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疾病預防 你家寶貝是否營養不良?

你家寶貝是否營養不良?

出處/ 2002年8月號/第197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188
收藏 瀏覽數 : 2188
你家寶貝是否營養不良?
肥胖、疾病、早產兒、感染等因素,都易造成兒童營養不良,需做飲食特別調理。小兒科門診中,家長常問及小兒是否會因食慾低落導致營養不良、體型瘦小等問題。據筆者多年的臨床經驗,家長常關心兒童的營養問題,卻缺乏正確的營養保健觀念。幾十年來,營養不良一直是開發中國家主要的兒童健康問題之一。營養不良的臨床徵兆遍及全身,重度或慢性營養不良可藉由身高、體重的改變而察覺;輕度營養不良或缺乏特定營養素的病童,臨床徵兆僅侷限於身體特定處,如頭髮、牙齦、指甲、皮膚等,家長往往忽視,直至孩童出現體重明顯減輕、發育遲緩、活動力減退,或是注意力不集中、食慾低落等症狀,家長才求醫診治;若因此延誤治療的先機,可能導致併發症。
 
如何判定兒童營養不良?
 
如何從外觀上評估兒童營養不良?定期檢測小孩的發育情形,若有體重過輕、身材矮小、眼皮浮腫、活動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或精神狀態差等症狀,可能已營養不良。頭髮也是線索,例如頭髮易掉、易斷、易糾結、失去色澤或彈性、變質等。此外,皮膚變乾或屬於容易罹患脂漏性皮膚炎的膚質、指甲的病變也可作為兒童營養不良的評估參考,如指甲變形(湯匙狀、指甲溝紅腫)。其他像嘴唇(如口角破皮或潰爛)、牙齦(如腫脹、出血、蛀牙或牙齒生斑)的病變也可能是營養不良所造成。當小孩皮膚傷口癒合力減退時(如傷口久治不癒或超過兩週未改善),也可能與營養不良有關。
 
筆者過去幾年間曾分析門診與住院病童罹患營養不良的徵兆與成因,在264位因體重過輕(營養缺乏)而至門診求診的病童中,僅51位(19%)因特定器質性病變(如心臟、神經、血液、肝與腎臟系統疾病者)影響食物的攝取與吸收,其餘213位病童均為健康幼兒(有健康的雙親且無重大疾病史)。這些病童普遍有食物攝取量不足與便秘的情況,僅少數發生胃食道逆流、乳糖不耐症或食物過敏等現象。其中食物攝取量不足的原因分別為:家長不當的飲食觀念、兒童偏食及食慾不振。
 
你是否揠苗助長?
 
父母喜愛高油脂食物、少攝取蔬果的飲食觀念會影響下一代,往往產生肥胖或便秘的情形。在筆者門診經驗中,病童的家長冀求孩童快速成長而給予高油高熱量食物,初期體重的確會明顯增加,但數月後可能產生便秘、腹脹、營養吸收障礙等情形,造成體重減輕,甚至罹患營養不良。
 
孩童偏食的問題一向令家長頭痛,小孩若長期不吃青菜,常導致慢性便秘、營養吸收不良併發體重減輕。筆者曾對便秘合併營養不良的病童採用藥物治療,給予為期4~12週的腸道蠕動劑與輕度藥物治療,除可完全改善便秘情形外,體重在2週後也逐步恢復。經過6個月的追蹤治療後,近半數的病童飲食習慣趨於正常(攝取青菜、水果的量大增),而無復發便秘或需靠藥物控制的情形。研究結果顯示,足夠的攝取量、正當的飲食觀念及適當的藥物治療,可解決大多數病童因腹脹、便秘產生的營養不良問題。
 
臨床經驗也發現,兒童在學齡前期(1~5歲)與國中階段(因情緒、壓力問題)較易發生食慾不振的情形,何種程度屬於正常?何種程度已罹患營養不良?可根據臨床症狀加以評估。持續幾個月小孩體重無明顯增加或常噁心、嘔吐時,盡早請醫師查明是否罹患身體疾病,如果小孩體重沒有減輕,卻發生噁心、嘔吐的症狀,可能由於腹脹或便秘所引起;若體重沒有減輕且無噁心、嘔吐的情況,則需考慮小孩是否偏食。根據筆者的經驗,這些病童的腹脹與便秘情形獲得改善後,往往可增進小孩的食慾,因此在治療期間可同時調整飲食,多攝取青菜水果等高纖食物,改變飲食內容或調配方法,如可從水餃內攝取較多量的青菜,或將水果蔬菜榨成汁。長期的治療追蹤後,近半數孩童的偏食情形有改善。
 
因營養不良引起的合併症包括生長發育遲緩、智力減退、腸道吸收功能減退、貧血、性徵遲緩及免疫力減低導致感染,並且易因感染造成重大合併症而死亡。過度肥胖也易導致高血壓、心衰竭、憂鬱等併發症。
 
兒童日常營養保健之道
 
父母該如何預防或改善孩子營養不良的情況,自然成為兒童營養保健最重要的課題,筆者僅就國內外專家學者與擔任小兒胃腸科醫師的經驗提供下列幾項方法供家長參考:
 
(一) 兒童若有下列情況,較易罹患營養不良:
1. 慢性疾患:如慢性便秘、腹瀉、器質性疾病(如心臟、神經、血液、肝與腎臟系統疾病者)。
2. 早產:早產兒易受感染,且易產生心、肺、腸胃道合併症。
3. 先天異常:發育遲緩者。
4. 母親懷孕期間受感染或不當使用藥物(如菸、酒精等)。
5. 貧血(家長為特殊貧血疾病患者,易造成小兒營養不良;家長若罹患中度以上地中海型貧血,則幼兒亦常罹患中至重度地中海型貧血)。
 
(二) 多吸收正確的營養保健常識與飲食觀念,以了解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情形及各年齡的孩童對熱量的需求。
 
(三) 發現孩童有疑似營養不良情況時,應徵詢專家(包括醫師、營養師)建議,並及早診治。
 
如何和孩子共享飲食的樂趣?
 
有耐心
對於新的食物,孩子通常不易接受,對於這種情況,可增加每周食用該食物的次數,讓孩子逐漸適應。
家中成員盡量表現出對新食物的喜愛。
 
有計畫
在三餐之中,可以蔬果讓孩子當作點心食用,達到均衡營養的效果。
多樣化的提供五榖根莖、蔬菜、水果、奶類、蛋、豆、魚肉等各類食物。
 
做榜樣
孩子會從您身上學習如何吃和吃些什麼,言教不如身教。
和孩子一起嘗試新食物,多吃深綠色、深黃色蔬菜、水果及全榖類食物。
 
敢冒險
在商店裡,設定範圍後讓孩子自己挑選食物。
試著讓孩子決定某樣菜要如何烹調,並共同參與烹調過程。
 
創造力
練習和孩子一起討論、形容食物,描述食物的種類、形狀、色彩、味道。
幫食物取名字。
 
(文/摘錄自「大手牽小手‧健康跟著走」父母手冊,董氏基金會出版)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