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聰明醫療 身體小毛病 便便「嗯」不出來,哪裡出問題?

便便「嗯」不出來,哪裡出問題?

出處/ 2007年11月號/第255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0282
收藏 瀏覽數 : 10282
便便「嗯」不出來,哪裡出問題?

現代人生活忙碌、飲食常不均衡,導致便祕者愈來愈多,你是不是也正深受其害?據外電報導,印度一名30歲男子長期便祕,因聽信偏方,以為吞下重物可壓迫排便,3個月內吞下118枚硬幣,直到胃痛受不了,才到醫院求診,動了3小時手術才取出腹中硬幣。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不過,對某些人而言,解決便便問題,似乎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對一些上班族而言,每天從早到晚趕上班、趕工作、趕應酬,三餐不定時,加上各種壓力,便祕似乎成了常見的毛病。

熟女小心!
便祕多愛找妳

書田診所大腸直腸肛門科主任醫師胡煒明提及,1996年美國國家衛生院調查指出,美國有300萬人常便祕。大部分是女性及65歲以上的成年人,而懷孕婦女在生產或術後,也常有便祕問題。

便祕也是美國人腸胃問題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每年約有200萬人次的就診數。然而,多數民眾均自行買藥解決,從美國人每年花費在緩瀉劑的金錢之多,可窺之一二。另外,福濬科學中醫診所院長施淙銘在門診中,通常會詳問求診者的生活作息狀況,平均約五成的人有便祕困擾,其中以30~50歲女性居多。

為何「嗯嗯」不順?

胡煒明說,要瞭解便祕,須先瞭解大腸的功能。當食物進入大腸後,一邊吸收水分、一邊製造排泄物,即糞便。之後,大腸的肌肉會收縮,把糞便推向直腸,當糞便到達直腸時,大部分的水分已吸收,因此糞便會變硬。當大腸吸收太多水分或蠕動變慢時,糞便因通過大腸太慢,會變得又乾又硬。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內兒科主治醫師申一中便指出,造成便祕的主因有「結腸骨盆障礙」及「非腸胃道病因」兩大類。「結腸骨盆障礙」多與生理結構有關,或神經傳導不正常所致,也就是功能性問題,以老年人居多,或飲食因素;而「非腸胃道病因」多與神經肌肉系統異常、內分泌疾病、藥物及精神因素有關,精神因素以學生或上班族居多。

排便不通?有11種可能

胡煒明分析,常見的便祕原因有以下11種:

1.食物中的纖維質不足:如老年人牙齒不好,只吃纖維量不足的軟食(像放進攪碎機調製的軟食通常已把纖維打碎),食物會完全被人體吸收,腸胃不需蠕動而導致便祕。

2. 水分不足:每天至少應喝8大杯水,酒精及含咖啡因的飲料,如咖啡、可樂,均有脫水的反作用。

3.缺乏活動或運動:人不動、腸胃不動,就易便祕。

4. 服用藥物:如止痛劑、含鋁及鈣質的制酸劑、鈣離子阻斷劑之降血壓藥、抗巴金森氏症藥物、抗痙攣藥物、抗憂鬱藥物、鐵劑、利尿劑、抗抽筋藥物等,都會抑制神經的活動性,減緩腸胃蠕動。

5.大腸激躁症候群(腸躁症):常與壓力有關,緊張時會大便多次,數日內又便祕。

6.環境變化:如懷孕時水腫,導致大腸蠕動變慢;老年人活動少,也會影響腸胃蠕動;旅行時,作息、飲食改變或其他壓力也會導致腸胃不順。

7. 不當使用緩瀉劑:緩瀉劑會傷害大腸內神經細胞,使其失去正常的收縮能力。 

8.忽略排便意圖,逐漸失去便意:在門診中常見的個案多是女生,可能因在外上廁所嫌髒或認馬桶等,不願上大號,久了自然「大」不出來。

9.罹患某些疾病:神經性(如中風、巴金森氏症、脊髓損傷)、代謝性及內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亢進或低下症、尿毒症)、紅斑性狼瘡等,都會讓腸胃硬化,導致便祕。

10. 大腸直腸的問題:腸阻塞、腸沾黏等手術後,都會干擾腸胃蠕動,加上腸沾黏,讓腸胃產生角度,對蠕動也有影響。

11. 腸機能障礙:如慢性不明原因的便祕,易拉肚子或便祕,檢查時卻都沒問題。老年人可能是因其他生理疾病或吃藥;年輕人可能是長期忽略排便習慣;兒童則多來自母體的遺傳體質。

長期便祕會導致哪些嚴重後果?

胡煒明表示,有時會直接導致痔瘡、肛裂、直腸脫垂或糞石阻塞,間接使人腹部不適、精神萎靡,至於是否與大腸癌有關,仍有待證實。但國人生活及飲食方式逐漸西化,便祕人口愈來愈多,大腸直腸癌症機率也愈來愈高,間接可看出其相關性......

►延伸閱讀

及早發現大腸癌,4大篩檢法比一比

長期便祕是大腸癌警訊?宿便迷思大解析

痔瘡會變成大腸直腸癌嗎

大腸直腸癌不要拖,專家解答治療疑惑

預防大腸癌,吃葉酸有效嗎?

 

文未完,全文請見紙本雜誌。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付費會員登入可線上瀏覽全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