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親子之間 親子溝通 孩子在學校遭到霸凌,家長有哪些申訴管道?

孩子在學校遭到霸凌,家長有哪些申訴管道?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4844
收藏 瀏覽數 : 14844
孩子在學校遭到霸凌,家長有哪些申訴管道?
爸媽忙於工作,疏於關心孩子,恐怕忽略孩子發出的「SOS」訊息!青少年深夜被同學賞耳光的影片不時在網路流傳,令人心痛。究竟該如何防範校園霸凌?家長、老師是站在第一線的守門員,若能留意孩子身上的細節,即時掌握警訊,或許就能提前預防悲劇發生,共同營造一個無霸凌的校園。
 

有近兩成的孩子
在校曾被同學欺負

根據兒福聯盟去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半年內有近兩成的孩子在學校被霸凌,其中有超過一成的孩子沒有遇到援手,近半數的學校置之不理,更甚處理無效,導致情況惡化。

若在網路搜尋校園霸凌新聞,會發現有孩子因課業落後,遭到同儕霸凌的關係,在校跳樓受到輕傷,但是校方不聞不問,並想將霸凌事故以意外來輕描淡寫帶過。

這些新聞也許是冰山一角,校園霸凌層出不窮,舉凡關係霸凌、肢體霸凌、性別霸凌、網路霸凌,也是學生、家長、老師三方面難解的問題。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認為,最重要的是建構良好的親師溝通合作關係。

學校的師長多半注意到明顯的肢體霸凌,但是不易發現的言語嘲笑、人際排擠,類似「戲謔」的關係霸凌,在校園發生的比率年年增加,從中可以發現,伴隨科技進步,網路霸凌的情況也相較過去成長許多。延伸閱讀:網路霸凌成新世代夢魘,4關鍵讓其更具傷害性

 
觀察孩子日常變化
有助嗅出霸凌端倪

張自強表示,孩子在校是否遭逢霸凌,家長能從孩子的服裝穿著、生活作息或飲食改變等來嗅出端倪。上善心理治療所院長羅秋怡進一步說明,父母要留意孩子的警訊,例如:孩子的物品不見、有偷錢行為或攜帶危險物品,即便是孩子的好友,團體中也有地位高低,有人會故意且長期損害朋友的權利,讓人造成恐懼。

羅秋怡過去經手過不少類似的案例,有人亂倒垃圾、廚餘在同學的書包裡,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位國中男學生帶刀子上課,被老師發現、沒收後,他竟然削尖筷子來取代武器,事後孩子來諮商時說「同學很可怕,怕自己受害才帶武器防身」。 延伸閱讀:高爾宣霸凌同學外流私密片:網路霸凌就算源自「玩笑」,仍是殘忍的暴力

不要盲目責備孩子
要先了解來龍去脈

很多受害同學的家長會認為,孩子被欺負都是有原因的。要不是生來特殊、能力不足、人緣不好不討喜,不然怎麼會被同學看不順眼。不停的檢討被害者,認為被欺負,是自己哪裡有錯,才會遭到霸凌。卻忽略了,侵犯他人攻擊性的本質,常是因為歧視、惡意、無知,缺乏人權與法治觀念,控制力與品格不足的結果。相較於檢討為何被欺負,羅秋怡指出,更應標示出侵犯他人的行為,以及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重要性。

在實務工作中發現,許多狀況可以在緊密的家庭互動中發現端倪,例如:多接近孩子的生活現場。照顧者常忙於工作,只能用有限的時間處理聯絡簿,或是課業、安親班、補習等事物,很容易錯過孩子向父母發出微弱的求助訊號,而讓狀況更加惡化。張自強也建議,若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環境、人際關係多份參與,也許能阻止悲劇發生。延伸閱讀:高雄少女失蹤案省思:網絡誘騙花招多,3招教孩子辨識

羅秋怡也提出幾個方法,像是家長可經常性的問孩子今天開心與不開心的事,不設限的跟孩子聊心得,或使用LINE、臉書等通訊軟體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有事情時,不要一開口就責備孩子,以為是孩子自身抗壓力不足,呼籲家長能循序漸進地來詢問孩子,也不要認為遭受霸凌都是孩子的錯。瞭解孩子對於被霸凌,可能感到恐懼害怕,師長則須強化其信心,交孩子勇於求救通報,而不是盲目的責備孩子。
 

細心蒐證大膽告發
報警處理拒絕惡霸

危機也是轉機。遭到霸凌事件,雖是受害者,同時也是抓到加害者的機會。家長應從小教育孩子,受害者不是一直隱忍,對方就會停止霸凌。應勇於向爸媽或師長求救,也要讓孩子知道,不管發生什麼事,爸媽永遠會站在孩子這一邊。延伸閱讀:孩子心情不好,第一個找誰談?

