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篇發表於《精神醫學研究期刊》的研究指出,「睡眠-清醒」的偏好會影響罹患憂鬱症的風險,而早起的人罹患憂鬱症的風險較低。
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和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網絡錢寧分院(Channing Division of Network Medicine)研究者以《護士健康研究II》中一項大型、仍在進行中的人口研究數據為依據,研究者分析了3萬2千470位、平均年齡55歲的女性參與者相關的醫療資料。所有參與者在2009年研究開始之初未罹患憂鬱症,接下來,她們分別在2011年和2013年時透過問卷回報自己的健康狀況。
研究團隊考慮了環境因素對個人「睡眠-清醒」類型所造成的影響,如:暴露於光線下以及工作時間表。其他造成憂鬱症的風險因子,包括:體重、運動量、現有的慢性病,以及睡眠長短等,也都考慮在內。結果發現,所有的參與者中, 37%屬於「早起的鳥兒」,10%則是「夜貓子」,另外53%則介於當中。
且晚睡晚起的人較傾向獨居、未婚、有抽菸嗜好以及不規律的睡眠習慣。即使在考慮了可能的干擾因子後,研究者仍發現「早起的鳥兒」仍比「介於中間類型」的參與者,在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上少了12%至27%。而「夜貓子」則比「介於中間類型」的參與者,在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上多了6%。
雖然「睡眠-清醒」偏好可能會影響憂鬱症風險,研究者強調,這不代表晚睡晚起的人就一定會有情緒性疾患。研究者提醒,人們若是擔心自己的「睡眠-清醒」型態有損健康,可以慢慢地改變它。人們應該讓自己維持良好的睡眠習慣、做足夠的運動以及盡可能地從自然光照中得到好處。
本文出處:〈今日醫療新聞〉,17 June 2018,Early risers have lower risk of depression, study finds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22159.php
本文由戴怡君選文、黃嘉慈摘譯,感謝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