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著名寺廟艋舺龍山寺宣布,在今年佛誕日(農曆4月8日)過後,現有的3座香爐將封存2座,僅留下正殿的佛祖爐,希望能藉由配合政府減少香料使用的環保政策,減少焚香過程中造成的空氣汙染;同時也鼓勵民眾,心香禮佛,減少使用香料。
事實上,艋舺龍山寺早在2000年就已經禁止焚燒紙錢,2005年首次提出減香政策,這次已經是二度減香;是繼行天宮全面禁香之後,可望成為台北第二座打破傳統燒香習俗觀念的廟宇。對此,環保署空保處長蔡鴻德給予龍山寺相當高的肯定,希望可以帶動鄰近廟宇一起配合減香。
焚香數量
可繞台灣1219圈
根據環保署統計,105年國人焚香的數量將近4200公噸,可繞行台灣1219圈;焚燒紙錢約22公噸,疊起來的高度相當於13133棟台北101大樓,數量相當可觀。且燒香及燒紙錢所產生的粒狀物也多達823公噸、一氧化碳(CO)更是高達8051公噸,對於臺灣整體空氣品質,有一定的影響性。
臺大公衛所副教授蘇大成醫師曾在2014年行天宮禁香後,比較行天宮及龍山寺周圍空氣中的PM2.5濃度,偵測發現,龍山寺PM2.5濃度竟是行天宮的88倍;每逢農曆初一、十五時,濃度還會再飆高。這樣的數據,讓龍山寺在基於信徒健康的考量下,決議封存過半的香爐。
無獨有偶,臺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ACT)亦曾在廟宇祭祀祭典時,偵測空氣中PM2.5數值,創辦人、同時也是彰化基督教醫院醫師的葉光芃指出,大甲鎮瀾宮廟埕光是在非假日測到的PM2.5濃度就有180μg/m3,進入廟內後更超過偵測儀器的極限500μg/m3。不禁擔憂,長期暴露於此環境的廟務人員和志工,是否已造成身體危害。
可怕的是,大甲鎮瀾宮並非唯一個案,彰化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施月英就指出,彰化環盟隨機抽測的結果顯示,未減香前的彰化南瑤宮、鹿港天后宮等著名廟宇,廟內空氣也都有紫爆的現象。
長期暴露燒香環境
恐增罹癌機率
環保署強調,燃燒線香或紙錢時,會釋放出懸浮微粒、多環芳香烴、重金屬,而這些都可能會增加民眾罹癌的機率。葉光芃也說,在長期暴露的情況下,對人體會造成心血管疾病、肺癌等;也有可能會影響嬰幼兒的腦部成長,造成智力低落、痴呆等病狀。
集體焚燒、改用環保材質
民間團體:金紙線香也應標示警語
不過,到底該如何減少焚香造成的危害呢?環保署表示,現階段以鼓勵的方式,鼓勵各地廟宇自主減香、禁香,或是改用環保金爐、環保線香;過年過節時,也可以向各地環保局申請,統一交由焚化爐集體焚燒。這樣不僅能有效減少空氣汙染,交由焚化爐處理,也可過濾煙灰中的有毒物質,提升周圍民眾的健康。
儘管眾所皆知燒香對人體帶來的危害,但要落實全面禁香並不容易,除了得面對業者的阻撓,要改變民眾對傳統習俗的祭拜方式,也是一大挑戰。
葉光芃提到,民間在向政府機關遊說推動鼓勵廟宇減香、禁香時,仍然會有許多的阻力。但像彰化縣、台中市、嘉義市等地方政府環保局,非常同意這樣的行動,也會積極鼓勵地方配合。另外,彰化市公所不僅認同葉光芃的推動,在轄下的廟宇南瑤宮,也已進行減香行動。
施月英則認為,金紙、線香燃燒後跟香菸一樣,都會吸入人體,但是香菸要有警語及成分標示,金紙線香卻不用,實在很難說服民眾它的危害性。她說,源頭控管比事後防範更重要,政府應該訂定相關法規,落實管理。
落實減香
可從裝設監測器著手(恐懼訴求)
民間許多環保團體,對於廟宇自行減香行動都給予正面支持。葉光芃說,龍山寺、行天宮的行動,著實有領頭羊的效果,當他在各地宣導時,部分廟宇慢慢的可以接受這樣子的新觀念,不再強烈反對。
施月英提到,推動過程常會碰到許多廟宇無法接受,但是站在環境及人體健康的角度來想,她會退一步,鼓勵廟宇可以先行安裝簡易的空氣品質監測器,自我監測。必要時也可加裝抽風機,讓室內空氣流通,排出空氣中的懸浮微粒。
香的使用,基於各個目的不同,而有認知的差異。以民俗而言,以香敬佛,香是上達天聽的媒介,少了媒介,佛祖會收不到我們的訊息;以環保來看,心香禮佛,佛祖一樣可以感受到我們的虔誠,可以接收到我們的訊息;而站在醫師的角度,香料有許多不明的物質,可能會造成身體疾病的發生,建議避免。但是不管如何,虔誠一念,心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