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專欄 林耕新 21世紀醫師要面對什麼?

21世紀醫師要面對什麼?

出處/ 2005年3月號/第225期  
撰文/
瀏覽數 : 1912
收藏 瀏覽數 : 1912
21世紀醫師要面對什麼?

前一陣子電視上最熱門的新聞就是:台北市立仁愛醫院的人球案。每天打開電視,都能聽到社會各界疾呼醫界需要省思的聲音。衛生署也好、健保局也罷,權責單位無一倖免。民眾對於人球案的熱烈關切,有如日劇白色巨塔的劇情內容,愈是神秘、高不可攀,愈是吸引觀眾注意。當然,落井下石並不應該,看熱鬧外之餘,醫師也到了該學習角色轉換的時候,除需要具有醫術、醫德外,危機處理的能力更是需要加強。


美國紐約路透社2004年12月23日的健康報導2004年12月美國精神醫學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的研究指出,醫師,尤其是女醫師,比一般人更具有高度自殺的危險性。


此研究乃波士頓薛海默醫師(Dr. Eva S. Schernhammer),因眼見哈佛醫學院及其工作的嘉寧實驗室(Channing Laboratory),發生一連串臨床同事自殺的事件,因而引發研究動機。


在研究中,薛海默將25個探討醫師自殺率的獨立研究加以量化、分析後發現:男醫師自殺率比一般民眾高出41%,女醫師自殺率則是一般民眾的兩倍多,且女醫師自殺的可能性遠高於男醫師。或許回朔性研究的即時性、適用性,以及國情的不同是需要考量的變項,但醫師吃重的工作及所承受的高壓是國內外眾所皆知的事實。


這個研究提醒我們,由於醫師經常承受高度的心理壓力,因此必要時應尋求諮商協助,包括方便可行且具隱密性的心理治療。台北市衛生局在人球事件中,第一時間對林姓醫師提供心理諮商,我認為是一連串錯誤中,少數的正確處置。加拿大對於受創醫師提供此種特別服務已行之有年,而且在醫師團體間已經建立支持網絡,這是值得學習的地方。


民眾對醫師的工作性質需有正確的認知,醫師這個行業並不只是高收入、高地位的好工作,相對需要付出的代價既無形亦危險,自殺率比一般民眾高的研究發現即為一例。試問醫師真的是21世紀的金飯碗嗎?


臨床醫師在處理病人壓力及憂鬱症前,應先做好自己身心的健康管理,學好危機處置,才能為民眾提供真正良好的醫療照顧環境。(作者為高雄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主任,由高雄市立民生醫院個管師劉秀珠整理)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