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親子之間 親子溝通 不讓手機影響孩子學習,爸媽必懂竅門

不讓手機影響孩子學習,爸媽必懂竅門

出處/ 2019年11、12月號/第385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6709
收藏 瀏覽數 : 6709
不讓手機影響孩子學習,爸媽必懂竅門

根據神經發展的歷程來看,大腦的前額葉主司自我控制、衝動控制、理性思考等,但這部分卻要到二十多歲才能發展完全,可見相較於成年人,青少年很難自我控管。許多家長擔心孩子沉迷網路而荒廢學業,特別是當大考將至,對於控制力薄弱的孩子,究竟該不該限制他使用網路的時間?


雲林一名考生曾在國中會考拿下「測驗題全對、作文滿級分」的好成績,他受訪時表示,「家裡平常不開電視,沒有網路,也沒有手機,在家裡的時間都是在閱讀,晚上11點前入睡」,引起正反兩方論戰。

這個「完美資優生」的生活範本,如果是發生在網路尚未發明的世代,恐怕反方意見會減少很多;事實上,以往很多資優生的生活都是如此,許多期望小孩成績優秀的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做到!但是,之所以會有反方意見,就是因為「網路」、「3C」等代表的並不只是誘惑孩子不讀書的「娛樂」而已,它已是現代生活中必備的一部分。
 

孩子沒有3C
就會乖乖唸書?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醫師蔣立德說,有些父母認為網路、3C產品是誘導小孩不唸書的主因,所以一味限制孩子使用。其實,孩子不唸書,是因為從唸書中得到的成就感,遠遠比不上在網路中得到的立即、直接的快樂,或網路遊戲裡很容易就可以得到的獎勵。

所以,並不能把孩子成績不好的主因都歸咎於3C,相較起來,要研究孩子為什麼在唸書的過程中,無法得到成就感,才是治本之道。「可能是不愛閱讀,或是專注力不集中,或是家中沒有唸書的風氣,甚至是以往並沒有養成唸書的習慣等。如果未曾在唸書中獲得正向的回饋,而影響成績的變因又這麼多,孩子當然想選擇網路,而不是選擇較困難的讀書。」

蔣立德繼續分析:「很多父母自己常滑手機,或從小孩嬰兒期就把3C當保姆,而沒有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那麼要求孩子靜下來讀書,以便取得好成績,是不合理的。」從心理的角度來看,是否願意學習,第一個要考量的是「有無動機」,要增強孩子對閱讀、唸書的正向回饋,而不是一味怪罪網路。
 

應嚴控上網時間
但保留溝通彈性

親職作家彭菊仙建議,要適應3C時代,家長可先設定一個時間點,例如:在大學或20歲之前,應遵守彼此對網路使用的約定;之後,因為身心已達到一定的成熟度,再交由孩子自行決定,並可要求他自行負擔相關上網費用。

另外,以下有幾個專家建議的技巧可供參考:
 

技巧1
一開始就要講清楚
「使用權」不等於「所有權」

孩子常會以為「爸媽把手機『給』我,我理所當然可以全權使用」,蔣立德醫師及作家彭菊仙都提醒,一定要讓小孩知道「手機是爸媽『借給』你用的,並非可以無限制使用,若使用不當,爸媽仍有收回、限制使用的權力。」這點一開始就要講清楚。

 

技巧2
每天上限1小時
可善用斷網功能

蔣立德醫師建議,基於電子螢幕有藍光、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可能傷害眼睛,建議上網時間最長以30分鐘設定為一個區間;而且每天以1小時為上限。彭菊仙則提醒,現在包括電信業者、Google帳號、APP都具備在固定時間斷網的功能;在固定時間斷網,執行上不但明確,小孩也比較不會繼續「踩線」。
 

技巧3
最好詳細列出
使用規範、獎懲標準

彭菊仙建議,一開始給孩子手機時,一定要坐下來一起好好討論,訂定雙方都同意的約定,例如:「不可鎖門在臥房使用」、「吃飯時不滑手機」、「故障、超額、遺失等狀況,要自行負擔費用」等。最好寫成白紙黑字,當成一種契約。
 

