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熟齡照護 老年疾病 老人家不舒服,別以為只是老化!

老人家不舒服,別以為只是老化!

出處/ 2013年9月號/第319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4641
收藏 瀏覽數 : 4641
老人家不舒服,別以為只是老化!

睡不好、沒食慾、頻尿、漏尿、忘東忘西……老了一定會這樣嗎?這些不適究竟是正常老化,還是疾病反應?


大部分人都認為,老了就會「全身壞光光」,不是長期臥床、病痛纏身,就是癟嘴缺牙、滿口胡言亂語,然而,最新的老人照護觀念告訴我們,老化雖然會使器官退化,但不至於會退化到成為疾病的程度,趁早保養,對疾病警覺,及時給予正確地照護,老年生活也能很硬朗!

 

Q這裡痠、那裡痛
    是正常老化現象?

正解》不一定,也可能是疾病。

 

只要天氣變化,就常聽到老人家喊痠痛,痠痛是最困擾老人家的感受之一,不但發生頻率高,成因也不見得找得到,不少人只能任由它繼續痠痛,最後大家便以為「老了就會這樣」!

 

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高齡醫學科主任彭莉甯回答,痠痛本身只是一種症狀,背後成因很多;以膝關節為例,退化讓膝關節常感不適,為了避免上、下樓梯時有「怪怪」的感覺,周邊的肌肉在動作時,自然承受比以前更大的力量,使用頻率也可能更高,如果老人的活動量又不小,附近肌群就可能常覺得痠痛。

 

不過,痠、痛也可能與疾病相關,例如膝關節痛也可能是骨頭、神經或肌肉病變所引起;所以,常有痠痛情況,若影響生活,不要妄下論斷,應及早就醫,讓醫師抽絲剝繭找出病因,才是科學的方法。

 

Q老人家走路愈來愈慢
    是正常的?

正解》會變慢,但每秒步速還是應大於1公尺。

 

彭莉甯醫師回答,跛行、間歇性跛行、視力不良、平衡感不好、帕金森氏症、糖尿病、尿失禁等眾多因素,都可能直接、間接地使走路速度變慢,甚至導致跌倒。國際上對老人行走速度的標準,是每秒步速不小於1公尺,小於1公尺就是功能過差的警訊,需要進一步評估。

 

實務上,在75歲以後,較容易因疾病,使走路速度明顯下降。由於走路速度變慢是多種因素導致的綜合性症狀,出問題的可能是平衡感、肌力或視力,可到醫院分開測試,或使用綜合性的「起立行走測試」。

 

起立行走測試
在家進行此測驗,宜在20秒內完成,超過就需就醫。
(從椅子上)站起來è走3公尺è轉身è走3公尺è坐下

 

Q怕跌倒盡量讓老人家少走動
    坐輪椅、臥床都無妨?

正解》錯,反而加重失能!

 

很多人認為,既然老人易跌倒,何不讓他安穩地臥床或坐輪椅,對有疾病的老人來說,又能休息養病。這聽起來理所當然的想法,卻可能加速失能的發生!

 

據研究,老人臥床1天造成的功能衰退,需用2~3天的時間來恢復,身體功能越不用越容易下降,在老人身上這種現象尤其明顯,所以一味的保護與過度照護,反而是矯枉過正的作法。

 

防跌,除了到醫院找出常跌倒的原因,加以治療之外;就是要做好居家環境的防跌工作;例如:在浴室加上止滑墊與扶手、為老人家挑選拐杖或幫助走路的輔具、地板選用不滑的材質、增加照明度等;如果老人家狀況不錯,也可到戶外活動,此時請家人陪伴、使用輔具、選擇對老人友善的環境都是可行的方式。

 

Q老人家咬不動
    吃糊爛的食物較好消化?

正解》不完全正確。

 

多數人都認為,老人家牙齒不好,應該跟腸胃病患一樣,多吃糊爛食物來確保腸胃順利消化、吸收,但長期吃糊爛食物也有缺點,像是:
1.多數糊爛的食物都不美味,不易引起食慾,會減少食量。

2.食物煮到糊爛的程度,很多營養素都流失了,反而易營養不良。

 

也就是說,糊爛食物可能引不起食慾,即使吃飽,營養含量也不如一般食物來得豐富,相信這個結果不是晚輩想要的。
對於老人家來說,質地太硬、太難消化、過度刺激的食物,的確不適宜,應避免。然而,關鍵還是要先顧好牙齒的健康,因為牙齒咀嚼能力不好,長期下來,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營養素的吸收。將牙齒問題治療好,並避開刺激性、太硬的食物,把握這些原則,老人們也能吃一般食物。

 

Q老人家常忘記東西放哪裡
    是正常的健忘?

