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骨科復健 3個祕訣,讓關節愈動愈健康

3個祕訣,讓關節愈動愈健康

出處/ 2010年5月號/第282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250
收藏 瀏覽數 : 3250
3個祕訣,讓關節愈動愈健康

不少上了年紀的人,擔心太常使用關節,會導致軟骨磨損,這樣的觀念,事實上錯了一半。適當的運動,反而是關節保健不可或缺的良方。

有些人不願運動理由是擔憂太常使用關節,軟骨將會耗損,其實,人體關節軟骨並未承受身體所有的力量,關節旁的肌肉、肌腱也會承擔一部分,若肌肉、肌腱強健,關節軟骨的受力相對減少;相反的,肌肉、肌腱無力的人同樣站立,受力一樣,力量卻全部集中在關節上,容易造成軟骨磨損,若再加上骨質疏鬆,軟骨磨損速度將更快。

我們祖父母那一輩因為營養不夠,勞動量又大,關節過度使用導致退化發炎、磨損的人很多;本來以為隨著時代改變,現代人營養改善,勞動量大減,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比例會降低,但事實不然。門診中仍常見60、70歲的女性,因更年期後缺乏荷爾蒙保護、骨質日漸疏鬆,加上缺乏運動,儘管平常鮮少出力或站很久,關節仍舊壞掉。可見關節耗損的主因是「肌腱、肌肉、骨頭不夠強壯,而非不用關節,就不會耗損」。

只要肌腱、肌肉、骨頭夠強壯,即使關節會隨著使用而退化,耗損速度也不會那麼快。活絡筋骨的運動很多,以下將一一介紹三大祕訣:

 

祕訣1—伸展運動
活化筋骨、滋養關節

首先「伸展」的觀念非常重要,伸展有三個作用,一是「把筋活動拉長、讓筋能更強健」,其次是「增加關節活動,促使關節液流通,滋養關節」,三是「能強化肌力」。

很有名的加拿大骨科教授羅伯梭特,就強調對關節最好的運動是「被動運動」。被動運動是指使用機器幫人體做關節運動。只要將腳放在機器上,它就幫人彎曲、伸展,這對活絡關節很有幫助。當然能主動做瑜伽、國民健康操等伸展運動也相當好,研究發現,一定要受力、一定要動,對骨頭和軟骨才好。

 

祕訣2—肌力強化運動
分擔關節負荷,提升肌耐力

有運動習慣的人相對於沒運動者肌力較強。肌力包括爆發力和耐力,肌力較強的人,不論提重物或抱小孩,都較不會超過肌腱負荷;假如肌力不夠,超過負荷,肌腱就易發炎。像外國的女性較常運動,肌力較強,少有肌腱發炎酸痛的問題;反觀台灣女性,年輕時追求苗條身材,節食、不愛運動、怕曬黑、怕小腿粗,就變成有骨沒肉、骨頭又很細的紙片人,如此一來,動作大一點,筋骨就很容易拉傷。

在台灣常見中年女性受傷,正是沒有強化肌力,甚至伸展運動做得不夠最好的例子。他們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動是工作、購物、買菜,很少鍛鍊肌力,身體只靠骨頭支撐,骨頭承擔的受力多,也增加關節磨損率。其實,肌力有保護骨頭、關節的作用,肌力愈強,整個身體的重量在關節處會透過肌肉和肌腱加以分擔,關節的負荷會少一點。

想強化肌腱、肌肉的力量最有用的運動是「舉重、負重」,譬如舉啞鈴、沙袋或寶特瓶,可訓練一到兩條特定的肌肉;而平常打球、走路、游泳則可訓練一群的肌肉。

舉啞鈴、沙袋或寶特瓶,與一般逛街提重物的差別在於,提重物是單一方向把重物提起來,有些人不夠放鬆,施力方法和力量傳遞不對,力量會集中在手腕、手肘或肩膀的特定區域,該部位因過度負荷,常會感到酸痛;但舉啞鈴等負重運動,事先能調整重量、受力時間,循序漸進,手臂反覆舉高放低,相關肌肉能充分拉緊與放鬆,不會只有單點受力。若平時舉重物,也能利用全身的肌肉關節來施力,正確的傳遞力量,也不容易感到疲累酸痛。

若要做肌力訓練,切記:上下肢肌肉和軀幹被動與主動的肌力運動,缺一不可。肌力增加,整個人立刻年輕起來!若純粹走路、跑步或騎腳踏車,能增進心肺功能,但僅下肢擺動,只能訓練下半身肌力,建議再搭配上肢運動,提升上半身肌力。至於游泳,人在水中有浮力,對膝關節不好的人而言,能溫和運動到上下半身肌肉,但水的浮力也讓身體無法負重,建議再搭配扶欄杆走路或站立、抬腿等運動,強化肌力,活動關節。

 

祕訣3—放鬆
讓組織休息,肌肉更有彈性

除了肌力強化運動,「放鬆」也是強健關節的祕訣。一般而言,心情愉快才能放鬆,心情不愉快,難以放鬆,訓練的效果相對較差,也較易受傷,所以,很多中國傳統的運動,如氣功、太極導引等,都非常強調放鬆。身要「鬆」,心才能「空」,進而使一切存在無限可能。

以氣功為例,一開始便練習呼吸,鼓勵人配合吐氣使身體逐漸放鬆,這能讓人在動作時從軀幹中間、腰部,慢慢地將力量傳遞到上下肢,同時,也是種心境上的訓練。另外,很多不屬於肌力訓練的被動運動,例如:拉筋、拍打和按摩,也是藉由肌力伸展,達到局部放鬆肌肉的目的。不過,最重要的是全身放鬆,這需要長時間的身心修鍊才能達成。

 

走跑倒垃圾活絡關節
也提高心肺耐力

不用擔心運動會傷害筋骨關節,只要學習強健關節運動三祕訣,適當的運動將使肌肉、肌腱和骨骼的品質變好,對關節的保護作用更大。同時,運動對心肺功能也很有幫助,通常長期認真工作而缺乏運動的人,血管和血液的品質較差,心臟負荷大,中年後較易與高血壓和心臟病為伍,若心肺耐力持續不好,可能立刻危及生命,所以提升心肺耐力,對生命的維持很重要。

運動要達到健身的效果,至少要達到最大心跳速率60~70%,也就是運動到稍微會喘,通常光走路,沒有辦法到達這種程度,建議關節退化或心肺耐力不好的人由和緩的運動開始著手,慢慢增加運動的強度。

若關節能負荷,晚上「倒垃圾」時,不妨「走跑」十幾分鐘,這種讓心跳和呼吸由「緩和」到「加速」再「緩和」下來的運動,能在十幾分鐘內,達到健身需要的心跳速率,能強化呼吸系統和心臟血管的功能,並藉由排汗把身體不必要的廢物排除,促進代謝。

若無法跑步,則建議「快走」或「快走慢走交替」,以強健關節並提升心肺耐力,促進健康。

現在就開始運動吧!藉由「伸展」、「放鬆」讓肢體活動更有效率;「肌力強化運動」增進活力和持久力,讓生命更有動力,更樂活。

本文由王至弘醫師口述,蔡睿縈採訪整理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