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春節是傳統上團聚的日子,然而,隨著生活型態轉變,越來越多年輕人利用春節假期出國旅行或努力工作賺錢,而非回家過年,以致長者對於年節團圓的期待落空。心理師提醒可換個角度看待,即使獨自過年,還是可以好好安排、過個好年!
現代人的生活型態改變,對於過年過節的期待也不同以往,越來越多人不再以傳統一家圍爐的方式過年。諮商心理師全國聯合會媒體與公關委員會委員簡孜育整理出幾個晚輩沒回家過年的原因:
1.交通因素:例如搶不到車票;不願年節舟車勞頓等。
2.工作關係:本身為排班制工作,年節期間仍需上班,或希望賺取年節加給,因而在過年期間安排上班。
3.出國度假:上班族遇到難得的長假,希望安排出國旅遊。
4.返鄉壓力:回鄉過節常遇到親友過度關心,包括催婚、買房、生子、薪資等壓力,或是要面對接續家業等問題,逃避面對而不想回家。
其實,晚輩在態度上也可多一份對長者心意的理解,過年是有特殊意義的節日,通常在這段長假,在外地打拚的子女都會返家團聚,就算長輩平時有互動的朋友,過年期間也不一定會碰面,因為會不好意思造訪,怕打擾朋友和家人團圓的規劃。
在家家戶戶都團聚的時刻,若沒有其他可陪伴的親友,必須獨自過年,會顯得更加孤寂。年後聽到朋友分享子女帶其出遊走春的體驗,長者則會更顯心酸。
晚輩若因工作無法回家過年,建議找時間提前返鄉陪伴父母或帶其出遊,感受過節的氣氛;若想出國過年,則建議邀請父母同行。
幸福不是單一的圖像
4心法教你過好年
簡孜育心理師提醒我們對於年節美好幸福的圖像,不該僅有全家團圓、子孫滿堂如此單一的樣貌,因為年輕世代可能有自己對於年節的想法與安排。假如長者需要自己過年,也可以用下列4個方法來過個好年:
1.建立健康心態
當孩子選擇不回家過年,長輩可能會想:「連這麼重要的節日都不回家,是不是自己教育失敗?」事實上,長輩不需要被傳統觀念「只有團圓才幸福」這種單一的圖樣綁架。做父母的可以試著提醒自己,子女不回家過年有其理由,並不代表自己是失敗的、被遺棄的父母,嘗試用開放、健康的心態看待晚輩的選擇。
2.理性回應子女
長者與晚輩溝通時,可以表明自己的期待,但要用理性的態度溝通,而不是採取威脅或拐彎抹角的方式,意圖使晚輩改變心意。例如可以先表達自己的期待,並同時表達理解。長者可以這樣說:「我很希望你們回家過年,但你們這樣安排一定有原因和考量……」。當晚輩被理解之後,往往是真誠溝通的開始,彼此更能增加信任感,避免爭執。
3.給予晚輩空間和選擇
長輩可能還是很希望見到晚輩,可以先尊重其選擇後,試著再多問一句:「何時有空回家吃飯?」其實,不一定要拘泥在春節期間相聚,在平時的日子裡依然可以碰面聯繫感情,彼此關心更重要。
4.適當安排、讓自己好好過年
不少長輩平時省吃儉用,因為孩子沒回家過年就隨便吃、簡單吃。建議喜歡年節氣氛的長輩,即便沒有晚輩陪伴,仍然可以為自己準備好吃的菜餚,或是具儀式感的春聯、擺飾布置等,並安排外出走春等活動,就算只是到住家附近的市場繞一繞,也能感受到年節熱鬧的氛圍。對生活保持熱情,會讓自己的身心有更多的能量,也是讓孩子放心與安心的表現,彼此心理上也會有較少的負擔與牽掛,這樣反而更能增進家人間的信任與情感。(延伸閱讀:過年除舊佈新、避免發胖須知)
建立社交圈,寬心過年
若長輩獨自過年感到孤單,還要面對親友關心詢問:「你們家孩子今年沒回來啊?」而感到有些壓力,長輩除了簡單回應以外,可以和對方分享平時為孩子感到驕傲的地方,例如孩子工作表現認真,或不時會視訊、電話表達關心,或家裡有事時,孩子都會趕回家幫忙等。
當然晚輩也要找機會多陪伴長輩,過年期間無法碰面,更要多打視訊電話表達關心,長者才能感受到自己被在乎,也才能對晚輩多體諒。(延伸閱讀:擺對6種花與植物 空氣清淨讓居家更清新)
如果長者有被拋棄的負面感受,可向子女理性表達自己很希望與他們一起過年,也可向身邊的朋友說說心情、訴訴苦,但不適合將負面的情緒發洩給子女晚輩,這樣反而會讓子女感到壓力,更想逃避,無助於拉近家人間的關係。
簡孜育建議長者平時就要建立社交圈,要有與人連結的機會,並進行雙向式的溝通,這樣有助於心理健康。逢年過節時,長者也可以拜訪想念的人、找自己喜歡的人一起過節,或安排一些活動,幫自己度過充實的年節。(延伸閱讀:新年招財轉運這樣做,銀柳放對位置旺財一整年)
❤️新年了解更多【睡好補元氣的方法】,請看410期大家健康雜誌
❤️新年了解更多【清新居家氣味及養生】資訊,請看404期大家健康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