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親子之間 國小教養 想要孩子有好人緣,爸媽該怎麼做?

想要孩子有好人緣,爸媽該怎麼做?

出處/ 2006年8月號/第241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333
收藏 瀏覽數 : 3333
想要孩子有好人緣,爸媽該怎麼做?

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孩子幸福感和人格成熟的來源,父母不能只關心孩子的課業,而忽略人際互動。新世代的父母,如何觀察孩子是否有交友障礙?又該如何找出在人際互動上幫倒忙的人,幫孩子排除障礙?

 

仁傑是國小三年級的學生,依賴心很強,也不太喜歡說話,遇到事情常常用哭的方式求取幫助。在一次母姊會中,媽媽發現,仁傑在團體中從來不發表意見,跟同學也沒有什麼互動與交談。她開始擔心仁傑的人際關係,於是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在輔導過程中,輔導員發現,仁傑的媽媽常常在孩子未表達意見前,就搶著幫忙做決定。在輔導員建議下,媽媽慢慢改善這個習慣,讓仁傑試著發表意見,以及做決定,在一段時間嘗試後,仁傑的人際狀況也慢慢開始好轉。

 

妮雅就讀小學一年級,在班上跟小水是最要好的同學,常常一起玩耍和討論功課。在一次月考後,小水和妮雅分別考了第二名和第五名,妮雅把成績單拿回家時,媽媽對她說:「你看,小水成績比你好!」從那天之後,妮雅開始有點不喜歡跟小水相處……

 

豐滿的人脈存摺
給孩子更多成功機會

現今社會逐漸小家庭化、少子化,同時也因為治安狀況的惡化,孩子們不容易在成長的環境中交到朋友。除了學校以外,也只有在課輔班、安親班、才藝班等場所,才有交友的機會。在這種競爭體制下的人際關係,也使孩子較不容易懂得與人相處的技巧。

 

兒童福利聯盟調查顯示,75.5%的兒童覺得達不到父母的期望,52%的兒童覺得壓力沉重,48%的兒童感到不快樂,而孩子們最大的煩惱是作業,以及生活缺乏朋友的無聊感。

 

史丹佛大學的一項統計指出,一個人一生的財富,僅有12.5%是從知識中獲得,而高達87.5%是靠人際關係賺來的。另外一項調查也點名,被解雇的員工中,有95%是因為人際關係不佳。以上兩項統計數據提醒我們,父母不能只注意孩子的課業,更需要關心孩子的人際關係,因為豐滿的人脈存摺,的確會給孩子帶來更多成功的機會,和更幸福快樂的人生。

 

良好的人際關係
使孩子人格健全發展

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表示,人際關係好的孩子有自信心、自主性強、彈性高、合作度佳,且較容易承受失敗與挫折。同時孩子可透過交友的過程,提升對自我的了解,例如透過與朋友的相處發現自己的耐性與同情心等,而在這些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孩子可進一步調整自己。 

 

處於良好的人際關係之下的孩子,擁有較強的幸福感。廖清碧進一步指出,小孩的交友障礙,若沒有父母或其他人的幫助,是非常不容易自然化解的。而家長不僅要重視身教,更要有正確的心態,才不會在孩子人際關係上幫了倒忙。

 

父母的四大毛病
讓孩子人際交流受阻

廖清碧認為,「比較心態」、「絕對權威」、「過度干涉」以及「不公平待遇」是現在家長最容易犯的四大毛病,這四個毛病也常妨礙孩子拓展人際關係。

 

根據兒福聯盟的調查,有46.4%的兒童認為,媽媽經常拿自己和他人比較。父母常在無形中和妮雅的媽媽一樣,拿孩子與他人比較,不僅造成孩子對其他小孩的心結,也會產生不好的情緒,影響交友品質。不管是哪種類型或關係的比較心態,都是父母首先要自我檢視的課題。

 

其次,是命令式權威,使孩子在人際上碰壁。常常有父母不准孩子和成績不好的人交往,或是批評孩子的朋友等,這會妨礙孩子自然發展的交友歷程,也讓孩子不懂在人際關係上的互助合作。

 

另外,有父母和仁傑的媽媽一樣,總是幫孩子做好各種決定,過度干涉下,久而久之,孩子變成無言的一群,缺乏自主性、無法與朋友對談,也無法交到好朋友或是判斷朋友的好壞。

 

最後是不公平待遇,這點最常發生在手足之間,做家長的要特別注意平衡關係的塑造。對待孩子用相同的時間、相同的待遇,才不會使手足因不公平待遇,產生心結。當然父母對待孩子的朋友也要以公平的態度,不可因對方的成績或其他因素而有差別待遇。

 

建立民主式平台
成為孩子們的傾聽者

身為父母,擔心孩子交不到朋友,卻也擔心孩子很有人緣,誤交損友。廖清碧認為,當孩子肯說、父母肯聽的機制在家中被建立,就可以大大降低孩子誤交損友的機率。

 

因此,家中建立一個民主式的溝通平台很重要,讓孩子願意跟父母分享她的交友狀況,而不是以權威來命令他不准跟誰來往。如果父母一味的以後者的方式來處理孩子的人際關係,往往致使孩子的交友狀況不明,陷入更麻煩的處境。

 

「跟孩子說話,需要很大的智慧,孩子遠比你想像中來的聰明。」廖清碧笑著說:「很多孩子在說完後就找到解決方法,父母所要做的只是傾聽,或是進一步幫孩子分析狀況就可以了。建議父母多以問句來詢問孩子,以問句來問出孩子自己的解決方案,讓孩子自己下最後的判斷。」

 

父母對待孩子應該抱持著更謙虛的心態,尊重孩子也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家長扮演的角色不見得是答案提供者,更可以是一個傾聽者、誘導者、啟發者。

 

孩子交友檢視123

觀察

  • 是否遭到排擠?
  • 是否回家只提到老師,很少提及其他朋友?
  • 是否有毫無理由的敵意?
  • 出事情是否只會找父母或其他長輩?
  • 是否會糾眾排擠他人?
  • 是否常常抱怨其他同學?
  • 是否常常說:「他們都不跟我玩。」

傾聽

  • 傾聽孩子與朋友、同學相處的情形?
  • 傾聽孩子對朋友、同學或老師的情緒?
  • 傾聽孩子對父母或手足的意見與情緒?
  • 傾聽孩子提出的解決方式?
  • 傾聽孩子自身的想法?

詢問

  • 主動詢問孩子交友狀況?
  • 主動詢問孩子好友的近況?
  • 主動詢問孩子人際上的情緒或問題?
  • 主動詢問孩子是否需要幫忙?
  • 主動詢問孩子在遇到問題時,有沒有解決的方法?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