技巧4
內容難管制,使用3C來學習
要著重「時間」控管

多媒體的世界相較於現實,是一個更變化萬千的世界,一頭栽進去之後,內容是不容易管控的。蔣立德醫師說,根據經驗,即使內容一開始明訂在規約中,但後來隨著孩子的喜好、網媒型態的變化,這些對內容的規範多流於形式;所以除非是暴力、色情網站可以用APP、搜尋引擎的設定來杜絕,否則在內容上,大致規範即可,主要「控管使用時間」比較有效。

不過,現在有些學校的作業需要上網查資料,甚至有些班級不抄聯絡簿了,直接在群組上交代事情,導致小孩有更多機會使用手機,在此情況下,如何避免濫用,是家長必須正視的問題。

在家長很關心的「功課」上,彭菊仙建議,唸書是屬於「深度學習」的工作,絕對需要「高質+高量」的專注力,若3C隨伺在側,絕對很容易干擾,所以一開始即須和孩子約定清楚,寫作業讀書時,不能將手機放在旁邊。

若真的需要上網查資料,彭菊仙建議家長,可將孩子需要網路和不需要網路的時間分隔開來,譬如,在2小時的寫作業過程中,約定好1.5個小時不碰3C,另外留半小時讓孩子上網查詢資料。當然,如果父母不嫌麻煩,當孩子有即時上網查詢資料的需求時,每次可開放5~10分鐘。
 

技巧5
聽孩子需求
彈性給予空間

雖然專家強調,上網的時間要嚴格控管,但某些情況下也可以彈性處理。彭菊仙建議,家長應聽聽孩子對網路的需求,再觀察孩子自制力的發展程度,供給不同的時間與流量。

譬如她自己有三個小孩,有的很有自制力,即使是高三在準備學測的階段,仍能放心給予較多的網路流量;有的則容易沉迷在社群網站中,必須限制其網路流量;在親子互相討論之後,孩子也意識到自己的弱點,因此願意接受每個月行動上網只有2G的供應,讓外在的機制幫助他做更好的自控。

另外,最常出現的挑戰是「約定可用網路的時間已到,孩子還沉醉在影音世界裡」,這時候也可以看狀況「偶爾」給一些寬限,比方延長10分鐘,但一定要堅守「只延長一次」的原則,這是要讓青春期的孩子感受到父母也有適度的彈性與體諒,而更願意跟父母合作。

然而,在某些狀況下,小孩會無限「盧」下去,鬧到大家理智都斷線。碰到這種狀況,彭菊仙提醒父母,要盡量冷靜處理,不要跟著暴走,在情緒上跟孩子劃清界線,等孩子冷靜下來,再循序漸進地溝通。
 

不想孩子被3C綁架
要多培養現實中的喜好!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未來網路只會更深植在我們的生活中,所以一味的抵制排斥網路並不符合現實,我們應該努力的是,一方面,要讓孩子在3C世界之外,有更多的機會去發掘現實世界中的美好,引導孩子找到更多更有趣的真實事物來關注、來投入;另一方面,要透過適當的工具,做外在的控制,而家長要充分的陪伴與監督,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幫助他們培養出自我控制的能力。

在兒童、青少年時期,蔣立德醫師建議家長,只要讓孩子「理解」過度沉迷網路的傷害即可,不必長篇大論,這樣效果也不好;應該把重點放在「規範的執行上」,每天嚴格控管,讓孩子養成理性使用網路的好習慣。而家長對於約定好的時間、獎懲等條件,一定要非常堅持,但也要視情況給點彈性空間。

其實,一個完全不碰現代科技的資優生是對還是錯,並沒有標準答案,或許他真的非常喜歡閱讀,或許在未來的生活裡,他依然維持3C使用度很低的習慣。然而,當上了醫師、工程師,但仍沉迷網路的人也大有人在,難道考上好的大學後,再沉迷就沒問題了嗎?

所以,教養網路原生代的孩子,最重要的不是杜絕網路,而是幫助他們在現實世界中找到可以替代,而且更豐富有趣的事物。少用或不用網路,功課一定好嗎?關掉網路,孩子就一定會乖乖讀書嗎?事實上,牽涉到讀書動力的因素很多,網路只是其中一項阻礙。在監督與限制網路使用的同時,爸媽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在其他層面來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

關鍵字: 手機3C網路教養親子溝通溝通技巧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