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疾病預防 憂晚年洗腎,人生變黑白?4大檢查啟動保腎計畫

憂晚年洗腎,人生變黑白?4大檢查啟動保腎計畫

出處/ 2005年6月號/第228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7784
收藏 瀏覽數 : 7784
憂晚年洗腎,人生變黑白?4大檢查啟動保腎計畫

人體的腎臟默默扮演下水道系統的角色,往往到了系統無法負荷,才一發不可收拾,與其散盡「千金」尋覓「早知道」,不如現在開始培育腎的續航力。星期一上午是多數上班族埋首工作的忙碌時刻,國泰醫院的洗腎中心卻湧入一波又一波病患,有70、80歲的阿公阿嬤、步入知命的中年人士,也不乏青壯的年輕面孔;不分男女老少齊聚一堂的正是「洗腎族」。這樣的就醫「盛況」不只出現在國泰醫院,榮總、馬偕、長庚等各大型醫院亦然,洗腎病床「座無虛席」正說明台灣人愈來愈不謹「腎」!

 

據統計,國內洗腎人口的新增率已高居全球之冠,目前約有4萬人必須仰賴洗腎以維持生命,日趨高漲的腎臟病人口,讓衛生主管機關不斷大聲疾呼,要對自己的腎好一點!

腎臟是人體製造尿液的主要器官,也是維持體內新陳代謝順暢的重要器官,但「腎臟」如同「肝臟」,雖然貢獻良多,卻總是「辛苦做、默默受」,就算生病,一開始也是悶不吭聲,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更易讓人輕忽;等到症狀一一出現,才知道代誌大條,但往往為時已晚,不是腎功能喪失一半,就是已陷入洗腎窘況,讓病患大嘆「千金難買早知道」。

雖然腎臟病早期症狀不明顯,仍是「有跡可循」。馬偕醫院內科部主任陳漢湘表示,只要透過定期腎功能檢測,就可得知自己是否「腎」任愉快,就算已有症狀,還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1保腎首部曲
檢查尿液和血液

做好保腎之道並不難,第一步先從腎功能檢查著手,透過精確的檢測數值來對腎臟窺知一二。基本腎功能檢查分為「常規性尿液檢查」與「血液檢查」,這是目前最常見的檢查方式,通常都會納入一般成人健康檢查中。

「尿液檢查」主要檢測尿液是否含有蛋白質、糖分、紅血球、白血球,瞭解有無蛋白尿、血尿、發炎等症狀。腎臟正常運作時,尿液不會有蛋白質,一旦出現「蛋白尿」就得注意,不過在激烈運動、發燒等狀況下,也會出現蛋白尿。
 
糖尿病或腎小管機能異常無法吸收尿中糖分時,會呈現陽性反應,可進一步抽血,驗血糖高低加以區別。尿中檢驗出紅血球,也就是血尿,原因很多,可能是尿道感染、結石、腫瘤,或者腎臟發炎等;若尿中有白血球,可能是尿路感染,若合併高燒、畏寒或劇烈腰痛,則懷疑是急性腎盂腎炎。

「血液檢查」則是檢測血液中的尿素氮濃度及肌酸酐值。尿素氮(BUN)就是血液中尿素所含的氮,為蛋白質代謝產物,主要由腎臟的絲球體過濾後排泄到尿中,如果腎臟排泄功能不好,血液中的尿素氮濃度就會增加;一般來說,尿素氮的正常值為8~23mg/dl,但其數值會因飲食而有所變動,例如吃了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時,尿素氮也會跟著升高。

肌酸酐(Creatinine)則是人體肌肉活動所產生的代謝廢物,正常值為0.6~1.4 mg/dl,檢測肌酸酐值主要是瞭解腎臟排泄功能是否正常。當肌酸酐值愈來愈高時,可能代表腎臟排泄功能愈來愈差。但肌酸酐值的高低與人體肌肉活動量成正比,一旦活動量減少,肌酸酐值也會降低。

2肌酸酐廓清率
準確掌握腎功能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系主任楊智偉表示,尿素氮(BUN)與肌酸酐(Creatinine)數值都會受外在因素影響而改變,因此數值正常,並不代表腎功能完全沒問題。若想得知較確切的數據,可收集24小時尿液與抽血檢查,來計算「肌酸酐廓清率(Creatinine Clearance,Ccr.)」,又稱為「肌酸酐清除率」,這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數據較準確的腎功能檢查方式。

