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吃出健康 保健食品 步入中年後,怎麼選對營養補充品?

步入中年後,怎麼選對營養補充品?

出處/ 2018年6月號/第371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8018
收藏 瀏覽數 : 28018
步入中年後,怎麼選對營養補充品?

藥局裡琳瑯滿目的保健食品,用途各不同,究竟步入中年後,該不該補充保健食品?專家指出,營養補充品是為了「補不足」,而不是為了治病,只要觀念正確,適當補充保健食品的確有益處,但該如何吃效用會更好?


失眠、關節痛、火燒心、健忘……這些隨著年紀陸續出現的惱人症狀,一點一滴地侵蝕掉對健康的自信,相信這是很多中高齡者共同的經驗。此時親友間互相傳說的保健食品就像「明牌」一樣,好像有挽救人生的效果。很多人家裡的保健食品甚至堆得像座小山,這麼多的瓶瓶罐罐,怎麼可能吃得完?究竟怎麼吃、吃什麼才能正確補到營養? 
 

有「不適」要先就醫
切勿將保健食品當藥服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楊素卿指出,當有明顯「症狀」發生時,要先就醫找出病因,不要以為保健食品是萬能的而盲目補充。譬如很多人膝蓋不適時,會服用軟骨素、葡萄糖胺、膠原蛋白或鈣片,吃了一陣子未見好轉,痛到不行而就醫才發現是關節腔狹窄、軟骨磨損等問題。像這類情況,不知原因就補充保健食品,反而會耽誤就醫黃金期!

楊素卿提醒,保健食品畢竟是「食品」,並非藥物,有不適症狀還是要先看醫生,在就診、治療之後,再以保健食品來輔助調理才是正確作法。
 

長期吃可改善體質
但「挑對」是關鍵

有些慢性病,像是腸胃功能不佳、免疫力不好等,除了就醫對症治療,還需要長期調養,只要不過度依賴,就適合以保健食品來改善健康。

楊素卿教授提醒,保健食品功效因人而異,不容易在短期內看到顯著的效果,民眾不宜抱持速效的錯誤期待;另一方面,調理體質也必須對自己的問題有深入了解,不太可能「一瓶改善所有問題」。

譬如「免疫力不佳」通常需要較長的時間調理,像是過敏、易感冒、易受感染等都屬於免疫問題。其中以「過敏」為例,要處理過敏往往需要搭配腸道功能調整、抗發炎、抗氧化、維生素B群等多種功能的產品,甚至必須加上運動及改善生活作息,長期多管齊下才可能明顯改善。

如果民眾對於自己的體質及健康狀況理解不夠深入,就容易產生錯誤期待,以為產品無效,或者「年紀大了,身體本來就會越來越糟」。

此外,民眾選擇保健食品常未考量「自身的疾病」,聽說某樣東西好,就以為自己吃了也跟別人一樣有效,結果到最後沒有改善體質,反而加重病情。微笑藥師藥局廖偉呈藥師舉例,像是三高疾病的人,有許多服用保健食品的限制;或有免疫疾病、癌症的人,猛吃多醣體反而可能使免疫系統失衡。所以挑保健食品,不能只考慮產品功能、口碑、有效性,更要留意產品是否與自己的疾病有衝突。
 

依年齡挑階段性產品

50~65歲退休前是一個健康總體檢的階段,如果過去生活習性不好,很多負面因子容易在此階段累積成病而爆發出來;然而,此時多數人還在職場上奮戰,常外食、應酬、工作壓力大,這些不良因子短期內難改變;所以,這十幾年間常處於「蠟燭兩頭燒」的情況,更是需要補充營養及維持健康生活型態的年齡層。

假如平時飲食均衡,不見得需要額外吃營養補充品;若平時飲食不均衡,則可先針對各階段的體質變化及容易產生的疾病,補充保健食品。
 

50歲前
葉黃素、鈣片為主
防癌、護心血管和保肝為輔

現代人文明病多,有些人50歲前健康就出問題。楊素卿教授引用研究報告指出,臺灣地區45~64歲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以「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肝病(慢性肝炎、肝硬化者)」為前三名,可用預防這三類疾病,作為選擇保健品的參考。

