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網路書店 書籍 照顧父母,這樣做才安心

照顧父母,這樣做才安心

完善的熟齡照護,給父母幸福到老!

﹡本書教你全方位「懂老」:察覺老人家的需求與不適,做對貼心的健康照護及生活協助,孝親才能不留遺憾!

﹡本書教你不用「怕老」:儲存健康資本,為自己的老後做好準備,快樂迎接熟齡生活!

 

定價280元
優惠價 79 221

人一定會面臨老化的問題,不管你現在是不是老年一族,未來都會是其中一員。老年該如何過得優雅?真正享受樂齡的生活?相信只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做到,本書是本貼心關懷老年長者健康的實用好書,也適合成年每一階段的讀者閱讀。

對於中年讀者,可以學到照顧高齡父母的方法,尤其遇到生活相處、健康照護、疾病就醫等問題時,本書提供不少方法可供參考。

對於老年讀者,閱讀本書也能有正面的收穫,只要用心照顧身體,延緩退化、還是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對於年輕讀者,本書像是個生命的練習題,但未來一定會遇到,提醒趁早「懂老」,儲存健康資本。

A-Lin(知名歌手)、孫越(終身義工)、朱英龍(董氏基金會心理健康促進諮詢委員)、賴東明(臺灣活動發展協會理事長)、謝孟雄(實踐大學董事長)等名人,及黃勝雄(門諾醫院暨相關事業機構總執行長)、陳永興(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邱弘毅(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陳亮恭(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等專業醫師人員,真摯推薦本書。

本書由《大家健康》雜誌採訪整理完成。《大家健康》雜誌是由董氏基金會對外發行的健康雜誌及出版單位,2001年開始規畫書籍出版,10多年來,出版了不少與醫療保健、心理勵志、公共衛生等類別的好書,贏得許多專家、學者的肯定推薦。

近年來在出版上,更著重「知性」、「啟發」、「實用」的連結,其中《隨心所欲:享受精彩人生》、《生命的奇幻旅程:啟迪心靈成長的6個故事》兩書,內容獲得到不少名家及學校師長的好評,在通路端也獲得實體書店、網路書店的選書推薦青睞。未來,《大家健康》雜誌會更用心製作每一本好書,讓讀者用「悅」讀,耕耘自己身心靈的健康。

 

發行暨推薦序》知老懂老,實踐樂齡生活
出版序》照顧父母做對了,孝親才不留遺憾!
推薦序》守住承諾,換我來照顧您
推薦序》高齡社會,需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
推薦序》愛要及時,珍惜與父母、長輩在一起的時光!
前言:體貼父母,全方位「懂老」

PART1  健康照顧:這些疾病常給長輩帶來不便,照顧時你一定要先了解
你和父母說話,總是雞同鴨講嗎?
老人重聽,無藥可救?
為長輩存骨本,非懂不可的灌鈣料理
困擾長輩的便祕問題,怎麼通?
老人家噁心反胃,是心肌梗塞前兆?


PART2  從心關懷:父母的心事,你知多少?
父母心沉沉,沒病說病是什麼病
老年憂鬱症,常偽裝成身體病痛
愈活愈快樂,打造熟齡「心」活力!
1分鐘,掌握老年憂鬱症症狀
測一測長輩的憂鬱指數
5大治療老年憂鬱症的方法

PART3  用愛縫補:如果有一天父母失智,遺忘了我們……
當健忘來敲門,是失智警訊嗎
如何面對長輩走入失智的異想世界
6個最常遇到的失智照護問題,如何處理?
尋求協助
失智照護,安養中心怎麼選
善用社會資源,減輕照護壓力

PART4 生活照顧:讓父母活得更自在,掌握關鍵方向
老年人,如何聰明吃出健康?
讓銀髮寶貝吃出元氣的10個飲食原則
7招,為父母營造抗跌無障礙的家居空間
做好防跌風險評估,可做為照顧參考
真「藥」命,教長輩不要亂藥!
4招幫助長輩正確用藥
透視長輩的小疼痛,不讓小痛變大病
如何聽懂醫生說的話
為父母尋找專屬的運動處方
5大適合熟齡族,增加身體靈活度的運動
父母有慢性病,可以做哪些運動?

