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親子之間 國小教養 教孩子調適情緒,父母必學親子聊天術

教孩子調適情緒,父母必學親子聊天術

出處/ 2018年4月號/第369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7905
收藏 瀏覽數 : 7905
教孩子調適情緒,父母必學親子聊天術
你家孩子IQ很高,但很容易生氣,EQ有待提升嗎?本文教你如何每天花10~15分鐘,打開孩子的心房,在增進親子關係的同時,也讓孩子學會處理負面情緒,分享快樂!

佳儀和志明是對年輕夫妻,兩人都為了家庭,在職場上努力打拚。不過,最近學校老師卻不斷反映,他們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偉雄,在學校上課時,經常無故發脾氣,甚至會對同學動手。無奈夫妻倆工作常加班,回家後雖嘗試關心孩子,但睡前時間僅夠檢查作業跟成績,根本沒有時間與兒子談心,而偉雄也一天比一天情緒起伏更大,在學校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教育環境變遷,孩子們待在學校、安親班、才藝班等教育機構的時間越來越長,IQ越來越高,EQ卻越來越差。究竟家庭環境和學校教育,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導致孩子們的情緒管理能力越來越差?

針對現代孩子們的情緒管理問題,臺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楊俐容表示,衛福部及中華心理衛生協會曾於2017年時,針對國中小老師進行調查,發現學生面臨最大的問題前三名依序為「學習動機低落」、「情緒管理」及「人際關係」,而這三項均與孩子處理負面情緒的能力有關係。

另外,據教育部統計,2009年通報的情緒障礙生人數有4069人,但到2016年卻大幅增加至6597人。在學生總人數減少的情況下,有情緒障礙的學生人數卻大幅增加,這些數據都代表現代學生與家長最大的課題是「情緒問題以及負面情緒管理」。

什麼是「情緒障礙生」?

情緒障礙生是「嚴重情緒障礙學生」的縮寫。依據「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教育部,民91)第九條,所謂嚴重情緒障礙,指的是長期情緒或行為反應顯著異常,嚴重影響生活適應者;其障礙並非因智能、感官或健康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結果。

許多父母都有「讓孩子贏在起跑點」的觀念,除了學校教育,下課後也多讓孩子前往才藝班或補習班,並且將多數關心孩子的時間拿來檢討課業與成績。對此,臺中大元國小教師蘇明進表示,現在的孩子們課業壓力大,結束一天行程後回到家,往往沒有多餘的時間休息或玩樂,生活單調、苦悶;若家長也忙碌,跟小孩沒有太多相處時間,回家看到孩子都是在責備或催促,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跟情緒壓力都會越來越大,並在學校反映出來。

楊俐容理事長也說,其實臺灣家長不是不知道孩子的情緒問題很重要,而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只知道如何關注孩子的成績問題,而不知道該如何應付孩子的情緒問題。

每天10~15分鐘親子談心
教孩子分享、調適情緒

現代父母因工作忙碌,沒辦法小孩一放學,就將其接回家陪伴,該如何是好?對此,蘇明進老師認為,為了孩子的發展,父母適當的調整與犧牲是必要的。建議家長們可以先從思考安親班、補習班的必要性開始,考量孩子是否真的需要這麼多的課後輔導?若沒有這些多餘的輔導,是否更可以訓練孩子自己思考、找尋讀書的興趣和方法,而不是遇到問題就留著等安親班、補習班老師解決。

省下不必要的補習費,家長可以面對比較小的經濟壓力,可以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成長。就算是父母輪流陪伴也好,每天一起共進晚餐(必須不分心於3C產品),或睡前對話等親情互動,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養分。

楊俐容理事長認為,家長對於孩子的陪伴應該要「在基本量上講求品質」。父母應與孩子一起培養習慣,每天撥出10~15分鐘一起聊天,在這段時間內,絕對不談成績、不談課業,讓孩子單純感受被關心與分享快樂的感覺。

親子聊天時,楊俐容建議父母可先以自己當天工作上開心、正面的事情做開頭,讓孩子理解如何分享快樂。有較多正面和快樂經驗的孩子,在遇到負面情緒時,較容易跨越和化解。


 

當孩子帶著負面情緒回家
父母該怎麼回應

此外,楊俐容理事長也提醒,讀懂並接納孩子的情緒,以及規範、引導孩子的行為,對家長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當孩子說出情緒性的話語,如「老師好討厭」時,家長不要直接丟出責備性的回覆,如「怎麼可以罵老師呢」,而是應推敲孩子說這些話背後的情緒,並透過引導性的對話,如「你看起來好像很生氣,今天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嗎?」一方面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感受是被父母關心的,另一方面也讓孩子學著將負面情緒背後的原因與遇到的困難說出來。

當父母了解整件事情的原貌後,也比較知道該如何協助並引導孩子處理,若是較嚴重的問題,就需要父母與老師共同介入協調。

蘇明進老師提醒,孩子在學校出現的情緒反應,其實大多是模仿父母親的情緒處理方式,當父母總是急於責備、責罵小孩,孩子在學校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也會用發脾氣的方式去對待別人。因此,學習接納,並用對的方式面對孩子的情緒,是家長非常需要學習的課題。

懂得處理負面情緒的孩子
進職場後,抗壓力較強

根據美國學者調查,有95%的美國教師認同孩子的社會與情緒技巧是可以透過課程教導,且高達97%的教師表示,不論家庭背景如何,社會情緒課程對孩子都有相當大的助益。

楊俐容也說,懂得處理負面情緒的孩子,認知能力、學習效能與人際關係都會比較好,有助於孩子的自信發展,且孩子的情緒素養高低,影響的是孩子的一生。

蘇明進老師補充,在班級裡,情緒穩定的孩子,通常人際關係比較好,同時也會帶給其他孩子正面的影響,讓班上同學想要模仿學習,除了有利於孩子的自信培養,情緒素養高的孩子,將來繼續升學或進入職場後,也較能適應環境。

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父母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楊俐容強調,現代孩子的壓力比較多,父母不能不關心,但也不宜過度保護。而什麼樣的情況該讓孩子自己成長,什麼樣的情況必須出手讓孩子倚靠,是父母必須用心進修的「父母學」。

在臺灣,親職教育資源非常豐富,楊俐容建議父母,要以系統性的方式去學習,可參加家長讀書會、成長團體等,除了分享學習經驗外,還能和其他家長互相交流支持。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