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親子之間 青春期 「快樂課程」有助於預防學生憂鬱!防範青少年自殺需多管齊下

「快樂課程」有助於預防學生憂鬱!防範青少年自殺需多管齊下

出處/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7419
收藏 瀏覽數 : 7419
「快樂課程」有助於預防學生憂鬱!防範青少年自殺需多管齊下

台灣青少年自殺死亡率逐年攀升,其中14歲以下的自殺人數近年有明顯增加的趨勢。憂鬱是年輕人罹病、失能及自殺的主因之一,荷蘭研究將證實學校推動以積極心理學和認知行為療法設計的「快樂課程」,有助於學童預防憂鬱!

根據一篇發表於2022年1月《BMC公共健康》期刊的研究指出,學校設計推廣快樂課程,之後進行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的結果,將有助於證實以校園為主、預防青少年罹患憂鬱和提高幸福感方案的有效性。

該研究由荷蘭大學心理健康暨成癮防治學者,為預防學生陷入憂鬱並提高幸福感所進行。研究者以12所學校的一、二年級,共48個班級約1,056名12至14歲的職前學生為研究對象。

研究將學生隨機分入快樂課程(干預組)或一般課程(控制組),並接受基準線評估,以及3個月和6個月的追蹤評估,包含憂鬱量表(CES-D)、心理健康量表(WEMWBS),以及坎特里爾階梯量表(Cantril Ladder),以瞭解受試者的憂鬱症狀、幸福感與生活滿意度變化。同時也對快樂課程的實施者和其他專業人員,透過訪談、調查和課堂觀察等方式評估快樂課程(HL)的實施狀況。

研究者表示,本實驗擬證實接受快樂課程組別的學生在6個月的追蹤時,因接受較多同學和老師支持,與學校的連結較強,遭受霸凌的程度較低,因此較少憂鬱症狀。

透過數位媒介溝通便利 卻恐讓人際互動流於表層

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表示,上述研究設計以六個月的快樂課程對比一般課程在幸福感和憂鬱程度的差異,歸納出老師與同儕的支持,以及對外連結與參與學校活動對青少年的重要性。

數位世界改變很多人際溝通方式,特別是現在的孩童到青年族群,很多看起來是面對面的活動,實際上的溝通、接收資訊仍是透過數位方式,董旭英說明,雖然數位世界有許多優點,但在人際互動上有些負面特質,像是人與人的溝通流於表層,按讚、貼圖的簡約形式難以達到心靈上的滿足;年輕人易以自我為中心,與人互動可能不太理會他人,或是不知道也不懂得如何向他人求助;很多包裝得很好的資訊,好像每天都看不完,但大多跟年輕人的生活無關,對情緒與心靈層面的幫助不足,遇到挫折也沒辦法解決。(延伸閱讀:羨慕IG、FB過得很好的人?3個步驟讓你停止覺得自己很廢

建議青少年參與實體活動,學習如何融入交流

董旭英提醒,數位世界雖然便利,但陷入憂鬱情緒、憂鬱症的人也變得更多,社會支持、實體互動很重要。他建議青少年參與實體活動,學習如何融入別人、去除自我中心,增加深層性的情感交流,從支持別人的過程中也能獲得支持。(延伸閱讀:使用社群時間過長 年輕人憂鬱的風險增高!2指標檢視孩子是否網路成癮

防範青少年憂鬱、自殺需多管齊下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上述研究目的是為了預防學生罹患憂鬱症、提升他們的幸福感,而其結論是有效的,假設接受快樂課程的學生,獲得比較多同學和老師的支持、與學校的連結較強,遭受被批判、霸凌的機會較低,相對憂鬱症狀就會比較少,所以我們可以把它應用在校園中,將原有的課程加入正向的目標,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上專注於好的事情,經歷負面、不愉快的時間就會縮短。(延伸閱讀:臉書成癮、沉迷IG?6個方法幫你戒掉社群成癮!

葉雅馨呼籲,因應台灣青少年自殺死亡率逐年攀升的現象,學校除了融入快樂課程,憂鬱青少年的辨識、提升青少年願意開口求助的意願、建立完善的求助管道,各個層面都需要重視。

1.增加憂鬱青少年的辨識

特別是青少年憂鬱常被誤以為是叛逆,叛逆期的青少年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不太會改變,而憂鬱青少年除了叛逆行為,常會伴隨一些不舒服的症狀,如:胃口不好、提不起勁、失眠、不想出門、負面思考等,同學和老師要學習能夠辨識他們的真實情況,注意是一時的叛逆,還是憂鬱症狀已需專業協助。

2.提升青少年求助的意願及建立支持系統

若等待輔導協助的時間太久、專業度不夠而無法解決問題,會造成學生不願意求助,建議學校從建立友善、不被批判的環境著手,於校內營造「願意開口求助就是聰明」的風潮,如果面臨人力不足的問題,應積極尋求區域性資源,協助輔導老師轉介專業醫師或心理師,建立完善、便利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統。(延伸閱讀:當孩子進入青春期變得叛逆、愛頂嘴,這樣溝通能避免衝突

​​​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