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肝膽腸胃 胃痛、上腹痛已是肝癌中後期!無症狀B、C肝炎帶原者如何揪出早期肝腫瘤?

胃痛、上腹痛已是肝癌中後期!無症狀B、C肝炎帶原者如何揪出早期肝腫瘤?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2021年7、8月號/第39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0473
收藏 瀏覽數 : 10473
胃痛、上腹痛已是肝癌中後期!無症狀B、C肝炎帶原者如何揪出早期肝腫瘤?

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罹患肝癌的人數高達100萬人,而2021年台灣肝癌死亡人數多達7881人,平均每天約22人因肝癌死亡,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二名。面對沉默殺手肝癌的威脅,我們應如何自保呢?

2021年港星吳孟達因肝癌去世,令人不勝唏噓。事實上,除了吳孟達之外,過去也有許多藝人因肝癌與世長辭,像是安鈞璨、沈殿霞等。此外,台灣不少知名人物都曾罹患肝癌,包括顏清標、高金素梅等。

熬夜不是肝病
主因肝癌與B、C肝炎盛行有關

肝病是台灣的國病,國民健康署曾做過一項網路調查,在可複選的情況下,有高達93.3%的民眾誤以為「熬夜」是導致肝病的主因,僅6成多民眾正確認知肝病的發生與B型肝炎或C型肝炎有關。

全台約有200多萬名B型肝炎帶原者,40~60萬名C型肝炎感染者,大約20萬人同時感染B型及C型肝炎。根據衛福部的資料顯示,感染B、C肝之後,每4人有1人會變成肝硬化,肝硬化後每20人有1人會併發肝癌。因此,B型肝炎及C型肝炎慢性感染者,屬於肝癌的高危險族群。

羅東博愛醫院是宜蘭縣內治療肝腫瘤的重症醫院,該院曾收治不少肝癌患者,胃腸肝膽科主任江明峯提到,衛教時以口訣「A、B、C」來解釋肝癌主因,有助於病患加深印象。A就是酒精性肝炎(Alcohol)、B是B型肝炎、C則是C型肝炎。不過,每項主因各占多少比例,會隨不同地區而異,例如羅東博愛醫院B肝患者約占七成,C肝約占二成,酒精性肝炎約占一成,少數患者可能是脂肪肝等肝病所致。(延伸閱讀:一罐啤酒就超標!威士忌、高粱酒、葡萄酒濃度大不同,一表看喝下多少酒精量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因位處都會區,臨床統計數據和羅東博愛醫院有些許差距,該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高偉育表示,肝癌的主因:B肝患者約占55%、C肝患者則為30%、B+C肝患者為5%,其他肝病則占10%左右。

無症狀的B、C肝帶原者
是肝癌高危險群

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的B、C肝帶原者因無症狀而不自知。江明峯醫師解釋,病毒入侵人體後分泌出來的物質稱為「抗原」,而抽血檢驗「表面抗原」,若呈現陽性反應,就屬於B肝帶原者。雖然帶原者未必會出現症狀,但只要病毒留在體內就可能作亂,甚至一生遭受「肝病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威脅,唯有定期追蹤檢查,適時接受治療,才能降低風險。由於台灣B、C肝盛行率很高,擴大篩檢有助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國民健康署提供年滿45~79歲的民眾、40~79歲的原住民,終身可接受一次B、C型肝炎篩檢,只須在成人健檢時一起進行即可。高偉育醫師建議,若抽血檢查結果為B、C肝炎帶原者,最好每3~6個月抽血檢驗肝功能,每半年抽血檢測甲型胎兒蛋白(alpha-fetoprotein,簡稱AFP)及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才是最佳保健之道。

40歲以上應每年做腹部超音波檢查

肝癌細胞生長的速度非常快,平均112天(約4個月)增加1倍,但最快也可能29天體積就加倍。因此,如果從1公分長到3公分,最快只要4~6個月。有鑑於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建議年滿40歲以上的民眾,無論有沒有B、C肝帶原,每年皆應做1次腹部超音波檢查。