正解》不一定,也可能是「失智症」。

 

「健忘」是一種退化症狀,只記得舊的事物、容易忘掉新的,但經過提醒之後會想起來,如忘掉鑰匙放在哪裡,經提醒可記起來;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失智症」則是認知功能不斷退化,退化到影響生活的程度,忘掉的事情即使提醒仍想不起來,如忘掉鑰匙的功能。

 

失智症的症狀還有很多,基本上是肇因於認知功能的減退,繼而引發記憶力衰退、判斷力不佳、譫妄、精神上的疾病或焦慮、憂鬱等問題。很多失智患者因為有不符現實的妄想,因此與家人發生許多情緒上的爭執,造成家人照護上不小的負擔。

 

在治療上,是失智或健忘,需要經過專業評估;但若確診為失智症,目前並無明顯有效的療法。陳亮恭醫師指出,藥物是否能明顯改變失智症的病程,目前還有爭議,但及早確診至少有以下幫助:

1.及早鼓勵患者「適當運動」,除了有助於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之外,也可強化大腦的規劃功能、減緩退化;尤其對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有助益。
2.讓家屬早做心理準備,多一分理解,便少一分爭執與衝突,以充分的心理準備來面對失智症,減緩惡化的速度。

 

Q老人家一直講過去的事情
    只是喜歡提當年勇?

正解》錯,也可能是失智。

 

老人愛提「當年勇」也可能是失智症,因為失智症造成的記憶力減退,是從新發生的事情開始遺忘,越早的記憶留存越久;所以若為失智症,其實不是老人家愛提當年勇,是因為那是印象最深刻的少數記憶。

 

Q年紀大了
    睡不好、易醒是正常的?

 正解》不一定,因為老人的深層睡眠時間變少了。

 

老人家會覺得自己變得淺眠易醒,其實是因為人老了,深層睡眠變少、易被小聲音吵醒,就感覺自己睡不好,而夜間頻尿也會導致易醒不好睡,這些都是打斷睡眠的常見因素。

 

陳亮恭醫師指出,這種深層睡眠變少的情況,目前難以用藥物改善,能改善睡眠品質的方法就是盡量減少外力的干擾,像是在安靜、舒適、涼爽的環境下入睡,睡前別喝太多水等。

 

也有很多老人在晚間7、8點即入睡,凌晨3、4點就起床,然後認為自己睡得太少,這是老人特有的「相位前移」現象,也就是上床睡覺的時間前移了,若因此認為睡得不夠,只是一種錯覺,改善之道只要將入睡時間往後移即可。

 

另外,有些老人晚間躺在床上的睡眠時數很少,可能是下午會補眠,或晚上看電視時邊看邊打瞌睡,這種情況只要本人自覺精神足夠、不造成困擾,都不算有問題。

 

Q老人家少勞動
    沒胃口是正常的?

正解》 不見得,體重1年下降半公斤以內算正常。

 

陳亮恭醫師指出,老人的身體組成與年輕時相較,常見有骨質(占總體重)比率減少、肌肉量(占總體重)比率減少、脂肪比率增加等3個現象。因為胃口的確會略為減少,但新陳代謝速度也下降,所以整體的體重不見得會下降。若每年總體重下滑不超過半公斤,可視為正常。若老年人體重1個月內下降5%,或是半年內下降10%,則可能是健康警訊,建議求診評估原因。

 

Q老人家頻尿、漏尿
    是自然老化,沒辦法?

正解》錯!頻尿、漏尿成因多,可解決。

 

老人家常跑廁所,可能與膀胱較為敏感,或是骨盆底肌肉鬆弛有關。陳亮恭醫師分析,常見的情況包括:
1.男性攝護腺肥大造成解尿不順、頻尿或漏尿,藥物或手術可以治療。
2.老年人的抗利尿激素分泌變化,造成「夜尿症」,可用藥物改善。
3.膀胱過動或敏感引起頻尿,也有藥物改善。
4.(多次)生產造成骨盆底肌群鬆弛,要用「凱格爾運動」的肌肉鍛鍊法來改善。
5.膀胱、子宮脫垂,要以手術改善。

 

練凱格爾運動2步驟

凱格爾運動又稱提肛或會陰收縮運動,可在日常活動像行、坐、臥、工作、做家事時練習,並逐漸增加強度,以下為其步驟: 

 

Step1》夾緊臀部,緊閉肛門

此法像要忍住大小便。初學者可在解尿時嘗試中斷尿流,意即中途憋尿,藉此收縮肌肉,感受憋尿所使用的肌肉群,並從中體會如何正確地收縮骨盆肌肉。 

Step2》反覆收縮肛門

站立時用力夾緊臀部,讓臀部肌肉向上提肛,並緊閉尿道、陰道、肛門,保持肌肉收縮10秒,再慢慢放鬆10秒,重複收縮,延續20次以上。運動時呼吸照常,身體其它部位均呈放鬆狀,特別是腹部,切記不要收縮腹肌。 (採訪整理/施沛琳)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