PART5 看護照顧:找到好幫手,照顧更加分! 
長輩久病臥床,該不該請看護?
照護臥床老人,你與看護都該知道的7件事
父母排斥看護照顧,怎麼辦?
懂得善用居家照護,讓生活更有好品質

PART6  完美熟齡:不用怕老,儲存自己的健康資本,迎接熟齡生活
12個老化指標,檢視身體老化程度
怕養不起老?更要懂得投資風險!
想樂齡生活,現在就要開始準備
當個可愛老寶貝,兒孫更愛你

編輯後記》用心關懷,給父母幸福到老!

1-1

你和父母說話,總是雞同鴨講嗎?

你的父母最近是否常誤解你的意思,老是忘記你說過的事,要人一再提醒,甚至不愛出門,從社交圈中退縮下來…,這可能不是健忘,也不是有憂鬱症,而是聽力出了問題。

 

王伯伯在兒子的婚禮上,遇見一位多年不見的老友,高興地拉開喉嚨述說好友的糗事,惹得親友笑聲不斷,好友卻尷尬萬分,在旁的女兒見狀,委婉勸說:「爸,別說了!菜要上了。」王伯伯說:「什麼?誰槓上了?」

 

你家裡有重聽的長輩嗎?重聽者聽不清楚,不但說話的音量大,聽廣播、看電視的聲音也加大,旁人的耳膜可能受不了,他卻絲毫不以為意。

 

內耳功能退化引起重聽

究竟老人重聽是怎麼引起的?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林俊成說,老人重聽是漸進式,不是短時間形成的。他解釋,老人重聽不論是「傳導性聽力障礙」(聲音難以經空氣傳導進耳膜震動產生聽覺)或是「感音性聽力障礙」(聲音難以經乳突震動傳至耳朵內膜產生聽覺),都是年紀大內耳功能退化所致,其他像長期暴露在噪音中,也會導致重聽。

 

重聽者除了對聲音感受不靈敏外,還會對旁人說「耳朵悶悶的」,這時家人要注意長輩可能有重聽傾向,或是內耳功能障礙導致語言辯識能力退化,「上述都是早期症狀,究竟狀況如何,還是讓醫生診治最好。」林俊城醫師補充,通常50歲以上的老人,或多或少都有重聽的情形,往後每增加10歲,聽力就會減低5~10分貝。


由於老人重聽是漸進式發生,臺北榮民總醫院臨床心理師楊雅明從心理層面將它分為「不知不覺」、「後知後覺」及「先知先覺」三個階段。

 

1.    不知不覺型
納悶聲音怎麼變小了

初期老人家會因「不知不覺」發現周遭聲音變小,而要求家人將電視音量開大,或者說話大聲點讓他聽到,這個階段的老人家會一味希望對方配合他。楊雅明指出,榮民總醫院由於看診的榮民伯伯多,常可看見「大聲公」,旁人看來還以為伯伯在發脾氣或跟別人吵架!
楊雅明心理師的門診也常遇到病患不知自己聽力變差,日常生活都要求家人配合的例子,不但看電視時將音量調大,連講電話的聲音都特別大,個性變得跋扈難纏,增添家人的困擾。

 

2.    後知後覺型
聽不清楚別人說什麼

等到聽力更差變成「耳背」時,便進入「後知後覺」階段,如聽對方說話只聽一半,聽了之後還重複問對方說些什麼。因此,別人也不想和他溝通,導致老人家焦慮,常常想為什麼自己聽不清楚,演變成不敢接電話,或者接了電話怕聽不懂對方說的話而焦慮,甚至面對人群會不安,常怕自己誤會別人的意思。
楊雅明心理師門診上遇到的案例是,有位病患說自己的耳朵一邊好、一邊不好,請醫生在聽力較好的那側說話。她認為站在醫護人員的立場,絕對要盡量配合病患的要求,讓病患覺得自己還有功能可以發揮,有被尊重的感覺。


    
3.    先知先覺型
懷疑旁人對自己不滿

第三階段是最嚴重的階段,也就是一般人說的重聽,屬於「先知先覺」型。楊雅明心理師解釋,這階段的重聽老人已不太能理解或聽不清楚旁人說的話,因而會看對方的表情、動作去猜測意思,有時對方一些不經意的小動作,會讓重聽老人瞎猜疑,認為別人說他壞話,或看他笑話。到了第三階段,旁人用「比手畫腳」溝通是比較好的方式。

