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健康加油站 新聞專區 酸民是愛酸人有偏見,還是內心有什麼話想說?3分鐘搞懂酸民心理學

酸民是愛酸人有偏見,還是內心有什麼話想說?3分鐘搞懂酸民心理學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2606
收藏 瀏覽數 : 32606
酸民是愛酸人有偏見,還是內心有什麼話想說?3分鐘搞懂酸民心理學
2017年台北市政府舉辦世界大學運動會深受好評,但開幕式上,反年改團體為了表示抗議,阻擋各國選手進場,讓當時的台北市長柯文哲接受媒體訪問時掩藏不住不滿,怒罵引起鬧劇的反年改團體是「王八蛋」,隨後還和網友楊小姐在網路上展開口水戰,引起關注。

柯文哲市長和楊小姐互罵內容上了新聞版面後,大批鄉民瞬間湧入柯文哲臉書粉絲專頁,有人在下面聲援柯文哲,也有人支持楊小姐的說法,不到一天的時間,就吸引超過48萬人在柯文哲的留言上面點讚。為何每當議題被搬上網路平台之後,總會產生那麼大的迴響和效應,難道網友們真的只是無聊、湊熱鬧而已?

臨床心理師呂謂正表示,網路賦予使用者兩個很關鍵的特色──「取匿名」和「從眾性」。從東方人的思想來看,華人會盡可能地去避免風險,因而在公眾場合可能表露出不搶風頭的習性;但在人的本性上,卻希望被人看見、被人肯定,網路正好完全滿足這種渴望。

不過,呂謂正心理師提醒,柯P的「神回覆」雖然吸引了超過48萬名網友按讚,但這可能不是很好的示範,畢竟在處理任何衝突和事情時,都應該以事件本身為導向,而不是順著情緒的衝動作出反應。很多網路的言論是需要考量到法律範疇的,建議不要急著回覆網路上的挑釁訊息或留言,應該先探探風向,觀察可能觸及的法律問題,想一想再行動,才是智慧的決定。

你懂酸民心理學嗎?
「攻擊性防衛機制」是主因

網路論壇和社群網站的興起,誕生了「酸民」這個新名詞,指的是喜歡在網路上「酸人」或是發表批評言論的鄉民。有一種說法是,酸民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太引以為傲的成就,對自己不夠自信,所以會藉由在網路上攻擊別人(大多是成功人士),來獲得自信。也有人認為酸民只會打嘴炮,無法提出建設性的做法。延伸閱讀:網路霸凌就算源自「玩笑」,仍是殘忍的暴力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酸民的行為起因於「心理防衛機制」。最早是由佛洛依德(Freud)於《防禦性神經精神病》文中提到,其中列出了28種心理防衛機制,其中「攻擊性防衛機制」──必須藉由轉移(displacement)的方式來發洩自己的不安與憤怒,來增加自我肯定,和「酸民」的形象相似度極高。

呂謂正心理師補充,當內在的不滿和不平衡,或是對某些對象、現象或事件的情感、情緒無法直接表達時,有些人就會將這種負面情緒轉移到較為安全與方便宣洩的對象身上,藉此減輕自己心中的焦慮。換句話說,酸民在乎的並不是爭鋒相對的事件或人本身,他們只想要把這個不滿投射在自己以外,藉此獲得支持他的「站票」。(延伸閱讀:用對管道檢舉網路霸凌

其實…酸民只是想被認同

酸民的網路使用行為和時事議題常是相互影響的,因此有些廠商或政治人物會養「婉君」(意即網軍),希望能藉由網路的操弄來主導輿論風向。而往往會持續關注這些訊息的人多以年輕人為主,呂謂正心理師提到,在網路上,越多人關注的議題,整體受眾往往是趨向年輕族群的,這就是網路平台的特殊性。

以台灣的酸民和鄉民為例,呂謂正心理師說,「認同感」是酸民渴望尋見的,人就是一群需要別人來肯定自己的情緒導向動物,是有感情的。換句話說,酸民背後的動機並不是要帶出什麼政策影響力,這多半是媒體的操弄,他們只是想得到更多人的認同。

所以,不要再為酸民帶有攻擊性的言論而耿耿於懷,也無需誇大、擴大他們的行為,身為一個有責任感的網路使用者,別血氣方剛地急著去回應他人具有攻擊性的貼文,實際去查證再回應才是我們應該做的。(延伸閱讀:歐陽靖走過網路霸凌,靠8個提問轉念面對傷痕

 

★懶人包快速掌握5個「酸民」常有的人格特質

經常在部落格上分享有趣漫畫的網路插畫家布魯,曾經畫了一篇專門介紹酸民的組圖,裡面提到酸民有五個常見特質:

1. 語言貧乏:只會使用情緒性語言,無法用正確的詞語針對其內容作深入且中肯的批判。

2. 口是心非:常常因為太過羨慕而出口傷人。

3. 無責任感:說話老愛挑起爭端、喜歡人身攻擊,卻又覺得自己沒問題。

4. 暗處偷襲:匿名時講話很兇悍,但如果在非匿名或面對人時,常常不會說話。

5. 絕不投降:不論反辯方講得多有道理,酸民都可以扭曲原意,並想辦法打壓對方。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