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親子之間 學前教養 被子女情緒勒索了嗎?破解孩子常用的發脾氣勒索模式

被子女情緒勒索了嗎?破解孩子常用的發脾氣勒索模式

出處/ 2018年4月號/第369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5954
收藏 瀏覽數 : 25954
被子女情緒勒索了嗎?破解孩子常用的發脾氣勒索模式
近年發生名校生不滿分手而潑酸、資優宅王殺女友的血腥社會事件,讓不少家長心生警惕,進而思索:該怎麼讓孩子從小學會處理失落、不甘心、憤怒等情緒,長大後才不會因無法調適負面情緒,而失控自殘或傷人,甚至成為恐怖情人?到底小孩會用那些方式勒索父母?而當孩子情緒勒索時,父母又該如何反應?
 
年輕人不願和情人分手,忿而潑酸、殺女友的血腥社會事件,讓很多父母關心,要怎麼讓孩子從小學會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旭鎧指出,上述情傷案例擦槍走火的行為背後,都顯現出當事人孩提時期沒有學會合適的「討愛」方式,才導致長大後依然採用較原始(搶或擄)的方式,向所愛的人索討內心渴望的關愛或物質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王意中臨床心理師也表示,孩子善於模仿,一旦孩子觀察到媽媽對爸爸,或爸爸對阿公、阿嬤常用哪幾種方式溝通,基於「模仿是安全的」,而且「履試不爽」,孩子很快就學會。此外,還會加碼演出,以類似招數對待爸媽,所以大人千萬要記得身教的重要,不要一再示範不佳的溝通方式。

王意中發現,教養孩子有點像拔河,「兩歲擺不平,三歲就別想贏;小班中班搞不定,大了就更束手無策。」所以當幼兒用不適當的方式溝通時,父母不能自亂陣腳慌張無措,也不能自我安慰:「只不過給他玩一下,沒那麼嚴重,孩子長大就懂了」;或怕鄰居聽到孩子哭鬧尖叫會丟臉就妥協……因為這很容易被孩子看穿,「這就是父母不斷在秀自己的底線。」延伸閱讀:不想追著餵飯,如何讓小學生學會生活自理

「情緒勒索」常套模式
3種孩子常用的勒索話語
 
看到「情緒勒索」相關書籍高居暢銷書排行榜,淑惠忍不住慶幸自己當初有堅守原則,避免陷入親子間的情緒勒索循環。原來淑惠的兒子在三歲時,曾為了買玩具賴在地上打滾、哭鬧不休,淑惠雖然覺得難堪,卻知道此時絕不能讓兒子「得逞」,於是忍受旁人異樣眼光,陪哭鬧的兒子10分鐘後,平靜地告訴兒子,再3分鐘後就要離去。時間到了,淑惠毫不遲疑離開,大約走了十步,兒子立馬從地上彈起直追,從此以後,再也不敢隨便吵著要買東西。
 
家人間的情緒勒索,通常是一種關係霸凌,是基於愛為出發點才發生的。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說,情緒勒索者通常不會在意被勒索者的心情和感受,而且會讓整個對話沒得商量,所以和一般溝通強調彼此理解接納或共同協商大不相同。

張旭鎧職能治療師也表示,孩子為了達到目的,獲得想要的東西,通常很善於利用話語讓對方無法拒絕,這些話語也許和當下討論的話題無關,但父母或同學往往會因此陷入情緒考量,而無法拒絕,也無法針對勒索者的需求或想要的內容做溝通。「當孩子清楚說出情緒勒索的話語時,通常對話已經快結束了,因為答案往往只剩『要』或『不要』,雙方再也無法溝通。延伸閱讀:孩子吵,阿公阿嬤全買單?隔代教養遇上情緒勒索如何解

張旭鎧分析指出,一般說來,孩子常用3種父母在意的感覺來威脅父母:

1. 挑戰父母的價值感

孩子的需求》爸爸為何不肯幫忙?爸爸快伸出援手啦!

情緒勒索話語》爸爸,你不會組積木嗎?為何不幫我?我以為爸爸都很厲害!

2. 利用父母的罪惡感

孩子的需求》家裡沒有做科展要用的顯微鏡,但一台顯微鏡很貴,得想辦法讓媽媽掏錢買。

情緒勒索話語》媽,沒法買顯微鏡沒關係啦!反正科展沒得名,同學笑一笑就沒事了。

3. 動搖父母的安全感

孩子的需求》爸媽為何不接送我上下學?走路很累耶!

情緒勒索話語》我自己上下學就可以了,應該不會那麼倒楣遇到壞人吧!