 

致病4因子
先進行聽力測驗再診斷

從病理學來看,引發老人重聽大都是內耳組織結構病變所致,症狀有輕有重,致病的原因可分為感覺性老年聽障(內耳耳堝等感覺細胞萎縮)、神經性老年聽障(聽神經元細胞數目減少)、代謝性老年聽障(內耳血管紋萎縮)、機械性老年聽障(內耳基底膜硬化)4大類。
林俊城表示,上述類型都是醫師診斷的參考,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及症狀各不相同,門診上仍很難診斷導致老人重聽的原因究竟屬於哪一型,不過,一般來說,醫師會先請病患進行聽力測驗再診斷……

 

4-2

讓銀髮寶貝吃出元氣的10個飲食原則

爸媽年齡漸長,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漸漸減弱,一不小心,營養素可能就「入不敷出」!該怎麼吃,才能均衡攝取營養?

邁入銀髮熟年,老年人的活動量大不如前,代謝率也下降,需要的熱量比較少,但對於營養素的需求並未減少。因此,不能像年輕人吃得那麼多,但又得維持足夠的營養,所以在食物攝取上要多花心思。《大家健康雜誌》請教了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營養室組長莊世玟,以及台灣基層中醫師協會理事長陳潮宗醫師,告訴大家如何針對銀髮族的身體變化,在飲食上做調整,藉此獲得充足、均衡的營養。

 

飲食原則1
食材豐富多元
少油少鹽少負擔

老化會造成身體機能衰退,為了避免慢性病上身,遠離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腎臟病的糾纏,飲食上最好掌握口味清淡、少油、少鹽、高纖等原則。莊世玟組長提醒,這些原則不是要銀髮族吃得簡單、乏味,相反的,一定要做到飲食均衡、種類豐富多元才行。

 

飲食原則2
少碰精製加工品
高纖飲食最健康

陳潮宗中醫師提醒盡量選擇粗纖維的食物,如五穀米、雜糧麵包,少碰精製加工食品,如蛋糕、餅乾等糕點,因為精製的食品多為高升糖指數的食物,會造成血糖不穩定,且缺少纖維質,易讓排便不順暢,而粗纖維的食物可刺激腸胃蠕動,增加排便量,有利體內的廢物、毒素及膽固醇排出。

 

飲食原則3
蔬果辛香料入菜
提升食慾更有效

胃口不佳、食慾不好是銀髮族共同問題,陳潮宗中醫師建議可在菜餚裡加山楂、烏梅或檸檬汁來入菜,或餐前先喝點烏梅汁,不但可開胃,也有養生的效果。莊世玟組長補充,很多銀髮族認為少油、少鹽,食物味道會變差,其實只要利用番茄、蘿蔔、玉米、昆布、菇類、八角來煮湯,或用蔥、薑、蒜、咖哩當佐料提味,一樣可以吃得美味又清爽。

 

飲食原則4
善用小技巧
餐餐好入口易消化

全穀類中的維生素B群可提高新陳代謝,纖維質能促進腸胃蠕動,對老年人而言是絕佳的食物,不過,隨著年紀增長,咀嚼吞嚥能力變差,糙米、燕麥或質地較粗的雜糧麵包反而不好入口,莊世玟組長建議可在食物裡多加點湯汁,例如把五穀飯做成燉飯,或把雜糧麵包、饅頭泡過牛奶、豆漿後再吃,就可避免咬不動或噎到等問題。

此外,把食材切小塊再烹調,也能解決老人家咀嚼不佳或消化功能不良的狀況。而油炸或烤過的食物,除了油脂較高及含有過氧化脂質之外,質地也會變硬,所以不適合老人家食用。

 

