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元氣生活 醫美抗老 整形考慮「三要二不要」守則,助你精挑細選良醫

整形考慮「三要二不要」守則,助你精挑細選良醫

出處/ 2003年8月號/第208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981
收藏 瀏覽數 : 2981
整形考慮「三要二不要」守則,助你精挑細選良醫

整形美容是外科手術的一環,當然也有風險性及適合與否的考量,如果你正考慮整形,「三要二不要」守則,協助你篩選出適合自己的醫師。隨著現代人對外貌日益重視,整型愈來愈普遍且漸被接受;特別是想趁著暑假「改頭換面」的人,在行動之前,專家提醒要留意「三要二不要」原則,才能確保整型手術的品質及安全。

1要
找合格、有口碑的醫師

擔任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整型外科主任,同時也是中華民國整型外科醫學會理事長的陳宏基教授指出,一個合格的整型外科醫師必須通過國家考試,取得「中華民國醫師執照」、「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執照」及「中華民國整型外科專科醫師執照」等三張執照,才是經過衛生署認證、受過完整訓練、考試合格的整型外科醫師。其他沒有擁有這三張證書,或宣稱自己是「從國外取得資格」的醫師,沒有經過此一認證過程,換言之,他們進行的整型手術其實是有問題的,民眾在求診的過程中,一定要張大眼睛,不能隨便把自己交給他們。

至於如何取得合格整型外科醫師的名單?除了「確認」有無上述三張執照外,現在只要上網尋找「中華民國整型外科醫學會」(www.prsa.org.tw),都可以看到學會所公布的各地區的合格醫師名單,讓你更有保障。

陳宏基理事長也建議民眾,透過朋友、親人等人際傳播的介紹,打聽「有口碑」的醫師是很有用的方法;一來可以先看看喜不喜歡這個醫師的「作品」,二來是可以了解其他親友對他的滿意度,第三,可以先了解手術後的狀況及所需要的恢復期,透過這樣的資訊交流,可以提升對手術結果的信心與滿意度。

2要
整型前的身心評估

接受整型手術前需做好心理準備及計畫。在心理建設方面,首先要問自己「為何要做整型手術?」及「希望手術後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如果是嫌自己眼睛太小、胸部太平,想藉手術改善外表增加自信,陳宏基主任表示,目標明確、期待合理,醫師們做得到。不過,如果是拿著明星照片指名要跟他一樣,這種忽略先天條件的不同,而有過高期待的人就不宜輕舉妄動。

另一種會被醫師拒絕的患者,是期待透過整型手術挽救瀕臨破滅的婚姻或事業的人;由於這一類的心理需求不是手術可以滿足的,假如結果仍無法挽回丈夫的心。在期待落空之餘,整形者還可能怪罪於整型手術,因此醫師在面談的時候會先評估患者的狀態,包括正值情緒低落、心情不佳的人,醫師都不建議進行手術。

除了心理準備之外,現實的考量也很重要,包括對自己要進行的手術了解多少?費用能否負擔?後續的恢復期需要多久?會不會影響工作?自己能否接受恢復期的不便?手術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另一半或家人同不同意自己接受整型手術?

整型手術並不是非做不可的手術,在經濟上、術後恢復期上,如果不能有完善的規劃及配套措施,不建議草率行動,畢竟,事先多一分準備,事後少一分後悔。

3要
先與醫師「面對面」諮詢

陳宏基主任強烈建議有整型念頭的人,除了事先多參考各大醫院公布在網路上的衛教資料,了解手術事宜,事前不妨多諮詢幾位不同的醫師,再綜合他們的建議做出判斷,不要認為看了醫師就一定要開刀,更不要在不肖醫師的慫恿下,冒然決定動手術,以免遺憾發生。

一般民眾以為整型手術一勞永逸,一次就能達到效果;但陳主任指出,很多手術是需要慢慢修正,才能達到目的,如果醫師事前沒有與患者做好溝通,落差就會產生;同樣地,醫師也需要患者誠實告知病史、需求,雙方都有共識,能接受可能出現的問題,才能開刀。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張笠雲也提醒有意整型的民眾,由於現行的手術同意書並不夠完備,如果真的決定接受手術,事前一定要多花一些時間,詳細與醫師面對面洽談,了解手術的風險為何?可能產生的後遺症?自己的期待與醫師的承諾之間有無落差?畢竟,任何侵入性的手術都有風險,事先應詳閱手術同意書,並清楚詢問醫師。

當然,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五花八門的訊息也容易混淆民眾,這時如何判斷資訊的可信度,也是接受整型手術前的一大考驗。

1不
聽信誇大不實的廣告

雖然醫師法規定,不得刊登醫療行為之廣告,但事實上還是有不少醫師透過明星代言、在報章媒體刊登廣告;由於這樣的廣告常常誇大效果,民眾應該更理智地判斷,不要輕易相信。

另一方面,在與醫師面對面討論的時候,如果醫師一昧鼓吹你動手術,對可能發生的後遺症輕輕帶過,沒有確實聆聽患者的需求、提出中肯的建議,這時都應該有所警覺。特別是以低價攬客、一昧吹噓,卻拿不出執照的醫師,都不是正統整型外科醫師應有的態度。基本上,大醫院以及醫學會所認可的合格醫師較能提供保障。

2不
隱瞞病史,勉強接受手術

基本上,如果有下列病史或不良習慣的民眾,一定要誠實告知醫師,由醫師的專業來判斷能否進行手術,包括心臟病、糖尿病、腎臟病、年紀太輕、年紀太大、抽菸、酗酒、傷口不易癒合、有不當期待、無法聽從醫囑做好恢復期間應做工作的人,都應該讓醫師清楚了解你的狀況。

最後,陳宏基主任建議大家,愛美是每個人的天性,如果對侵入性的手術尚有疑慮,不妨先從可恢復的、漸進性的小美容方式開始嘗試,像是雷射、肉毒感菌等,漸進的改善外貌、增進信心,等到對醫師、手術都更有信心的時候,再考慮進行整型的手術。

致力於保障民眾就醫權益的醫改會張笠雲董事長則強調,任何侵入性的手術皆有其風險,在不影響生活機能的前提下,希望大家能學習欣賞自己,這也是愛護自己的基本要件。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