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光棍節,除了大採購、大優惠,你還想到什麼?其實這個日子最初是表示對單身者的尊重,早日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因此會有慶祝單身生活或為脫離單身辦的交友活動。根據內政部的資料,台灣適婚年齡者(20~50歲)的未婚率節節升高,2017年男性未婚率突破半數達到53.0%,女性則為43.5%。但單身就等於魯蛇嗎?一份2013年發表於線上《PLOS ONE》的研究指出,人際關係「質比量更重要」,與配偶關係緊張和配偶態度缺乏支持者,明顯地更容易罹患憂鬱症。
該研究由美國密西根大學學者進行,研究對象包括25~75歲的美國成年人,共有4,642位。調查以關係品質及社交孤立作為測量評估,在1995~1996年先完成基礎的調查,後續並進行為期十年的追蹤,結果顯示,無論個人社會互動的頻率為何,與配偶、家人和朋友「關係的品質」是導致重度憂鬱症的重要風險因子;且進一步發現,與配偶關係緊張或配偶態度缺乏支持者,明顯地更容易罹患憂鬱症,沒有配偶者則沒有增加的風險;而關係品質最低者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七分之一)比關係最好者(十五分之一)多出一倍以上。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林家興說明,這份研究顯示了幾個重點:
1. 在測量社會關係,包括正向(社會支持)和負向(社會壓力)的問卷題目,因此具有代表性。結果顯示,不好的社會關係可以預測十年後的憂鬱症,這提醒我們,不論單身或已婚者,都要重視社會關係的維護。
2. 真正影響心理健康的社會關係為親密關係及家人的關係,比起朋友我們大多對於配偶或伴侶、家人有較多的期望,另外有文獻認為結婚是心理疾病的保護因子。這篇研究則指出,不好的配偶或伴侶關係反而不利於心理健康。
3. 最後一點是人際關係「質比量更重要」,不論是配偶、伴侶或家人,只要主觀感覺到他們的支持,將有助於我們預防憂鬱症的發生。(延伸閱讀:看見自己的孤獨,和它對話,找到讓心不焦慮的力量)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現今忙碌的社會,在婚姻、伴侶、家人的相處關係上,要求「量」的增加反而容易成為一種壓力,的確應該把重點放在「質」的經營。相處時盡量有互動交集,可以共同做些什麼,累積「好」的感覺,例如一起吃飯時不要各自玩手機,沒有交談;或是擁有共同的朋友、嗜好、放鬆的情境或去運動等。當發生爭執時,要告訴自己,是對事情有意見,而不是要跟對方過不去,坦誠、不隱瞞事情。了解彼此的優缺點,學習多看優點,練習多說正面的話。(延伸閱讀:談戀愛4種依戀模式你是哪一種?怎麼做兩人才能走得長久?)
葉雅馨提醒,從上述研究知道,伴侶之間如果沒有很好的關係,單身反而比較快樂,所以脫單的重點不在於趕快有個伴,而是應該想要有什麼伴。同時別忘了,維持好的伴侶關係是需要呵護,用心經營的。(延伸閱讀:友軟體覓真愛可行嗎?注意關鍵防詐騙,與對的人相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