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肝膽腸胃 護腎,擊退腎臟病

護腎,擊退腎臟病

出處/ 2011年7月號/第295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6056
收藏 瀏覽數 : 6056
護腎,擊退腎臟病

台灣洗腎病患一年要消耗健保預算300多億,以致無法擺脫「洗腎王國」的名號。不想被腎病威脅,除了從現在起關心腎臟,對腎病徵兆更要提高警覺!

 

中國人特別愛吃藥,「有病治病,沒病保健康!」是許多無照醫生最愛掛在嘴上的推銷台詞之一。有些赴中國、日本、東南亞遊玩的旅行團,抓準了國人愛吃藥的心態,甚至將藥店當景點,半強迫式推銷老人家買藥。雖然愛吃藥只是引發腎臟病變的原因之一,但洗腎病患一年要消耗全民健保預算300多億,保護腎臟,儼然成為全國民眾共同的課題。

台灣腎臟醫學會常務監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兼腎臟科主任黃秋錦表示,腎臟是人體排泄水分與負責代謝的器官,腎臟不好的人易貧血,因腎臟蘊含造血荷爾蒙,它是紅血球的生成素,會促成骨髓生成紅血球。

一般人都以為經常腰痠代表腎臟出了問題,但臨床報告指出,腰痠與腎臟病的關連性不強;頻尿也不算腎病的徵兆,比較可能是膀胱出了問題,倘若小便時發現尿液中產生氣泡,就有可能是腎臟病變。

腎病高居10大死因
你是高危險群嗎?

10大死因裡的「腎炎、腎徵候群及腎性病變」指的是「原發性腎絲球腎炎」。黃秋錦醫師表示,最常見的5大腎病第1名是「糖尿病」引起的病變,約占洗腎病患的45%。第2名為「腎絲球發炎」,大概占了洗腎病患的30%,第3名是「高血壓」患者引起的腎臟病變,約占洗腎病患的8~10%。而第4名兩位醫師則有不同看法,黃秋錦醫師認為是「腎小管間質炎」,這種病多半是經常服用藥物引起,而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馬偕醫院醫學教育部部長暨腎臟內科醫師陳漢湘則認為第4名是「阻塞性腎病變」,第5名黃秋錦醫師認為是腎結石患者,陳漢湘醫師則認為「間質性腎病變」患者需多加注意。

腎臟病分5期,依據2008年國家研究院溫啟邦教授發表於Lancet期刊的資料顯示:慢性腎臟病第1期的盛行率是1%、第2期的盛行率是3.8%、第3期的盛行率是6.8%、第4期的盛行率是0.2%、第5期的盛行率是0.1%,估計台灣慢性腎臟病患約203萬人,但知道自己罹患慢性腎臟病的人只有3.5%,比例非常低。

哪些人是腎臟病高危險群?第一名是糖尿病或高血壓患者,或是家族中有糖尿病、高血壓遺傳史的民眾。第二名是經常吃藥的人,不管是西藥或中、草藥。西藥吃多了易引起腎臟病變,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觀念,但部分中、草藥材也會引發「腎衰竭」,則是國人較沒注意到的。

檢視3大徵兆
及早發現腎臟病變

腎臟病變的徵兆有3個:第一是尿液中有氣泡產生;第二是眼睛、小腿周圍會水腫;第三是經常感覺疲倦。

此外,高血壓患者及貧血、痛風患者,易連帶引起腎臟病變。黃秋錦醫師在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任內,曾提出一個非常好記的口訣作為腎病警訊,內容是:「泡」、「水」、「高」、「貧」、「倦」,音即「泡水高屏見!」。以此來提醒民眾隨時注意自己是否有腎臟病變的可能。

陳漢湘醫師說明:「尿液中的氣泡不是指經尿液流出來的氣泡,而是指尿液與馬桶中的液體(例如自來水)互相衝擊所產生的泡沫。因為腎臟病人的尿液中蛋白含量過高,使得泡沫的凝聚力變強不易分解。」如果24小時尿液中的蛋白質總量超過200毫克,即為「病理性蛋白尿」,代表腎絲球或腎小管有相當程度的損傷,可能罹患慢性腎臟疾病。

至於下肢水腫,陳漢湘醫師表示,可能是生理性的,有些人搭飛機或長途客運,離開交通工具時會發現小腿有些水腫,也有些人容易在傍晚發現小腿產生水腫,其他時間則不會。如果民眾的下肢水腫是「長期不易消失,甚至由小腿慢慢腫到大腿」,就表示腎臟可能出了問題,最好及早到腎臟科進行檢查。

腎臟功能檢查量表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警覺腎臟是否開始病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兼腎臟科主任黃秋錦提供以下徵兆,不過,仍建議民眾應定期做尿液檢查,才能保腎保健康。

尿液中有氣泡產生。尿液中蛋白含量過高時,這些氣泡不易消失,由於男

性站著小便,尤其容易發現自己的腎是否有問題。

眼周或下肢水腫。民眾可自行按壓小腿3~5秒,若發現小腿肌肉壓下去,

肌肉像麵包一樣,很慢才恢復原狀,就有可能腎臟出了問題。

高血壓患者必須小心是否為腎臟病變引起,有空就到醫院檢查尿液。

臉色經常蒼白毫無血色,要小心貧血;而貧血病患要特別注意腎臟,有空

就到醫院檢查尿液。

平常容易疲倦的人,要小心腎臟是否出問題。不過,疲倦也是許多疾病的

病徵之一,並非侷限於腎臟病變。

血尿

分為鮮紅色與暗紅色,若發現尿液蘊含鮮紅的血絲而且覺得痛,要小心是

腎結石。若發現尿液中含鮮紅的血且不會痛,要小心是腫瘤。如果尿液中

的血液顏色為暗紅色,接近可口可樂的顏色,就有可能是腎絲球腎炎(或

稱腎小球腎炎)。

夜尿

腎衰竭的病人晚上尿會特別多,必須經常起床上廁所。

呵護腎臟的9個方法

1.    不亂吃藥。
2.    不暴飲暴食。
3.    小心治療感冒。感冒後發現水腫、尿中含氣泡,請洽腎臟科醫師。
4.    小心反覆發作的扁桃腺炎。
5.    適量飲水不憋尿。常榮中醫診所中醫師劉益伸指出,千萬別憋尿否則易導致膀胱發炎或腎引起病變。
6.    控制糖尿病與高血壓。
7.    不喝成分不明的水,例如井水、河水、溪水。
8.    泌尿道結石必須盡快處理。
9.    定期檢查。

喜吃肉易痛風,當心引發腎臟病變

吃太多肉或動物內臟等高嘌呤類食物的人,容易得到「痛風症」,而痛風會引發腎臟病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兼腎臟科主任黃秋錦表示,引發痛風的原因是血液中尿酸含量過高,在關節腔中形成尿酸結晶,進而引發骨頭急性關節炎。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馬偕紀念醫院醫學教育部部長暨腎臟內科醫師陳漢湘認為,痛風患者要達到腎臟病變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除非痛風患者不注意控制病情才會引發腎臟病變。一般來說,原住民的基因較易得到痛風,就像客家人易罹患蠶豆症一樣。

現在全球都有人發起「吃素救地球」的運動,雖然比起常吃紅肉、海鮮的人而言,素食者的腎可能比較健康,然而,黃秋錦醫師提醒民眾,「豆類製品的普林質含量過高,吃太多豆類製品仍會引起痛風,進而影響腎臟功能,素食者應避免食用過量豆類製品。」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