一般人的廓清率約每分鐘100~120cc,一旦少於正常值,代表腎功能已些微異常;小於10cc則代表腎功能喪失,必須開始洗腎;小於5cc,意味腎臟已經進入腎病末期。

不過,要病人「完整」收集自己24小時的尿液不容易,一旦有所「疏漏」,會造成肌酸酐誤差。陳漢湘表示,針對非住院的病患,許多醫院會採取「腎小球過濾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來了解腎功能好壞,不用收集患者24小時尿液,只要得知患者的年齡、體重、血液肌酸酐值、體表面積,就可套用公式算出數據,比算肌酸酐廓清率來得簡便,也較適合一般門診病患。

3影像檢查探根柢
好腎壞腎現原形

除基本的尿液、血液檢查外,完整的腎臟檢查還包括影像檢查(如超音波、放射線檢查等)、核子醫學掃描、病理檢查(如腎臟切片),醫生會視病患的腎功能來建議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測。

楊智偉表示,「腎臟超音波」是目前最廣泛運用的影像檢查,既方便又安全,除了可觀察腎臟的形狀、大小與外觀外,還可得知是否有腎水腫、腎結石、腎腫瘤等症狀。

「放射線檢查」則包括腹部X光檢查、靜脈腎盂攝影等檢測,醫生可藉此觀察腎臟尿路是否阻塞、以及找出尿路結石的位置,藉由影像來判斷病患是否有腎盂發炎與尿路逆流的情況。

不過,並非人人都可接受放射線檢查。陳漢湘表示,由於放射線檢查須注射顯影劑,因此對顯影劑過敏,或腎功能不健全的人,都不適合做放射性檢查,須特別注意。

4腎臟切片不可怕
找出病因可靠它

除影像檢查外,若想更深入了解腎臟變化,還可藉助「腎臟切片」。對醫生來說,腎切片是觀察腎臟病情的重要檢測,幫助瞭解腎臟病因、損傷情形,評估該採取何種方式治療,更便於「對症下藥」。

「腎臟切片」屬於病理檢查,又名「腎臟穿刺」,原理是運用自動化針頭,在超音波導向定位下瞬間取得腎臟組織。以往不少病患聽到要做腎臟切片,就嚇得臉色發白,認為有危險,但其實很安全;因為每個腎臟有100萬個腎元,而腎切片只會取其中幾個腎元來做檢查,因此不用過度擔心。不過,與放射線檢查一樣,並非每個人都可做腎切片檢查,有腎發炎、腎水腫,以及高血壓病患等疾病的患者就不適合。

除上述檢查外,楊智偉表示,隨著醫療科技的日新月異,近來還增加了腎小管功能檢查的新利器,幫助醫生了解病患腎臟的好壞。

永保安康有撇步
定期檢查免憂愁

國泰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馮祥華表示,想要擁有好腎,腎功能檢查不可少。不只一般民眾要記得定期前往醫療院所檢查,對罹患腎臟病機率較大的高危險族群來說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驟。
 
哪些人是潛藏腎病因子的高危險族群?馮祥華說,高血壓、糖尿病患;長期服用止痛藥、抗生素、重金屬成分藥物、偏方草藥的民眾;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多發性血管炎的患者;以及有家族腎臟病病史,如遺傳性腎炎、多囊腎等疾病的人都要特別注意,及早進行腎功能檢查,避免腎病找上門來!

以糖尿病患為例,一旦血糖控制不好,或是糖尿病史長達10年以上,就容易併發腎臟病變,因此糖尿病患最好每半年或一年就進行腎功能檢查,才能早發現、早治療。

想知道自己的腎臟是否健康,不但簡單,更不需要砸上大把銀子。由於目前常見的腎功能、腎臟檢查都屬於全民健保給付範圍,民眾不必擔心付不起檢查費,一般人透過一年一次的健康檢查,就可追蹤自己的腎臟安全指數;許多民間醫療團體,如台灣腎臟醫學會,也會不定期舉行免費腎功能篩檢,只要多留意相關活動訊息,就可不花半毛錢,輕鬆為腎臟健康把關。 

「腎臟」是陪伴我們一輩子的重要器官,不管再怎麼忙碌,千萬記得定期抽空做檢查,才能永保安康!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