飲食原則5
挑選優質蛋白質
不再吃進隱形脂肪

蛋白質是建構及修補身體組織的重要元素,要攝取足量,才能維持生理作用,並增加抵抗力,陳潮宗中醫師建議可從瘦肉、魚類、牛奶、豆類製品、雞蛋補充優質蛋白質。

有些人以為蛋的膽固醇含量太高,不適合老人家食用,其實只要身體狀況良好,一天吃一顆蛋並不會造成負擔,但患有高血脂、高膽固醇的人,則以一星期2~3顆為限。

很多老年人牙齒不好,所以愛吃肥肉,但飽和脂肪正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為了身體的健康,還是少吃為妙。莊世玟組長表示,去皮去油才是健康吃肉的方式,如果擔心咬不動,可把瘦肉燉爛,或加點湯汁以利吞食。絞肉、肉燥、獅子頭、香腸裡也有很多看不見的隱形脂肪,若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這些食物還是少碰為妙。

深海魚含優質的不飽和脂肪酸,能維護心血管的健康,鮭魚、鮪魚都是不錯的選擇,但鱈魚外皮油脂較多,最好去皮後再食用。

 

飲食原則6
選擇軟質蔬果
增加纖維質攝取

天然的蔬果富含維生素A、C,是抗氧化的好幫手,不但能延緩老化,還有助防癌。不過,許多老年人因咀嚼功能不佳,對蔬果都敬而遠之。莊世玟組長認為,蔬果的攝取種類應多元化,才能補充到不同的營養成分,因此,建議可選擇大黃瓜、絲瓜、木瓜、哈密瓜、西瓜等質地較軟的瓜類蔬果;蘋果、奇異果、水梨也可用湯匙挖出來吃,或打成汁飲用,青菜可去梗或切小塊以利咀嚼。

 

飲食原則7
乳製品、豆製品及小魚干
補鈣好幫手

除了基本的蛋白質、醣類、脂肪、維生素之外,還要特別注意礦物質的攝取,尤其是鈣質,對老年人的骨骼健康格外重要,建議可以從乳製品、豆製品及小魚干來攝取。不過,如果有高血脂、高膽固醇的問題,則必須盡量選擇低脂、脫脂的牛奶,或原味低脂的起司,才不會一不小心吃進一大堆油脂。

 

飲食原則8
每日喝水2000cc
遠離便祕與泌尿道感染

多喝水是銀髮族的養生之道,除了能提高新陳代謝、加速血液循環,也能避免便祕及減少泌尿道感染的機率,因此建議銀髮族一天的水分攝取量(連湯汁、果汁、牛奶等液體食物)最好要達到2000cc。

 

飲食原則9
提防高普林食物
謝絕痛風來造訪

少油、少鹽、高纖是所有慢性病患者的飲食原則,罹患糖尿病的老人則要注意三餐定時、定量,維持血糖穩定。此外,蛋白質雖對健康有益,但高普林食物卻會引起痛風或尿酸過高,代謝能力較差的老人家要特別注意。例如白帶魚、吳郭魚、吻仔魚、鯧魚、黃豆與黃豆芽,對一般銀髮族而言,只要適量攝取並不會妨礙健康,但普林代謝異常者,就要避免食用。莊世玟組長建議,有這方面問題的老人家要避免攝取全豆類,改吃豆製品,如豆漿、豆腐等,也能做到補充蛋白質及鈣質的目標。

 

飲食原則10
多辛溫、少苦寒
藥膳養生宜適量

很多銀髮族都會利用中藥來食補,陳潮宗中醫師建議最好以「多辛溫、少苦寒」為原則。溫性食材如人參、枸杞、紅棗、當歸能補氣與增強抵抗力,而苦寒食材如苦瓜、菊花、黃蓮等屬性較涼,會讓老人家原本就不佳的代謝變得更差,所以要避免。此外,年高體弱、腎精虧虛也是年長者較常出現的症狀,建議可用龜板膠或何首烏來補脾腎。

利用藥膳養生千萬不能貪心,要適可而止,才不會補過頭,反而造成血壓太高等症狀,例如原本精神奕奕的長者,一周食補2次就可以了,體質較差者也以一周3次為限。正確的飲食觀念,才能讓銀髮族過得健康又自在。

 

推薦序

愛要及時,珍惜與父母、長輩在一起的時光!
文/A-Lin(知名歌手)

還記得小時候外公過世前,我到病床前看著他,我搖搖他的手說:「外公我回來了,你還記得我嗎?」,外公病懨懨的臉,對我說:「你是誰?」,然後就像陌生人般轉過頭背著我,那時候我心裡好難過。

 

