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聰明醫療 身體小毛病 拒絕成為中風候選人!5指標檢測是否有「代謝症候群」

拒絕成為中風候選人!5指標檢測是否有「代謝症候群」

出處/ 2019年9、10月號/第384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7729
收藏 瀏覽數 : 7729
拒絕成為中風候選人!5指標檢測是否有「代謝症候群」

所謂「代謝症候群」,指的是未達疾病標準的病前狀態,目前已知代謝症候群、三高是中風、心肌梗塞的高危險群,不想心血管疾病找上門,不妨透過五大檢測指標,在出現代謝症候群徵兆時,就提高警覺,透過減肥、運動、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來調整,就能降低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國人愈來愈健康,還是健康隱憂愈來愈嚴重?從國健署2014~2017年度「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報告中的代謝症候群盛行率,即能看出國人健康愈趨嚴重的端倪。

什麼是代謝症候群?對健康有哪些影響?臺中榮民總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李奕德解釋,代謝症候群並不是一個特定的疾病,可當作一群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狀態,醫界發現,如果血壓偏高、空腹血糖偏高、腰圍肥胖、血中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s)偏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偏低的五項指標中(表一),符合三項,就是代謝症候群。以血糖為例,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在100mg/dL以下,當血糖值長期等於或超過126mg/d,就視為糖尿病。若空腹血糖介於100~125mg/dL之間,可認定有風險,但「未達疾病」的病前狀態(也稱糖尿病前期)。只要代謝症候群5大指標符合3項,就代表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提高,醫療費用也會提升。在預防勝於治療的前提下,提早篩檢可針對高風險的族群進行健康風險管理,透過改變生活及飲食,減少疾病的發生或惡化。

延伸閱讀

腰圍怎麼量?一張圖教你正確方法

【新知篇】半夜常起床上廁所,易得代謝症候群?

【新知篇】「代謝症候群」竟與「憂鬱症」有相關

 

代謝症候群會增加80%
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

調查發現,雖然醫療進步,但20年來代謝症候群盛行率不減反增,男性代謝症候群盛行率從1993~1996年度的9.8%,增加到2014~2017年度的34.8%,女性從13.9%增加到25.9%,與代謝症候群相關的危險因子也持續攀升,例如:男性肥胖盛行率從10.3%增長25.3%,女性肥胖盛行率從13.2%增長到19.4%;男性糖尿病盛行率從3.3%增長到11.2%、女性糖尿病盛行率從4.9%增長到8.9%。

李奕德主任表示,國外研究顯示,代謝症候群的人,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將會增加76%、形成糖尿病的機率會增加2.5倍。臺灣一項追蹤研究也顯示,代謝症候群會增加80%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率、1倍腦血管發生率。由於代謝症候群與國人十大死因排行榜中的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的危險因子息息相關,民眾積極透過篩檢掌握健康數值,做好健康管理,才能有效避免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上身。
 

代謝症候群發生年齡下降
及早控制體重可預防

國人健康愈趨嚴重的隱憂之一是代謝症候群發生率的年齡下降,臺大醫院北護分院家醫部主治醫師郭嘉昇曾收治33歲男性病例,腰圍35吋;血壓收縮壓超過140毫米汞柱(mmHg),屬於高血壓前期;空腹血糖125mg/d,屬於糖尿病前期;體重BMI≧30,過度肥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137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也不足,是典型的代謝症候群個案,但該位病人並未覺得身體有任何異狀,為了預防未來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惡化,郭醫師建議這位病人務必盡速減重,維持理想體重,而且要做好健康管理,才能降低未來數年之內可能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在臺灣,兒童、青少年肥胖比例愈來愈高,從2014~2017年度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即可發現7~12歲、13~15歲、16~18歲的肥胖盛行率,分別是28.4%、24.3%、25.8%,約1/4以上的兒童及青少年有過重或肥胖問題。郭嘉昇醫師提醒家長,國小、國中時的肥胖,成年後有高達7~8成仍然是肥胖,未來出現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的機率很高,必須及早控制體重,避免疾病上身。
 

遠離中風步驟1
兩階段六週減重5%

有代謝症候群的人,肥胖比率很高,李奕德主任建議,應將「減重」列為代謝症候群管理的第一步驟。要看到減重成果,擬定對的減重目標非常重要,他提出「兩階段六週減重5%公斤」的計畫,例如:體重80公斤,減重5%公斤,是以減掉4公斤為目標,如果第一階段的六週,未能如期達到預定目標,再延後六週達成減重5%公斤,只要達成了,就是減重成功,給自己一個掌聲。

第一階段的六週減重5%公斤計畫,萬一失敗,不是往下降,反而是體重上揚,怎麼辦?李奕德主任表示,減重與戒菸過程類似,需要毅力、勇氣及堅持,他的做法是面對失敗,會與失敗者攜手討論失敗的原因,檢討是不是有哪些方法做錯了?如果該做的都努力做了,還是失敗,屬於不能歸責的原因,就會考慮採用藥物減重治療,讓體重下降。

延伸閱讀-改掉7個壞習慣,擺脫心臟病、糖尿病威脅

 

遠離中風步驟2
定期量5大指標

是不是代謝症候群候選人?有五大指標做判定,包含腰圍、血壓、血糖及兩項血脂指數,可以透過量腰圍、量血壓、抽血的方式進行測量。

準備一捲皮尺即可測量腰圍,這是最簡單顧健康的做法之一,如果腰圍超過標準值,代表中廣肥胖,可透過調整飲食習慣及規律運動縮減腰圍,有利擺脫代謝症候群的威脅。

至於血壓,可使用血壓機定期量測。家中準備一只簡易血壓機,或就近到診所、醫院也可測量。

血糖定期檢測也很重要,李奕德主任表示,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建議,無論年齡,只要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20%,就要測量血糖;如果血糖值正常,三年後再檢測一次;如果血糖值異常,未達糖尿病者,則需每年檢測進行追蹤。年齡40歲(含)以上的民眾,無關體重是否增加,都建議檢測一次血糖;血糖值正常,三年後再檢測一次;異常未達糖尿病者,每年檢測進行追蹤。年滿65歲的長者,無論血糖值正常或異常,每年都需定期檢測。

郭嘉昇醫師鼓勵民眾積極參與政府提供的免費健檢措施,提早預防代謝症候群帶來的威脅!國健署有提供40歲以上 、未滿65歲民眾,每3年1次免費健檢;而55歲以上原住民、罹患小兒麻痺且年齡在35歲以上者、65歲以上民眾,每年可進行1次成人免費健檢,其中包含腰圍、血壓、血糖、血脂(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檢測,另外尚有家族史、服藥史、健康行為、憂鬱檢測、尿液檢查、健康諮詢(戒菸、戒酒、戒檳榔)、規律運動、維持正常體重等指標項目,民眾不妨善加利用,預防代謝症候群上身。

延伸閱讀-代謝症候群這樣運動,安心減腰圍及降三高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