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16年內政部的統計,台灣全國平均餘命80歲,馬祖高達87歲、高居全國之冠,可說是台灣的長壽島。但馬祖的下一步是壽命的延長嗎?顯然不是;因為長壽不是目標,健康的長壽、幸福的長壽才應該是真正的目標。
民國71年我第一次接觸到馬祖的醫療,前縣長楊綏生,是島上唯一的醫師、剛從台北醫學院畢業一年,當時雖是縣立醫院唯一的醫師,卻沒有任何住院醫師、專科醫師的訓練。
30年後,我在部落格寫了一篇「馬祖-長壽之島」,這篇文章也在馬祖日報刊載過;現在,我的健康講座,經常用馬祖當例子,健康靠自己,醫療、健保可以讓你死不了,不會讓你更健康的。健康飲食、生活活動力、預防醫學、疾病篩檢才是馬祖人能夠長壽的主要原因。
今年6月,湯雅雯應北醫的邀請,寫了”忘齡之島”這本書(天下文化出版),更詳細的從飲食、活動力、預防醫療各個層面,說明馬祖人長壽的秘密。
長壽只是過程,幸福才是目標
預期壽命87歲,已經接近極限;馬祖其實已經和日本沖繩島、義大利撒丁島、希臘伊卡里亞島這些世界公認的長壽之島並駕齊驅。但馬祖的下一步是壽命的延長嗎?顯然不是;因為長壽不是目標,健康的長壽、幸福的長壽才應該是真正的目標。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主任洪淑惠曾問過我,她擔心長壽只不過是把失能、失智的時間延後而且延長,到頭來還是會長期臥床,拖累家庭和社會;我的答覆是應該不會,但是我並沒有數據可以證實,乍聽之下,因為長壽了,所以生病的時間會更長,所以臥床的時間也更長了,但仔細想想,一個70歲的人和90歲的人相比,如果是發生中風或失智,哪個歲數的人會拖更久?當然是70歲,所以預防疾病、延後失能是有意義的。但我沒有數據,我就專程到了馬祖,去驗證這一件事。
失能、失智比率比台灣低
和馬祖衛生福利局討論過程中,知道他們剛做完老人普查,馬祖的重度失能率(需要臥床)是2%,這和衛生福利部全國性調查的3-5%,顯然是較低的;而失能率是9%,這單單指的是社區,若是再加上已住在醫院、療養院的,約是12%,和衛福部全國性調查的20%、學界調查的15%,也都是較低的;馬祖人長壽,但失能、失智率並沒有比較高。而由簡易的失智篩檢法對65歲以上老人進行篩檢,約有24%的疑似個案,這和全國的調查數字是一致的。這些現況證實了我的想法,馬祖絕大部份的老人仍然是無疾而終或是老衰而往生,並不是因為失能、失智、長期臥床而告終。
全國第一個衛生福利局
在整合衛生和社會資源上,馬祖在全國各縣市中是第一個設立衛生福利局的,其下設有長期照護科;對照衛生福利部,雖已成立了五年,但主管長期照護的單位仍然搖擺不定,早期先成立了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後有內政部轉過來的社會及家庭署,而原有的國民健康署、健保署,都分配了部份的責任。即使通過了長期照護管理法,長照的主管機關只知道是衛福部,但管理單位仍然分散尚無定位,反而是馬祖這地方機關先成立了,中央現規劃成立長期照護司,何時能正式設立仍遙遙無期。
醫養合一發展社區長照
馬祖成立衛福局做了些什麼?最主要的是「醫養合一」政策,就是把醫療和養護合一,過往依老人福利法設立大同之家,負責安養和療養,依醫療法設立連江醫院,負責醫療,依護理人員法設立護理之家,護理之家與大同之家有部份病人是同一性質的,這些都歸屬衛福局,就可以做好垂直分工整合,而不是兩個單位在做同樣的事,造成資源重疊。
依照中央的長照2.0的概念,就是要先發展社區長照,並且能逐漸生根茁壯;衛福局目前已在津沙和山隴開展,整合衛生與社會資源,也正逐步擴展到南竿其他的村落和離島,包括東莒和西莒。這些社區資源,都要民間團體和志工的投入,民間力量也有限,也必須要有政府的力量加以扶持。目前開辦的社區長照,備受關注,一旦此一模式成功,便能擴散推展至其他社區,成立更多社區長照。
2030馬祖整體發展
長照2.0不是萬靈丹,解決不了人口問題。劉增應縣長談到馬祖的未來,強調從經濟、產業、交通、觀光到醫療、長照等各面向,需要整體的發展,無法單靠長照因應島上人口老化問題。
他的總體目標是希望到2030年時,要將馬祖建設成一個經濟自主、產業繁榮、交通方便的幸福之島;而跟這議題有關的特別是青年政策,在就業、安家、鼓勵生育、育兒津貼、公托、公育等政策上都在逐步落實,出生率也已遠高於台灣。
長壽不一定是幸福的,有可能反而造成社會和經濟上的負擔;但從整體來看,劉縣長的發展策略非常具有說服力,也能讓民眾,特別是年輕人,看到希望和未來,這才是解決人口問題的真諦。
台灣的政治人物應該多看看馬祖的發展,多關心偏鄉的需要,我相信馬祖的經驗將成為台灣的一個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