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照顧",共有87筆資料

失智的異想世界如何面對

面對失智者失禁或漫遊、出現暴力行為,或性情變得冷漠等, 若懂得應對之道,相信能為親屬的情緒黑洞帶來光明, 照護也能更具人性且溫馨。 國內某腦神經科醫師有位90多歲的失智媽媽,為了照顧她,這位名醫和知名小兒科醫師的哥哥都提早退休、全心投入。家有失智症患者,對家庭而言是身體和心理的負擔。這位母親很幸運,不但有兒女全心照顧,以她80多歲罹患失智的年紀,也算「較晚」。
2017-11-18

安養中心怎麼選

若想讓失智家屬接受更專業的照護,安養中心是選擇之一,事前除了巧妙的為患者心理建設、緩解不安,該從何著手瞭解相關機構和服務?對於身處新環境的親人,還能怎麼妥善安排,讓他感到被愛與關心?
2017-11-18

毛小孩生病,照顧者不安情緒如何轉移?

根據俄亥俄肯特州大學發表於《獸醫記錄》的研究指出,照顧長期重病或臨終的寵物時,易引發飼養者的憂鬱及焦慮情緒。
2017-11-07

如何善用居家照護,讓老年生活有好品質?

邁向老年化社會的臺灣,許多家庭面臨長者照護的問題,若能充分了解並運用資源,享有在地老化、幸福的熟齡人生不再遙不可及!
2017-10-25

5招術後保養,寶貝你的關節

人們多半害怕在身體動刀, 以為鼓起勇氣挨一刀,受損的關節便能自動痊癒, 其實,術後功能的恢復,和復健、保養有很大關係。 唯有細心照護,才能早日重現關節靈活度, 再次踏出自信的步伐。 進行關節炎手術,其恢復情況因人而異,也與手術種類有關。髖關節、膝關節需在醫院靜養約7~10天,若手術順利,約1~2天即可下床略為走動。疼痛感約2~3天後漸漸退去,開刀後約14天可拆線,期間需持續追蹤觀察。
2017-10-11

藝人譚艾珍》照顧失智或憂鬱 要懂得抽離角色

資深演員譚艾珍總給人溫暖、喜悅的印象,她與女兒歐陽靖更是演藝圈令人稱羨的母女檔。除了演藝工作外,她飼養流浪狗,推行動物保育;而在失智症及憂鬱症照護上,她以過來人的經驗,告訴罹患者家屬,「自己要先輕鬆」……
2017-10-03

當長輩失去健康,這樣安撫讓他們再展笑顏

久病者不想拖累家人,而自殺輕生的事件時有所聞,長期受病痛折磨的人,嘗試許多治療後,病情依舊起起伏伏,真的很痛苦,不只要忍受身體上的苦楚,還要承受心理上的折磨,易讓人感到挫折沮喪、萬念俱灰,有些情緒低落的病人,會萌生「乾脆死了算了的念頭」。當家中長輩因生病而自暴自棄,如何協助他們遠離憂鬱漩渦?原本強健體魄常被疾病入侵,跑醫院成為家常便飯,看著爸媽因為久病變得鬱鬱寡歡,該怎麼陪伴他們戰勝病魔?
2017-10-03

布局快樂,夫妻退休不同調,該依誰?

結褵幾十年的夫妻若對後半輩子的規劃同床異夢,有些人會努力取得配偶諒解,找出共處的平衡點,但也有夫妻就此埋下衝突導火線,婚姻也隨退休走上終點,假如另一半,退休計畫和你不一樣,你會怎麼處理?人人都嚮往退休後的生活舒適愉快,但對已婚夫妻而言,如果和配偶的計畫、目標都不同,該怎麼辦?例如:你希望50歲就退休不工作,配偶卻計畫做個小生意,一圓老闆夢;或你期待退休後夫妻住得離子女更近,過著兒孫承歡膝下的日子,配偶卻想動用老本,買間別墅隱居山林......都會讓退休生活,充滿變數。到底夫妻該如何協調,才能攜手打造美滿的晚年生活?
2017-07-09

21世紀醫師要面對什麼?

前一陣子電視上最熱門的新聞就是:台北市立仁愛醫院的人球案。每天打開電視,都能聽到社會各界疾呼醫界需要省思的聲音。衛生署也好、健保局也罷,權責單位無一倖免。民眾對於人球案的熱烈關切,有如日劇白色巨塔的劇情內容,愈是神秘、高不可攀,愈是吸引觀眾注意。當然,落井下石並不應該,看熱鬧外之餘,醫師也到了該學習角色轉換的時候,除需要具有醫術、醫德外,危機處理的能力更是需要加強。
2017-06-27

澳洲如何預防憂鬱症?

憂鬱症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評估為西元2020年,人類的第二大致命疾病,過去的研究顯示,人們對重鬱症的誤解,造成憂鬱症防治及治療效果不彰
201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