羅秋怡也提到,孩子不願講出遭到霸凌,也許擔心狀況惡化或怕遭受報復,無論如何「不會沒辦法處理」。學會蒐證、舉證,像是網路的截圖畫面、錄影錄音、驗傷紀錄,接著使用申訴管道,比如學校的學務處、輔導室。更嚴重的傷害,必須採取法律途徑,報警提出傷害、恐嚇告訴,讓霸凌者的家長出來面對,讓做錯事的孩子還有機會補救。

 
★ 申訴方式
1. 第一時間向導師、家長反映。
2. 向學校投訴信箱投訴。
3. 地方縣市政府24小時反霸凌投訴專線。以台北市為例,是撥市民熱線1999轉6444。
4. 教育部專線投訴0800-200885。
5. 校園生活問卷中申訴。
6. 其它管道,情節嚴重,建議驗傷與報警。

羅秋怡也說,每個人都具有人身安全的基本人權。霸凌是侵犯人權的事情,必須去教導孩子正確的觀念,「你可以不喜歡這個人,但是霸凌所涉及的法律行為,必須承擔與負責。」也就是說,法律維護的是基本人權,欺負他人哪需要什麼理由,侵犯他人就得面對法律後果。 

 
壓力要適當宣洩
強化旁觀者勇氣

霸凌可能會造成孩子一輩子難以磨滅的心理傷痕,如何教導加害方宣洩負面情緒,強化被害方勇於反抗的信心,並修正旁觀者的圍觀心態?

張自強建議,師長平時可以從班上的領導者或依附者,了解班級的團體動力,並關心孩子內心的需求,營造溫暖、正向的風氣,讓孩子知道老師是可以信任的正義防線,也要讓所有孩子了解:霸凌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所有人的事情!

請師長多了解霸凌者的壓力來源,教導他管理情緒、同理他人,學習從不同角度來包容差異,並且教導同學以不傷害人的方式宣洩怒氣。羅秋怡則說,霸凌者過去可能也有被霸凌的不愉快經驗,後來轉換角色成為加害人;也有部分加害人背後可能有惡勢力當靠山,若老師發現的話,可請少年隊協助調查。

大部分霸凌事件中,旁觀者的數目遠大於霸凌者與被霸凌者,深受霸凌事件的影響。旁觀者的處境不同,有一可能是認同加害者,幫對方加油,雖然沒有動手,卻助長了霸凌事件的發生,法律上相當於「共犯」的角色;另一可能是害怕成為下個受害人,霸凌事件雖然不是他所為,但卻要背負著焦慮與罪惡感,藏著道德上的壓力。所以,強化旁觀者勇氣,跳脫麻木無助的無作為,勇於做出改變,可能會扭轉霸凌的氛圍。

張自強建議,學校肩負起重大的教育責任,若接獲檢舉或發現霸凌時,必須挹注更多的社工資源、心理輔導專業,由專家來介入處理,最重要的是切勿「消極無作為」,而造成難以挽回的遺憾。

延伸閱讀留心5徵兆,避免兒少被誘騙而外流私密照

★孩子遭到網路霸凌有哪些信號?如何步驟性協助孩子們處理負面情緒?
強制控管孩子使用社群媒體,能保護好孩子嗎?

預防網路霸凌:你看不見的傷害》是一本給父母、教師與青少年應對、自保指南書。
吳佑佑(宇寧身心診所院長/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柯慧貞(亞洲大學副校長/臺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創會暨名譽理事長)、彭政閔(前職棒球星)、周天成(羽球國手)、 彭仁鐸(「心地好一點,霸凌少一點」發起人)聯合推薦,好書優惠中

本文摘自《預防網路霸凌:你看不見的傷害》,購書連結:博客來金石堂TAAZE讀冊

 
關鍵字: 霸凌排擠校園同儕溝通親子教養青少年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