動的機會」是很必要的。

 

疼愛不溺愛
適時放手讓孩子去感受

對於家中的唯一寶貝,大人們難免會捧在手心呵護。可是,莊貞銀建議家長,要以「同理心」為孩子想,什麼才是孩子需要?而且也要「捨得」讓小孩吃一點苦,讓孩子從挫折中去感受、領略。

 

除此,鄭石岩和莊貞銀都指出,父母不需為了沒幫孩子生個伴而感到歉疚,教養時,父母需懂得適時放手,疼愛但不要溺愛。其實,獨生子女很幸福,得到的可能是爸媽和雙方長輩的多重關愛,只要父母用點心,獨生子女也能像一般有手足的小孩,人際得高分。

 

送孩子參加夏令營
真能強化社交力?

很多父母想幫獨生子女創造互動環境,將孩子送去參加夏令營等營隊活動,讓孩子過團體生活,擴大社交圈。對此,親子專家鄭石岩直言,「送獨生子女去夏令營,可能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他解釋,如果獨生子女的交際能力還沒建立好,到夏令營又發生人際問題,挫折感更大,反而認定自己不善於與人互動,形成人際焦慮,成績也跟著變差。所以,在送孩子參加夏令營前,應製造一些機會,讓孩子先嘗試在小團體中與人相處,等到社交技巧熟練時,再參加夏令營,將更能融入團體生活。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