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心靈活水 揮別憂鬱 因公受傷者,更易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因公受傷者,更易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出處/ 2017年9月號/第363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602
收藏 瀏覽數 : 2602
因公受傷者,更易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職業傷害事故頻傳,有研究指出,曾因工作而受傷的人,較一般人罹患憂鬱症、焦慮症和物質濫用疾患的比例較高。根據一篇2013年發表於《行為科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經歷職業傷害後,有39.4%的人會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且經歷同樣的創傷事件後,受傷的倖存者比沒有受傷的倖存者,出現創傷壓力的比例更高、焦慮症狀更嚴重。

該研究對象以18~50歲,包括38位受過職業傷害的受害者,以及未曾體驗過職業傷害的38位工作者為研究對象,以半結構式訪談及使用貝克憂鬱量表、情境與特質焦慮量表、情境與特質憤怒表現量表、創傷後壓力反應症狀量表及Connor-Davidson復原力量表進行測量。

結果發現,與對照組相較,受傷組別的焦慮和憂鬱程度顯著較高、復原力較低;兩組間憤怒分數的差異接近顯著標準。研究者認為,身體的傷害可能在視覺上或本體感覺上提醒了創傷性事件的經驗,導致再經驗的發生,因此引發和持續了創傷後症狀,且創傷後症狀的嚴重度與事故發生後的時間長短無明顯相關。該研究指出,一些受傷工作者在創傷事件發生後多年,仍受創傷後壓力症狀所苦,並不會自行消失。

研究者提醒,相對於身體受傷程度和傷後時間長短,「低復原力和其他心理症狀」是事件倖存者罹患創傷後壓力症的較高風險因子。因此,在事件發生後,心理功能的評估與身體傷害評估同樣重要。建議在職業傷害事件發生後,應及早提供心理干預措施,能預防心理疾病發生、強化功能上的因應技巧、增加生活品質。
本文摘譯自2013年12月〈行為科學〉期刊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