情緒勒索展現在外的行為,不一定全都是聽起來不具威脅性的酸言酸語,也可能是孩子突然情緒暴衝、吼叫咬人、動手攻擊、自己用頭撞牆,或沉下臉冷戰、不吃飯,試圖擊中父母的情緒要害,讓父母不得不就範。
 
年紀太小的孩子,可能情緒暴衝到撞地板、撞牆壁、咬爸爸媽媽,張旭鎧說,類似這種會影響到雙方健康或危及生命安全的行為,父母應在第一時間就要出手制止,如果孩子接著就啜泣、抱怨或生悶氣,就讓他逐漸冷靜,父母再溝通處理即可延伸閱讀:你的孩子成了婆婆的孩子?怎麼溝通不傷和氣
 
當孩子情緒勒索時
父母該如何反應

當孩子情緒暴衝亂說話時,父母第一時間的反應,會決定勒索危機究竟是「拆彈」或「引爆」。張旭鎧職能治療師提醒父母,千萬不要跟著孩子的情緒走,要冷靜下來,不動怒、不傷心的想著:「孩子只是不知如何表達想要的東西。」接著,父母不要被孩子的話語引導,而陷入孩子設好的另一個話題中。

以上述情境為例,當孩子說「爸爸你不會組積木嗎?我以為爸爸都很厲害!」爸爸很容易就陷入「不出手幫忙,好像代表爸爸不夠厲害」的陷阱。其實爸爸可以跳開來回應:「爸爸在忙,不是不會組積木,你自己先玩,待會有空,我會幫你。」

此外,大人不要硬碰硬,給孩子一點時間冷靜,同時也讓孩子知道,用這種情緒暴衝或爸媽沒法接受的方式,是沒辦法和父母溝通或得到他想要的東西,鼓勵孩子嘗試以其他方式和父母理性溝通。

面對愛用頭撞牆來要脅的孩子,張旭鎧強調,如果孩子撞牆後哭鬧,父母立刻屈服,孩子就會知道「這是父母的底線,可以成功勒索」,那必定食髓知味。
 
不過,制止孩子勒索的第一步,也不是火上澆油說:「好呀,你就去撞頭呀」,而是父母應該用手擋在孩子的頭和牆之間,讓孩子撞牆時中間有個手掌當緩衝,撞完後父母手掌拿開但不說話,讓孩子知道自己撞牆後,大人並沒有屈服,之後傷害自己的行為就會減少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也說,孩子會聰明的把許多事歸責於父母,父母也許會隱約感覺不對勁,但又不得不順從孩子,以便讓罪惡感或擔心感下降,這會導致惡性循環,到最後,即便父母不想參與,卻找不到方法「暫停」,只能任由勒索模式愈演愈烈。「孩子會不斷換方法來測試大人底線,到了青春期,甚至會傷人傷己。」延伸閱讀:從阿嬤家接回孩子後,怎麼調整小孩被寵壞的習慣

 
先處理情緒
再和孩子冷靜溝通
 
改變孩子情緒勒索行為的重點,在於「如何冷靜」及「冷靜之後如何處理」。王意中提醒,想要孩子冷靜,父母不能迎合討好孩子,更不能示範「反勒索」來要求孩子:「好啦!你不用讀書啦!以後到路邊要飯好了。」這對孩子傷害很大,而且會令他堅信「此法很容易奏效」。

當孩子要不到東西,對爸媽哭喊:「我討厭你們,我不愛你們」時,也要謹慎處理,不要給孩子有機可乘,反而要跟孩子說「不管你愛不愛我們,我們都很愛你。」延伸閱讀:避免爺奶養出慣寶寶,教養專家教你這樣做

當孩子用語言或動作挑起父母情緒或不耐煩時,父母若當下不知該如何正確回應,可以先對孩子說:「你先冷靜下來,想想剛才說了什麼。」一方面讓孩子有事情做,父母也可藉此機會轉過身,自己先深呼吸三次,想辦法在瞬間恢復平靜,再客觀處理事情。

也就是說,「打破模式」的重點是:以前孩子尖叫或不說話,父母就回應,但現在面對孩子的尖叫、哭喊,可以不急著回應,然後自我覺察:「我為什麼會害怕?我的想法和感覺合不合理?我的教育原則為何要因為孩子的要脅而打破?面對孩子的施壓及拒絕,我承受壓力的調適感覺是否自我設限了?孩子不順心時,這樣的尖叫或哭鬧合理嗎?孩子如何表達怒氣,我才能接受?」

張旭鎧說,當雙方冷靜後,可以抱著孩子聊聊,鼓勵他用大人或一般人都可以接受的方式溝通。「當然一開始就處理最好,但如果孩子已經習慣情緒勒索的方式,任何時候改變都不嫌晚。」只要有心溝通,都能改善孩子的情緒調適及表達能力。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