我想說話給外公聽,可是變得有點自言自語。我輕聲對他說,「是你教我唱歌,教我唱歌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可是,你卻記不得了……。」當下我一直想:我還能為外公做什麼?於是我呢喃唱起歌,唱著外公教我的山地歌謠,唱了一小段,沒想到,外公緩緩轉過頭來,抓著我的手說:「妳是我的小孫女啊,我知道是妳啊,謝謝妳,妳的歌聲讓我喚起我的記憶」。我淚水不停地望著外公,外公反而為我鼓舞:「我知道妳很愛唱歌,我相信以後也會有很多人在台下聽妳唱歌,妳要堅持自己的夢想、要加油,我會在那個地方保佑妳的。」

 

長大後,我參加歌唱比賽並沒有得名、也曾在酒吧駐唱,被客人趕下台,多次不順遂的發展,爸爸並不支持我繼續走唱歌這條路,只希望我找份安穩的工作就好。但是,為什麼我還會繼續堅持要唱下去,就是當時外公那席話對我的影響。

 

想起外公那時生了重病,加上被失智症折磨,所以快把我遺忘了,真的很難過。可是,面對摯愛的人生病老去,心裡有多少不捨,又能怎麼樣呢?

 

童年歷經那次與外公的離別,後來無論是親人或朋友,有什麼話想對我說,我都會靜靜在旁邊聽,希望能給對方最好的幫助。《照顧父母,這樣做才安心》這本書,讓我知道面對家人老去,不再只是無能為力,讓我就算工作繁忙,透過此書也能更了解長者未來可能遇到的問題,不止是生理,還有心理的疾病、飲食該如何吃對身體比較沒有負擔。更重要的是提醒我們為人子女,別忘了照顧你的父母,陪他們幸福到老,珍惜與父母、長輩在一起的時光!

 

真的愛要及時,祝福每一位讀者,孝親不會有遺憾!

 

推薦序

守住承諾,換我來照顧您
文/黃勝雄(門諾醫院暨相關事業機構總執行長)

1992年,在美國的電視媒體有一陣騷動和辯論,是一位62歲的著名大學校長辭職,只因為要守住承諾去照顧逐漸失智的夫人。校方為學校的發展勸他不必辭,並願意指派人來協助照顧她,然而校長說結婚近40年,都是她全心照顧我和我們的家,在婚約上我也曾承諾要終身照顧她,我就應該守住承諾在她的餘年來照顧她。這件事引起了許多人從正、反雙方角度在電視及報刊上熱烈地討論了一陣子。

 

2010年,另外一位守信的老師,犧牲了自己美好的前途與好的居住環境,為了陪太太去照顧逐漸失智的岳母,而搬到岳母住的小鎮,好方便就近照顧她。當他需要為這個老人(岳母)換衣服、洗澡或餵食時,他真不知道如何來控制自己的怒氣和不願,「尤其是她從來也不曾為我做過任何的事!」經過了一番掙扎和學習,他順服了、想通了而寫了一本書「Loving your parents when they can no longer love you!」中文譯成「換我照顧您」,由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出版,是給一般人最好的入門參考書。

 

臺灣的社會快速老化,比歐美、日本都快,但是我們的老人社會福利和立法卻永遠趕不上長期照顧年長者的需求。我們的長照法都還在立法院討論的階段,更談不上長照保險法的設置。因此我們社會中的年長者,一旦跌倒失能了,或是逐漸失智了,照顧的責任都會完全依賴子女來負責,沒有子女的,只好自求多福了!

 

還好目前在臺灣負責照顧老年人的中年人都經過五倫的教育,也記得小時候曾對替我們洗澡的父母親承諾說:「你們老了的時候,我會孝順你、照顧你!」但是接下去的下一代,是新新人類或是草莓族,就沒有這個反哺報恩或孝敬父母的倫理觀念了,到那時,解決的方法就要依賴像日本或北歐的老人長期照顧社福機構的設置了!

 

《照顧父母,這樣做才安心》這本書,經由大家健康雜誌社──這個很普遍的健康資訊媒介的傳播來出版,一定會使更多的人來關心這個議題。我相信這本書的出版,更能提供臺灣社會許多有心人來認識我們人口老化的危機!

ISBN:9789868544987
叢書系列:健康樂活
規格:平裝 / 24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