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心靈活水 照顧陪伴 男人喪偶,脆弱的靈魂怎麼救

男人喪偶,脆弱的靈魂怎麼救

出處/ 2008年12月號/第267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4739
收藏 瀏覽數 : 4739
男人喪偶,脆弱的靈魂怎麼救

面對配偶的離世,對生者而言常是刻骨銘心的衝擊與影響,當他們仍陷在悲傷、痛苦與混亂的泥沼,除了親情的陪伴,不妨藉外力的協助來拉他一把。「我沒膽、也不夠勇敢,不然早就自我了斷,隨太太一起去。」62歲的陳大哥說。他太太因久病過世已超過7年,當時,他如行屍走肉整天在家發呆,為了不讓家人看見他的脆弱,一個老男人每晚躲在棉被裡偷哭,不給兒女知道。

一直以來,男性被社會灌輸著要勇敢、堅強、有肩膀的思維,面對大風大浪,也得武裝自己有淚不輕彈、有感情不輕吐。對此,知名專欄作家薇薇夫人直言,「傳統的男人很可憐,他們受制於傳統的價值觀,不敢也不擅長表達內心的悲傷。」

對於壓抑的男性,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理事呂欣芹根據諮商經驗,提供2種方法協助他們走出悲傷:

1.失落導向

以情感為主導,專注於失落的傷痛、情緒的宣洩、與逝者間關係連結等。

2.復原導向

以認知為主導,專注於生活上的改變、嘗試新的活動、發展新的社會角色等。

呂欣芹根據多年諮商輔導經驗發現,男性多以復原導向為主,女性則以失落導向為主,但也並非絕對,畢竟要視人的個性而定,且隨著時間流逝,人會從「失落導向」逐漸走向「復原導向」。

鼓勵長者參與團體活動
互相分享,療癒力道大

薇薇夫人與呂欣芹都建議,平常可多鼓勵長輩參加同年齡層的團體活動,「和同年齡層的團體相處,或許也有人經歷喪偶,透過這些過來人的協助,幫助甚大。」薇薇夫人也提出務實的觀念,「死亡何時會來,誰也不知道,要有居安思危的觀念,別忌諱面對死亡,適時和老伴談談身後事,其實很有必要。」

她曾看過某些人,平常家中大小事包括財務都由太太管理,突然太太驟逝,先生連存摺印章都不知放哪,造成家裡亂成一團,「不過,身後事的話題也不需常提出來講,每年家裡狀況可能不同,一年之中找個機會談一談就行了。」

像她也曾和丈夫談自己的身後事,「他很反彈,叫我不要講這些!但我覺得沒什麼,就半開玩笑地說現在人好好的,現在講比較好嘛!接著我就講自己想怎麼樣!」薇薇夫人笑言,用莞爾、不嚴肅的方式討論身後事,沒什麼不好,再者,趁自己活著,才能說出想要的處理方法。

椎心的喪子衝擊
學習面對生離死別

歷經喪偶的薇薇夫人坦言,對先生的過世沒那麼深沉哀痛,是「因為經歷過更大的悲傷!」她的大兒子周凱是一個才華洋溢的劇場燈光設計師,26歲那年為了《慾望城國》的公演,不慎從24呎高的燈架摔下來,在加護病房昏迷18天,驟然離世。

這突如其來的重創幾乎擊倒了薇薇夫人,她回憶起當時的自己,幾乎什麼事都不能做,一直昏睡、沉溺在悲傷約3、4個月之久,「很感謝我先生,他沒多說什麼,只是默默地打理家中所有事。」然而,她也不避諱的坦承,「過了這麼多年,傷痛並沒消失,只是隨時間慢慢『沉澱』。」

詩云,「生離死別最堪傷,每話令人欲斷腸」,薇薇夫人也從中體會到生命是在不斷失去與離別中前進,唯有深入釐清失落的心情,學習面對、處理,才能培養能力、也協助他人告別悲傷。因為這分樂觀坦然,讓她長久以來是女性的心靈導師。


出現8徵兆,尋求心理諮商

當喪偶長者出現下列症狀要特別留意,也別忌諱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或精神科醫師的治療。

1.持續否認失落的事實,同時伴隨延遲或缺乏悲傷的現象。

2.沮喪伴隨受損的自尊、自殺念頭或自傷行為的衝動。

3.出現生理疾病及精神疾病。

4.逐步增加與社會的隔絕,如:酗酒。

5.持續的生氣及敵意致使有偏執反應,特別將矛頭指向與死者有關的醫療人員。

6.個人行為模式常受干擾,出現持續的過度活動。

7.個人的思緒持續高度被死者的回憶占據,甚至想尋死,與死者重聚。

8.出現某些與死者類似或相像的症狀。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