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只要符合資格,國內有許多免費健康檢查可以參加。善用健檢,以便及早發現、治療疾病,更積極地守護爸媽健康。
不久前,曾發生一名男子在工作途中,突然心臟病發作去世,家人卻完全不知道他有心血管疾病的案例。為了避免這類悲劇發生,就算無明顯症狀,也該定期接受健檢,才能及早發現危險因子,降低疾病發生的可能,善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的成人健康檢查和各縣市政府提供的老人免費健康檢查,可提早發現病灶,及時改善生活習慣,避免疾病進一步惡化。
70歲的林伯伯接受老人免費健康檢查,在檢查中發現血壓、血脂肪偏高,門診醫師提醒林伯伯,他是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需要注意生活、飲食習慣,並定期回門診追蹤,若初期改善生活及飲食仍控制效果不佳,就要考慮以藥物治療。林伯伯的家人慶幸他在老人健檢中發現問題,能及早控制,若在無預警狀態下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很容易危及性命。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外表硬朗更要健康檢查
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家庭醫學科主任蔣碩亞表示,健康檢查最主要的意義在篩檢疾病,針對外表健康、無明顯症狀的人進行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可能發生種種疾病的高危險群個案,再做進一步檢查,以求得正確診斷、給予後續追蹤與治療。
對長者而言,老化就是身體用久了,器官耗損所出現的機能衰退,然而,老化與疾病本來就難以區分,因為許多疾病本身就是老化引起的,例如退化性膝關節炎。蔣碩亞主任指出,老化並沒有一定的發生順序,但不同器官的老化進程取決於:過去工作、生活習慣、疾病史與基因(家族史)。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預防醫學科暨家庭醫學科主任孫文榮表示,一般人在30歲之後身體就會開始老化,眼睛在40歲之後會有明顯的老化感受,至於男性在50歲後、女性在停經後會明顯感到身體老化。
維持固定健檢好習慣
40歲以上就有補助
目前政府提供的「老人健康檢查」,大多是以國民健康署補助的「成人預防保健健康加值方案」之檢查項目為基礎,再搭配其他檢查(各縣市補助略有不同)。
「成人預防保健健康加值方案」的檢查項目,包括疾病史、家族史、服藥史、健康行為與憂鬱檢測,和一般理學檢查、身高、體重、血壓、身體質量指數(BMI)、腰圍,及尿液檢查(尿蛋白)、腎絲球過濾率,和血液生化檢查(GOP、GPT、肌酸酐、血糖、血脂。血脂包含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可初步了解肝、腎功能,以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危險因子,這些都是國人常見的疾病。
目前「成人預防保健健康加值方案」主要針對:
1. 年滿40歲以上,未滿65歲者,每3年補助一次。
2. 年滿65歲以上者,每年補助1次。
3. 罹患小兒麻痺且年滿35歲以上者,每年補助1次。
4. 55歲以上原住民,每年補助1次。
此外,1966年以後出生且滿45歲,終身可接受一次B肝表面抗原及C肝抗體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