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特別講究送禮的哲學,尤其是送禮給長輩,也因此,每到特別節日,晚輩常為了挑選禮物而傷透腦筋。怎樣的禮物最合長輩心意?送禮有哪些眉角需要拿捏?
去年母親節,芝華大手筆送婆婆豪華按摩椅。但是,今年公司業務大量外移,薪水不升反降,她實在難以比照去年送大禮,反覆思索,仍不知買什麼好,而且她也擔心,公婆會發現今年的禮沒去年有分量。
瑜晴去年母親節時,聽從同事的建議,買了雞精、魚油等營養補充品送媽媽與婆婆,心想老人家應該會喜歡。豈知,一年過去,雞精、魚油都放在櫃子裡,婆婆動都沒動,她實在不知道今年送什麼禮才貼心?
阮囊羞澀難送大禮
用心寫張卡片更顯心意
「送禮給長輩的確是個大學問!」知名作家,也是親子專家盧蘇偉直言。以他為例,包括自己在內,共6個手足都曾有類似困擾,但這幾年他們發現,「長輩幾乎衣食無虞,因而不會在意禮物的價錢,比較重視的是心意。」所以,這幾年他們改變了做法,每個月和重要節日聚會,6個家庭分頭帶一些新發現的美食,金額不需要高昂,但最好加上很棒的推薦原因,像養生小饅頭、關山麵條等,爸媽吃得開心,其他兄弟姊妹們的家庭也會覺得很有創意。
另外,盧蘇偉還有個很貼心的做法,定期邀手足家庭的小孩一起聚會,請爸媽在外面餐廳打牙祭,讓父母享受含飴弄孫的快樂,「雖然有點吵,但父母很喜歡置身於親情交流的氣氛,很開心。」
每當過年過節,小孩收到長輩的紅包或禮物,他也會要求孩子一定要寫感謝卡回禮,「當長輩收到小孩的卡片都覺得很驚喜。」不只長輩,盧蘇偉和他太太每年生日時都會收到獨子送的禮物──卡片。而家中也有兩道門長期貼著孩子送的對開大張生日卡片,「這禮物一點都不貴,卻需要孩子用心規劃,對於孩子偷偷用心的準備,身為長輩的我收到這份禮物時倍感窩心。」
別拘泥節日,平日送禮
貼近需求也拉近感情
也常收到兒子送的卡片的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本身平日就會送禮,她坦言「特殊節日才送禮,長輩需要等比較久,也會對禮物產生很高的期待,對我而言壓力太大。」因此,平常她就會「察言觀色」,觀察長輩的需要,例如:發現婆婆貼身衣物破了,下回探望她時就帶適合婆婆體型的貼身衣物做為伴手禮。「別等老人家開口」,因為老人家多半很客氣,都說自己不缺,為人子女要細心觀察,才能送符合長輩需求的禮物。
另外,廖清碧認為,「禮物不一定要實質的,一種儀式也可成為禮物。」她舉自己和兒子的經驗為例,即使兒子現在長大了,仍念念不忘小時候媽媽帶他去吃雙聖冰淇淋的情形,「當母子一起回憶當時的情景,他還能把我們去吃冰淇淋、薯條的細微動作,描述得很仔細。」所以她極推薦,與其送長輩實質禮物,不如選幾個固定節日,家人一起去進行某個固定的儀式,像母親節固定去爬山、聚餐等。盧蘇偉也認同「應即時送禮給長輩」,別拘泥於節慶時才送。
不失禮數的3眉角
老人家通常需要的是晚輩的陪伴,因此,廖清碧不認為送禮要考慮其貴重與否,重點應放在「與長輩的互動」,如此也較為體貼。她與盧蘇偉也提醒幾個送禮給長輩應注意的細節:
眉角1》送禮時間
選擇送禮時間,若是送職場上的前輩,以重要節日、喜慶、壽誕為宜,才不會顯得突兀虛套,但若是親人長輩,除了特殊節日,平日送禮也很合宜,偶爾送禮也許能讓長輩有意外的驚喜。
眉角2》瞭解風俗禁忌
送禮前應瞭解受禮人的身分、愛好、風俗習慣。例如:送長輩時鐘就不適宜,因為「鐘」與「終」諧音,有些人會覺得不吉利。不過,若長輩家中的時鐘碰巧壞了,身為子女可幫忙添購,但就當作買日用品,不要以此做為禮物。此外,也不建議送傘,傘如同「散」,彷彿暗示緣分散去;而手帕也有類似說法。如果長輩的思維較舊,最好不要犯忌諱。
眉角3》禮品要有意義
禮物是感情的載體,任何禮物都能表示送禮人的特有心意,最好的禮品是根據對方的興趣愛好來選擇。建議送禮前多觀察對方的需要,像有些長輩喜歡拍照,送照相機或把過去相片整理成冊,就是很有意義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