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是許多人用餐的選擇,無論是朋友聚會、慶生,甚至是家裡不想開伙,都會來上一鍋有菜有肉的火鍋,既可以飽餐一頓,也感覺營養滿分。但是,火鍋裡滿滿的蔬菜、肉類,你知道是哪裡來的嗎,你吃得安心嗎?
日前,台北市某火鍋店被踢爆該店使用的蔬菜,是每天清晨到果菜市場垃圾菜堆撿拾而來的,而這些菜葉都是攤販丟棄,且已經與垃圾混在一起,已無食用條件。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提醒,吃下這些已經被汙染的蔬菜,當心引起急性腸胃炎。
黑心菜葉造成民眾人心惶惶,到火鍋店吃火鍋時,可以多留意火鍋店的環境、店家本身的信譽及口碑。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蘇秀悅營養師提到,火鍋店的食材在清洗、陳列到上架後,很難用肉眼判斷是否有異樣。所以進入火鍋店時,可以稍微看一下烹煮區的環境及店內整潔,如果食材被堆在地上、或是環境不甚理想,就建議換一家店。
蘇秀悅營養師指出,若有食材上的疑慮,可以多挑選當季、當地的蔬果來食用;在肉類的部分,肉的顏色若有紅潤感、聞起來沒有異味就可以食用,如果呈暗紅色或過度鮮豔,就有可能因為不新鮮被加工過了;至於其他加工類的食品,像是米血、蟹肉棒、麻吉燒等等,也不建議做食用,避免攝入過多的化學加工品。
高雄市田寮區新興國小營養午餐廚師黃淑鈴建議,挑選火鍋食材,可掌握以下幾點:
1. 蔬果類如果看起來已經有腐爛、脫水的跡象就不應該食用,縱使是單純搬運時的撞傷,也不應該呈現給消費者。
2. 肉類如果摸起來爛爛的、沒有任何彈性,而且有異味,就不應該去烹煮或食用。在火鍋店時,也可以留意裝肉類的盤底是否有過多的血水,如果有的話,代表放置過久,不新鮮了。
3. 食品加工類,以常見的豆腐、豆干等豆製品為例,如果表面摸起來滑滑黏黏、聞起來酸氣很重,或是烹煮過後吃起來有酸味,都是腐敗的跡象,不宜食用。
4. 常見的火鍋料,如:米血、鴨血、蟹肉棒等食材,都要在清洗後,準備一鍋熱水燙一下,再入鍋烹煮,去除加工品表面的雜質及細菌。
另外,吃火鍋的時候,也要小心吃得「太營養」!蘇秀悅營養師建議,湯底的選擇應該以蔬菜高湯、柴魚高湯等不用加入油脂熬煮的湯底為主;在食材的選擇上,則應以蔬菜為主、肉類為輔,而且肉類盡量選擇低脂肉品,如:雞、魚等俗稱的白肉;食用的次序,一樣是先吃青菜、再吃肉類,對於要控制體重的民眾相當有幫助。再者,烹煮過食材的湯品,已經是高鈉、高油,所以切勿再飲用,當心喝越多、身體負擔越大。
顏宗海醫師強調,市場撿拾回來菜葉狀況多不確定,有可能已經跟垃圾、污水混雜在一起,造成微生物交叉污染,因此不該食用;而賣相不佳、壓傷的食材,雖不能販售,但基於惜物的立場,自己可在家食用,只要在烹煮時完全煮沸、煮熟,殺死微生物即可。他也提醒,如果民眾在食用火鍋或菜餚後,有嘔吐、噁心或腹瀉的情形,可能是急性腸胃炎,建議盡速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