如果是B、C肝帶原者,可至健保門診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健保有給付檢查費用,而一般人則需自費約1000~1200元。腹部超音波檢查包含肝、膽、胰、脾、腎等重要器官,過程不會痛或不舒適,但檢查前須空腹6~8小時,才能清楚觀察膽囊及胰臟的情況,以利揪出腫瘤、息肉或結石。

肝是沉默的器官 
沒症狀不代表沒事

肝臟內部沒有神經,所以沒有痛覺,當自我察覺到肝臟出問題時,可能病情已經相當嚴重了。江明峯醫師指出,過去一般人以為出現倦感、黃疸等情況,表示肝臟生病了,其實這已是肝癌中、後期的警訊。

肝受損時最早的跡象就是發炎,一般而言,肝指數40以下才算正常,不過當肝開始發炎時,甚至肝指數已經到達300,都不會出現任何異狀,可能肝指數400左右,才開始有上腹痛的情況。不過,這階段的症狀很容易跟胃痛搞混,很可能被輕忽,建議若上腹痛持續超過3天,而且不管進食與否都會不舒服,最好盡快就醫檢查。當肝臟損壞到一定程度,體內膽紅素代謝會出問題,會開始出現「紅茶尿」,以及皮膚、眼白變黃等黃疸現象。

高偉育醫師提醒,早期肝癌不會有症狀,通常都是經由定期檢查才揪出病灶,而根據台北榮民總醫院肝癌資料庫顯示,目前約有4成肝癌患者屬於早期發現,而中、晚期患者則各為3成左右。因此,定期檢查對發現肝病是非常重要的。(延伸閱讀:原來肝癌、子宮頸癌,都是慢性發炎惹的禍!

打過B肝疫苗
如何知道要不要補打

台灣過去被視為肝病王國,B型肝炎帶原率曾高達20%,自從1986年全面施行新生兒接種B型肝炎疫苗,國人B肝帶原率已大幅下降。不過,很多人雖然小時候接種過疫苗,長大後卻檢測不到抗體,到底要不要捕打呢?

羅東博愛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江明峯表示,病毒入侵或施打疫苗都會產生「抗體」,少數人因為體質的關係,無法靠打疫苗產生抗體。此外,抗體濃度也會隨著時間慢慢降低,甚至消失,導致保護力變差。

如果是1986年之後出生,屬於全面施打B肝疫苗世代的人,通常升高中或大學時會進行健檢,就可以驗出是否帶原或有無抗體。

如果是B肝帶原者,此時補打疫苗已沒有作用,只要肝指數在正常範圍,會建議定期追蹤1.肝指數、2.甲型胎兒蛋白及3.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

如果沒有帶原,也沒有抗體,因為台灣肝炎盛行率高,會建議自費補打。

台北醫學大學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高偉育則認為,抽血檢驗anti-HBs(B型肝炎表面抗體),就可知道抗體有沒有消失。打完疫苗後,抗體的保護力約可維持15~20年,就算逐漸消失,但仍有「免疫記憶」,也就是當免疫細胞再度和病毒相遇時,仍舊可以辨識出來,並且消滅它們。因此,若是一般民眾,未必需要再補打B肝疫苗。(延伸閱讀:B肝、C肝引發肝炎不治療!肝癌機率增

不過,B型肝炎主要傳染途徑為血液及體液,建議高危險群,包括:同住家人或性伴侶為B肝帶原者、醫療衛生工作者與其他可能接觸血液者、心智障礙收容機構工作者與原住民、血液透析病人、注射藥癮、罹患性接觸傳染病或有多位性伴侶等,最好再補打一劑B肝疫苗。

施打完一個月後檢驗anti-HBs,如果仍為陰性,須再打完另2劑疫苗,也就是依「0-1-6個月」之時程接種3劑,以降低感染風險。B肝疫苗為自費疫苗,每劑費用約250~500元,建議可至預防接種合約醫療院所或各地區衛生所施打。(延伸閱讀:吃補肝丸、藥酒、維他命保肝?當心越補愈傷肝腎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