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元氣生活 無菸世界 百毒菸為先

百毒菸為先

出處/ 2001年1月號/第180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492
收藏 瀏覽數 : 1492
百毒菸為先
經研究發現,會吸食毒品的人,之前一定會吸菸,所以青少年千萬不要小看吸第一支菸所帶來嚴重結果。從藥物濫用的入門與成癮物質共患性的研究上,能夠清楚的了解癮君子為何會很快和毒品發生關係。更有助於「預防」毒品濫用的問題出現,相信「預防」是最根本的治療方法。科學界將成癮疾患視為是一種生物行為疾患(bio-behavioral disorder),意思是說,患者對於某一種(或多種)物質使用的控制能力失調,一旦開始吸菸就會一輩子陷入是否繼續吸菸?或是想不想戒菸的問題?做矛盾的掙扎。
 
 
這些行為異常的表現,其病因則牽涉到大腦與環境互動的一個結果。也可以這樣的說:成癮疾患是一種生物(體質或遺傳)、心理與社會(環境)等因素互動,所產生的結果。
 
 
藥物濫用的定義
 
一般我們所稱藥物濫用的名詞是俗稱,意指使用各種成癮物質的行為;但正式的醫學名稱是指物質使用疾患,又可區分為物質濫用與物質依賴。前者係指使用成癮物質,導致異常或紊亂的行為發生;後者表示,使用某一種成癮物質一段時期,並且產生戒斷症狀或耐性症狀。大部份的成癮物質都會因為濫用,而產生紊亂行為,譬如安非他命、酒精、古柯鹼。吸菸只會導致依賴,而且很快就會上癮。符合定義的所謂成癮物有十類,其中各類鎮靜劑(處方管制藥物)、酒精與菸草製品是合法的物質;鴉片類製品、安非他命、古柯鹼、吸入劑、誘幻劑、麻醉劑與大麻則是非法的物質。
 
 
有菸癮的人易濫用毒品
 
我國本來有「肅清煙毒條例」,後來為因應時代潮流而修訂更名為「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其中鴉片類製品的海洛因、嗎啡、鴉片與古柯鹼被列為第一級毒品,使用是被視為犯罪行為。我們有個研究,探討在監獄服刑的海洛使用者的精神病理。結果發現這群使用者當中,居然有98%的人也是有菸癮的人。其實更早有一個在某教學醫院的酒癮流行病學研究,就發現一個現象,酒癮者的群體中也有80%同時有菸癮。這些現象真是應了一句古話就是「菸酒不分家」。還有一個無法了解的現象,我國不像日本或歐洲的使用者是用靜脈注射的方式過癮,從1989年以來的濫用潮,顯示濫用者不論是海洛因或安非他命,都是以鼻吸食的方式為之。為什麼我國近代海洛因與安非他命所使用的方式,與外國不同,甚至也與戰後至70年代,使用靜脈注射的方式不同,也許經濟狀況較好,也許比較有趣,這些都需更多的實證研究才能獲得解釋。但從這個現象可推論,假如海洛因或安非他命一定要用吸食的話,不會吸菸的人,比較不會使用海洛因,因為要使用之前,必須要先會吸菸。這就表示,百毒以菸為先。
 
 
藥物濫用的入門理論
 
1970年代,有人提到所謂藥物濫用的「入門理論」,也就是說,一個人從潔身自愛到嘗試或好奇使用,到達強迫使用的程度,應該有個時序。換言之是依序漸進的,從啤酒或水果酒,進到菸品或烈酒,再進入大麻,最終就是海洛英或古柯鹼之類的「硬藥」(非法成癮物質)了,這個理論,特別適用於青少年的藥物濫用的情況。最近,高雄醫學大學精神科的張明永副教授以任意取樣的774位國中三年級學生為對象,調查其物質使用疾患的盛行率,結果發現有11%的學生符合物質使用疾患的診斷。其中有96%是捲菸使用者,其他則是酒精、檳榔等。這個結果顯示,藥物濫用的「入門理論」的確存在,即青少年不會一開始就使用非法成癮物質,而是循序漸進的。反過來可以這樣說,假如不會吸菸,則可能不會飲酒,更不可能使用非法成癮物質。
 
 
藥物濫用的共患現象
 
在監獄的研究中也看到了一個現象,即使用海洛的人又同時有菸癮(98%)、安非他命癮(38%),甚至酒癮(19%)的比率很高。這可以用另外一個理論來解釋,即藥癮與酒癮或與其他精神疾病有共患現象,譬如:藥癮或酒癮與憂鬱症的關係就非常密切。有許多模式用來探討這個理論,其中最常見的模式是所謂的「自我醫療」的模式,亦即為了醫療自己的精神症狀(譬如說,情緒低落),而使用成癮物質,遂而成癮。然而還有更多錯誤的傳說,在監獄的研究對象中,最常聽到的荒謬解釋是,用安非他命來「解」海洛因的毒。另外一種我們時常聽到的荒謬的話就是,吸菸可以醒酒。筆者以為,我國安非他命的濫用,與安非他命被誤導為可以醒酒很有關係。
 
藥物濫用與生活壓力的關係
 
最近二十年來,生活壓力與藥物濫用的關係越來越受到重視,但甚麼狀態,或者甚麼樣的生活事件,才能稱為壓力?或者,甚麼人會因為這樣的壓力而去濫用成癮物質,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去探討。最近一期的美國醫學會期刊,有一篇研究報告認為,青少年與成人的吸菸,與孩童時期所受到的創傷,包括父母分居或離婚,性侵害等生活重大事件,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其實,如何預防與治療重大壓力或創傷所導致的酒癮或藥癮,一直是精神醫學界很重要的研究課題。其中大部份的研究與觀察都是來自越戰,但是晚近對於大地震、颱風等的自然災害引發的創傷後壓力症(時尚流行的專有名詞PTSD)的人,為自我醫療而吸菸或飲酒或使用成癮物質,是非常受到注意的問題。
 
 
教導青少年抗拒菸品誘惑
 
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好奇、愛面子、多愁善感、情緒不穩定、喜怒多形於色、愛做白日夢、厭惡工作與功課、肢體協調功能不好、對社會敵視、反抗權威,最容易受到菸品的迷惑。但不論如何困難,都要教導他們正確的用藥觀念,這樣的工作必須由整個社會,包括父母親、學校、宗教團體、慈善機構、社會福利系統、大眾傳播媒體,甚至是執法機關一起來做才有成效。在教導中,最重要的是要傳遞給兒童以及青少年一個很直接的、持久不變的訊息,即非經醫師處方而使用藥物是不對、危險的行為。這個訊息必須透過教育的方法,不斷的給予灌輸,使之深植於腦海中。一定要教導他們抗拒引誘的壓力。不這樣做的話,將會為吸第一支菸而付出無止境的代價。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