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吃出健康 孩童營養 孩子吃太快易兒童肥胖、腰圍超標,應從小培養咀嚼力!

孩子吃太快易兒童肥胖、腰圍超標,應從小培養咀嚼力!

出處/ 2018年3月號/第368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4159
收藏 瀏覽數 : 4159
孩子吃太快易兒童肥胖、腰圍超標,應從小培養咀嚼力!
研究發現,孩子吃太快易腰圍超標,內臟脂肪高!若吃飯時間多一點,能吃足營養、減少廚餘,專家建議家長別把食物剪切得過於細碎,讓孩子長期吃軟食,易影響牙齒咬合發展,也使孩子的咀嚼能力不足,因而拖長吃飯時間,也減少孩子吃全穀類、蔬菜和肉塊等需咀嚼食物的意願,讓纖維素攝取量也變少。父母可視孩子年齡與個別發展狀況來調整食物型態,讓孩子逐步嘗試、習慣不同硬度、韌度的食物,慢慢加強咀嚼能力。
 
2016年日本昭和大學研究,分析1928位12~13歲學生,發現相較於慢慢用餐的孩子,吃飯速度快的孩子無論是BMI值、腰圍都更高,而且腰圍身高比大於0.5的風險明顯增加,達顯著差異。而董氏基金會2014年調查也發現,台灣有26%的國小學童「腰圍身高比」超標大於0.5,代表潛藏腹部肥胖和內臟脂肪堆積危機;調查中甚至有同樣身高體重的國小女童,腰圍可相差11公分。
 
2017年《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期刊的新加坡研究,觀察386位平均4歲半孩童的午餐狀況(最長以30分鐘為限),發現孩子吃得久,不一定會攝取較多熱量;但相對於吃飯速度較慢的孩子,吃較快的孩子(吃快組:速度約快一倍)會多吃75%的熱量,約131kcal。另吃快組孩子的BMI值、腰圍、手臂周長及皮褶厚度的肥胖度都較高,達顯著差異;且腹部皮下脂肪相對高出26%,內臟脂肪也較高,但未達顯著。
 
吃飯時間多一點
能吃足營養、減少廚餘
 
2015年《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期刊的美國研究,分析1001名8~14歲學生,發現相較於至少有25分鐘吃午餐的學生,午餐時間少於20分鐘的學生進食量會減少:少吃13%的主菜、12%蔬菜、少喝10%的牛奶,且取用水果的人少了13%,影響整體營養品質。此研究也建議,讓學生多點時間用餐,可吃足營養,且有助於減少廚餘浪費。
 
2013年武漢協和醫院發表研究,對象為北京7間幼兒園共1138名3~7歲幼兒,觀察幼兒在校午餐的用餐時間(最長以30分鐘為限),並與其BMI值對照分析;結果發現,當幼兒每增加5分鐘的總用餐時間,可降低過重的發生機率。
 
別讓孩子吃軟不吃硬
從小培養咀嚼能力
 
因現代飲食西化、油糖鹽和添加物較多、口感偏軟,照顧者也可能把食物剪切得過於細碎,讓孩子長期吃軟食,易影響牙齒咬合發展,也使孩子的咀嚼能力不足,因而拖長吃飯時間,也減少孩子吃全穀類、蔬菜和肉塊等需咀嚼食物的意願,讓纖維素攝取量也變少。
 
咀嚼的能力是漸進式累積的,不能期待孩子長到某個年齡就突然很擅長嚼碎食物,所以從嬰幼兒階段就要逐步轉換食物型態,一路從泥狀、糊狀、較軟塊狀,到剪碎或小塊;如果一直吃過於柔軟的食物,或是以流質奶類為主食,會讓孩子的咀嚼吞嚥相關肌肉無法好好發展。
 
 
偏軟食物VS.較需咀嚼食物
 

偏軟食物

較需咀嚼食物

蛋糕、甜麵包、粥、米糊等

糙米飯、紫米飯、五穀雜糧飯等

蔬菜泥、蔬菜汁等

豌豆莢、芹菜、蔬菜棒(如胡蘿蔔、小黃瓜等)

果汁(如柳丁汁、蘋果汁等)

新鮮水果(如切塊柳丁、蘋果、芭樂等)

碎肉加工品(如漢堡排、熱狗、雞塊等)

原塊肉(如肉片、肉塊等)

 

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嬰幼兒從4到6個月就可以開始用湯匙餵食副食品,1歲後就應以一般食物為主食、奶類為副食,以訓練咀嚼與吞嚥的能力,為將來轉換成固體飲食做準備。父母可視孩子年齡與個別發展狀況來調整食物型態,讓孩子逐步嘗試、習慣不同硬度、韌度的食物,慢慢加強咀嚼能力。

另外,確實的咀嚼也影響孩子的腦部發展,因為咀嚼可增加腦部血流量、刺激腦部細胞,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學習效果和記憶力。另外,咀嚼也有按摩牙齦和清潔牙齒效果,有益牙周健康;學齡前足夠的咀嚼還能幫助口腔齒顎發展,以及舌頭、嘴唇等口腔器官靈活度,並減少咬合不正和齒列不整機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