假如是正在進行治療的癌症患者,更應注意營養的補充,包括熱量、蛋白質以及維生素等都要充足。建議先以「營養均衡的飲食」來增強體力,若食慾很差,可考慮高蛋白或針對癌症病人的營養補充品。廖偉呈藥師補充說,每日可攝取(有效成分)約1.5公克的Omega-3,對於癌友的健康也有幫助。

另外,廖偉呈藥師建議常用3C者,可盡早開始補充「葉黃素」來護眼,因為葉黃素就像是黃斑部的太陽眼鏡,可以減少藍光對黃斑部的傷害;若是長時間觀看3C引起眼睛酸澀,可選擇富含花青素的護眼配方,除了可以維護眼球的微細循環之外,更能調節眼睛睫狀肌的緊繃張力,改善因重度依賴3C產品而引起的眼睛疲勞。40歲起,開始有骨質流失問題,可補充鈣片等強健骨質。
 

50~65歲
女性可考量緩解
更年期不適的保健品

此年齡層的人多數尚未退休,除了生活壓力大,生理機能也加速衰退中,而女性則容易發生更年期不適的症狀。

從預防的角度考量,楊素卿教授指出,根據調查,目前全球使用最多的保健食品,包括關節保養、更年期、腦力保健、心血管呵護等;而臺灣最常使用的保健食品則包括腸胃道保健、護肝、免疫調節、護眼、營養補充等。單一保健食品有時含有多種成分,建議有疾病、不適症狀者,特別像骨關節、心血管問題,請先就醫確認問題所在,才不會盲目服用,又延誤病情。
 

65歲以上
可著重免疫力提升
但要留意藥物的交互作用

此階段的人多半已退休,工作壓力雖減小,但身體機能退化,包括腸胃功能、食慾都下降,容易導致營養失調;而有些人在病後、術後的營養需求也大量增加,所以這階段營養保健品的重要性就會提升。

若想藉著保健品來維持健康,對於自己的體質必須有正確的認知,譬如先前提到的「想提升免疫力,要先考量自身疾病,再多管齊下調整」,若難以判斷,最好先諮詢藥師或營養師。

楊素卿教授建議此階段可針對營養補充、心血管保健、免疫力提升這三個方向來加強;並提醒此階段因服用藥物的頻率增加,請多留意藥物與保健食品是否有衝突。

另外,這階段的人常有黃斑部病變、乾眼症、老花眼等問題,廖偉呈藥師建議挑選「葉黃素+魚油」配方,其中葉黃素可預防黃斑部病變,魚油可促進葉黃素吸收,且抗發炎。有乾眼症者,再搭配熱敷眼睛,可改善乾眼不適。

除了上述產品外,「安素」也是常見的營養補充品,可以「替代正餐」,且不限於病患使用。廖偉呈藥師強調,一罐安素的營養要當成「一份正餐」來看待,並不是補充越多,病就好得越快;倘若像糖尿病患在正餐之外又多喝安素,反而會造成負擔及危險,這點需要留意!


為何吃了銀杏
卻沒改善記憶力?

微笑藥師藥局廖偉呈藥師說,不少研究顯示,補充「銀杏」可以「提升大腦微細血管的血液循環」,並可「抗氧化」,因此被認定可「提升記憶力」;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靠吃銀杏提升記憶力。

原來,影響記憶力的因素不只有血液循環,其他像神經傳導物質是否足夠,也會影響,如果是後者讓思考不順暢、記憶力不佳,吃銀杏幫助不大。另外,很多70歲以上長者的腦功能已經退化到某個程度,此時再吃銀杏,也可能無效。

廖偉呈藥師建議一般人若想保健大腦,50、60歲就可以嘗試補充銀杏跟魚油,不須等到70歲。甚至有些族群可以從40歲開始吃銀杏,包括有糖尿病、抽菸、間歇性跛足、手腳易冰冷的人,這些人的血管末梢循環較差,適合長期保健。但若最近服用的藥物含有阿斯匹靈,就禁止服用銀杏,以免造成出血不止。

現在保健食品之所以熱門,是因為濃度高,對於缺乏大量營養的人來說,效果不錯;但楊素卿教授提醒,「真食物的營養」永遠比保健食品均衡,因為食物中還有許多營養成分是目前未知的,所以最好還是能直接吃美味的真食物,並且做到各大類均衡,才是根本之道。畢竟真食物的營養價值及品嘗時的美好感受,都不是瓶瓶罐罐可以取代的,提醒民眾,還是別對保健食品過度依賴!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