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事能訓練孩子的觀察力、理解力、應變力及體力,當家事完成時,孩子也能從中獲得成就感、參與感和榮譽感,更可培養獨生子女對家庭的責任心,只是,萬事起頭難,怎麼從小教孩子做家事呢?
讀幼稚園大班的小霖是家中的寶貝,雖然還沒進小學,重視親子教育的媽媽希望他能更獨立,也讓他每天學著整理自己的房間或幫忙倒垃圾,但小霖的奶奶認為,孩子還小,長大自然就會,不必那麼急。該怎麼和婆婆溝通,讓小霖媽媽傷透腦筋。
別以為孩子還小
長大自然會做
孩子不肯幫忙做家事,很多是從小被寵壞了。有些長輩會以為「孩子還小,長大自然會做」,因而不讓孩子參與家事,其實,小時候就缺乏這類經驗,長大將更難主動做家事。
若長輩反對孩子做家事,漢林堡蒙特梭利托兒所園長簡明珠建議,父母可和長輩溝通:「做家事是學校規定家長要訓練孩子的」,再來,就是準備好適合孩子動手做的環境。
微調家中擺設
讓孩子容易上手
簡明珠以學齡前孩子為例指出,家長可依孩子的發展變換家中擺設,讓他養成照顧自己及居家環境的好習慣,並讓孩子知道「照顧居家環境是家中每一成員的責任」。
例如:可置放適合幼兒高度的開架分隔式玩具櫃,幫助孩子學習收納、分類玩具;也可提供幼兒使用的清潔用具,例:小抹布、小掃把。美國兒童行為學家愛德華克里斯多夫博士也歸納出適合各年齡孩童嘗試的家事:
2~4歲孩子》
處於最「雞婆」階段,善加指導後可達到很好效果。例如:2歲孩子適合幫忙按電鈴、收玩具;3歲,可把雜誌、書刊放上書架,或把垃圾丟到垃圾桶。
4~6歲孩子》
協助將髒衣服丟到籃子、沖廁所、接電話、關電視等。
6~8歲孩子》
鋪床、擦桌子、掛衣服、整理自己的東西。
8~10歲孩子》
清理自己的房間、洗衣服、用餐後洗自己的碗、裝點心等。但不能以幫忙家事,作為給孩子零用錢的條件。畢竟,有些家事是他該做的,像整理自己的房間。
親子邊玩邊做事
創意、輕鬆又有趣
當孩子漸漸訓練出家事能力,可明確訂定家事分配。要注意的是,孩子並非天生就能自律,父母必須扮演「他律」的角色,確定孩子完成手邊的工作,適時給予讚美和鼓勵,增加孩子做家事的動力。
若孩子忘記做,「應提醒他而不是幫忙完成」,以免他覺得會有人幫他處理。而教孩子做家事,最好的方式是寓教於樂,可利用遊戲時間教孩子整理、歸類。另外,也有媽媽畫了一隻好大的手掌,在5個手指分別寫上5件要做的事,貼在孩子的房間門口,做為「提醒」。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兼任講師敖韻玲認為,盡早培養孩子做家務,父母也以身作則陪他動手,效果更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