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熟齡照護 退休準備 怎麼規劃,讓自己退休後不憂鬱

怎麼規劃,讓自己退休後不憂鬱

出處/ 2016年10月號/第353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7928
收藏 瀏覽數 : 7928
怎麼規劃,讓自己退休後不憂鬱

明年就要退休,卻不知道日子該怎麼過?退休前,你得做好這些準備……

不再為工作忙碌,有充裕的時間可以悠閒的旅遊或做自己感興趣的事,這是一般人對退休生活的想像,沒想到很多人退休後卻發現,憧憬已久的新生活跟自己原先的期待完全不同,其中不少人因生活頓失重心、整天無所事事,反而讓心情變得更加憂鬱。英國智庫經濟事務研究所曾公布研究報告,顯示剛退休時健康及精神狀況會小幅提升,但中、長期後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卻增加四成,身體出狀況的風險也增加六成。

臺北榮民總醫院老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蔡佳芬表示,曾有研究指出「退休」或「失業」確實是引發憂鬱的危險因子,臨床上常見不再工作的中老年人整天關在家中,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自己都不知道為何不開心。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李淑花表示,男性大多是家中的經濟支柱,退休後角色的轉換變化比較大,衝擊也比較多。女性大多跟親友維持不錯的互動關係,有比較圓融的社交網絡,因此退休生活較為適應。一般而言,造成退休族憂鬱纏身的原因如下:

4大退休族憂鬱纏身的原因

1、沒有事先規劃
很多不適應退休生活的人,不是對退休生活「有錯誤想像」,而是「根本沒有想法」。由於欠缺規劃、沒有目標,真正面臨退休生活時,可能感到空虛,導致越來越不開心。

2、失去價值感
離開職場後突然多出許多時間,讓退休者不知道要做什麼,甚至感覺自己沒有存在的價值。除了職場之外,很多媽媽因小孩到外地讀書、工作或結婚,而被迫從「家庭主婦」這角色退休,讓她們感覺自己不再被需要。在理智上,她們可以理解小孩長大了,總有一天會離開,但情感上卻無法接受,因而導致嚴重的孤獨感,或適應障礙的問題,甚至達到憂鬱的狀態。

3、跟家人相處出現問題
有些人跟家人相處上本來就有些問題,以前還能藉由工作逃避,一旦完全回歸家庭,問題再度浮上枱面。蔡佳芬醫師表示,門診中確實常有家屬受不了長輩的情緒或脾氣,相處上摩擦不斷,因而帶他們來看診。

4、計劃被打亂
有些人原本對退休生活有所規劃,卻因突發事件導致計劃被迫改變,例如:配偶罹患癌症、小孩出意外等變故,打亂原本規劃,因而出現適應障礙。

憂鬱症
會讓身心狀況走下坡

彙整全球的研究統計發現,老人憂鬱症的盛行率約16至26%,不過,令人擔心的是,全世界的就診率皆不高。除了對憂鬱症不夠了解之外,很多老人家的觀念裡根本沒有「憂鬱症」這病名,認為沒體力、退縮、不愛出門,都是正常老化現象,不需大驚小怪。

此外,憂鬱症被污名化也是就診率低的原因之一,很多老人家將憂鬱症及精神病搞混了,怕自己被貼上精神病的標籤。

憂鬱症如果沒有及早發現,李淑花醫師表示,老人家可能會因身體不適而到處看病、逛醫院,接受過多的檢查及藥物治療,對身體造成負擔。蔡佳芬醫師指出,身心會互相影響,憂鬱症會透過神經系統或抗壓系統,讓免疫力及身體狀況變差。若長輩原本有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慢性病,可能因此病情惡化。

女性較易出現憂鬱症?
錯!熟男熟女憂鬱比例相同

一般人以為女性較容易出現憂鬱症,蔡佳芬醫師澄清,在青春期到更年期之間,因荷爾蒙波動較大,的確會干擾女性的情緒,不過停經後,荷爾蒙的波動恢復平穩狀況,男、女憂鬱症的危險因子是相似的,因此60歲以上的男女罹患憂鬱症的比率差不多。

李淑花醫師提醒,當心情陷入憂鬱時,女性可能會用改變飲食習慣,如:暴飲暴食或購物等行為來發洩。相較之下,男性較不易將情緒表達出來,反而會以危險或衝動行為來紓發,例如:飆車、藥物濫用或自殺等。從國內研究也發現,男性自殺死亡率是女性的兩倍,但自殺男性求助精神科的比率卻只有女性的一半。

及早規劃
讓退休生活不鬱卒

退休是人生的新階段,也是重大關卡,如果能夠漂亮轉身,往後的生活會更加美好。蔡佳芬醫師建議想擁有悠閒退休生活的人,不妨從心理及實際面去著手。

心理層面》要慢慢接受自己年紀越來越大,小孩總有離開的時候,因此要將生活重心從工作及孩子身上轉移。

實際層面》存款、保險及住所等生活問題,都要提早規劃妥當。

李淑花醫師認為,降低孤獨感、培養興趣及擴展生活圈等,對退休者而言非常重要。不過,受環境及個性影響,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順利擴展,建議先經營家人及親友的關係,接著再往外發展,例如:當志工或上課結交新朋友。

很多長輩退休前生活的重心都在職場上,突然間要放下身段,跟家人及親友修補關係,其實不太容易。李淑花醫師建議,此時不妨先回溯自己曾跟哪些家人關係比較不好?是否還有需改進的地方?先找出問題,之後才知道如何修補。如果自己無法踏出第一步,不妨請親友幫忙,例如:跟兒子關係不太好,不妨藉由跟孫子互動,營造修補的氣氛,增加彼此溝通的機會。

接受老化是自然的生命歷程
才能樂齡生活

很多長輩退休後出現生活障礙,其實是因為「不服老」。蔡佳芬醫師表示,現今社會強調「凍齡」、「逆齡」,反而讓很多長輩無法接受自己已經上了年紀,造成心理上的痛苦,其實用「樂齡」比較適合。

心態保持年輕是對的,但要接受自己身體已經老化,行動力已不再像年輕時一樣。例如:接受腳力已經大不如前,但生命還是要繼續向前邁進,明瞭現在雖然不能走得很遠,但起碼能把人生路緩緩的、安穩的走完。李淑芬醫師強調,「世代學習」是很重要的,遇到不願接受老化的病患,通常會請他們回想自己父母的情況,有助於了解老化是一條正常、必經的路。

關鍵字: 退休憂鬱鬱卒老化樂齡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