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刀切除的痔瘡,為什麼沒能完全根治?痔瘡的復發率,很高嗎?怎麼做才能避免痔瘡復發?
這幾個月來,每次排便後,美秀在擦拭肛門部位時總是摸到一塊肉球凸出,偶爾有輕微流血現象,忍不住向半年前動過痔瘡手術的好姊妹詢問就醫過程。「唉唷,我不建議你去找那位醫生啦,我最近痔瘡復發,又長出來了。不過,我聽說有間診所專做一勞永逸、不痛的手術,要不要一起去看看?」已動刀處置過的痔瘡,為什麼沒能完全根治?經治療後什麼情況下會再復發?真的有完美消除痔瘡的方式嗎?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恩光,為大家解開謎團。
痔瘡是一輩子與你同在的血管及軟組織
有症狀才需處理
在問為什麼會復發之前,首先須先認識「痔瘡」究竟是什麼。這個組織其實是肛門的「軟墊」(anal cushion),它就像一個橡皮襯墊般能把肛門口封住,與肛門括約肌協同避免糞便滲漏。至於平常大家所認知的痔瘡,多指「產生症狀或不適的痔瘡」,一般是出現三大症狀才需要處理:流血、疼痛、肛門有凸出物。
因此,「切除痔瘡,便能一勞永逸」絕對是不切實際的想法,這不像膽囊或闌尾經過手術開刀就能完整消除,而是每個人自出生後便如影隨形的組織,若是治療後仍不注意自己的飲食、作息等生活習慣,便很可能再次發作。
避免2大壞習慣
有效預防痔瘡復發
有效預防痔瘡復發
1. 不良的生活習慣
痔瘡是文明病,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難以規律排便,加上飲食不均衡,常久坐不動,更容易排便不順暢,不長痔瘡也難。若長期便祕、熬夜、久站,嗜吃辛辣、油膩或易上火的食物,如麻油雞、薑母鴨等,習慣不改,治療過的痔瘡自然會再復發。
2. 長時間用力、腹壓增加
便祕時,若長時間用力解便,腹壓會變大、血液無法順暢回流,肛門周邊的靜脈會充血而誘發痔瘡。其他像是搬運重物的勞力工作,以及頻繁從事重量訓練、騎自行車或跑步等運動的人,都會提升腹壓、讓痔瘡狀況惡化。此外,也別忽略反覆的腹瀉,會對肛門形成衝擊,導致周邊血管充血。
痔瘡是古老且常見的疾病,因此出現各種療法,不同的治療方式各有其優缺點與限制,病人怎麼選擇與醫師的專業經驗都會影響成效。每個人的痔瘡型態與狀況都不一樣,比方在結構上就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還有不同的分期,而有些人即便痔瘡很大顆,也不會有症狀,他人適用的療法不一定適合你的病情,問診時應向醫師說明需求與期待,並根據建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療法。
另外,位於肛門部位的疾患還有肛裂、廔管、直腸脫垂、肛門搔癢症等,有些症狀和痔瘡相似,尋求醫師評估是最簡單的方法,一般透過肛門指診,或是進行肛門鏡、直腸鏡、乙狀結腸鏡、大腸鏡等檢查,即可辨別是否為其他腸道疾病。
通常手術後約5~10年內,只要維持正常作息、多吃蔬菜、多喝水,確保非硬便或腹瀉的正常排便型態,短期內復發到需要治療的機率其實相當低。同時,也要了解痔瘡手術沒有所謂「完美的」療法,術前和醫師充分討論溝通,才是遠離痔瘡復發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