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聰明醫療 治療與用藥 復健科,醫什麼?

復健科,醫什麼?

出處/ 2007年6月號/第250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910
收藏 瀏覽數 : 3910
復健科,醫什麼?

很多疾病除了開刀及吃藥,也需要適當的物理治療,恢復其生理機能,「復健科」便扮演這樣的角色,可是,你知道哪些疾病才要看復健科嗎?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又有什麼差別呢? 


復健醫學部過去是較冷門的科別,隨著全球老化人口攀升的趨勢,復健醫療在全球正掀起一波波的前進浪潮,而在台灣,各大醫院也摩拳擦掌於這塊大餅,綜合復健、運動、肥胖等領域,合併成立復健運動減重中心,開闢另一個新戰場。

哪些疾病,復健科幫得上忙? 

復健科治療的領域,原則上有四大類,分別是骨科復健、神經科復健、小兒科復健及心肺功能的復健。

骨科方面,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劉燦宏舉例,治療範圍包括頸背問題、扭傷、拉傷、五十肩、冰凍肩、足筋膜炎、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痠痛等病症。一般骨科醫師治療時會根據患者病情輕重給予藥物或開刀,但復健科幾乎90%不用藥物或開刀,多採取保守治療,利用較長時間讓患部復原。

以軟組織扭傷、拉傷為例,若受傷部位沒有血液循環經過,約復健1個月可恢復;若傷及肌腱、韌帶,約復健2~3個月可復原;上肢骨折約復健2個月;下肢則長至3個月。中風則要看位置和復健方式,通常3個月為復健黃金期,復健6個月後,病情多可穩定。

神經科病患有兩大類別,一為中風患者、腦外傷,二為脊椎損傷,復健醫療團隊將針對個別狀況,提供肢體復健、職能治療等,重建患者回歸正常生活圈的能力。

小兒科多針對腦性麻痺、發展遲緩兒童,強化其肌力、平衡感及語言能力。

至於心肺疾病患者,如肺氣腫、肺結核或呼吸衰竭等需長期使用呼吸器的慢性患者,復健團隊會給予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有何不同? 

■物理治療師:利用物理因子解開疾病枷鎖
進入復健科,放眼望去有近百台儀器設備、不同頭銜的醫療人員,民眾不禁會問:「物理治療、職能治療有何不同?」「我的病該尋求哪類醫師的協助?」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技術長陳弘欣表示,民眾到復健科,會先經由醫師診斷,根據病情研擬治療項目,再轉由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或語言治療師,專業「三師」接手後續治療計畫。

物理治療是利用物理因子,如光、電、水、冷、熱及力學等治療病患。物理治療師會先瞭解患者哪個身體組織受傷,尋找能改善的物理因子來治療。

以椎間盤突出為例,物理治療師瞭解突出位置後,嚴重者,轉至神經外科或骨科進行手術;輕微者,則採取物理因子治療。患者進行物理治療時,需先診斷疼痛是處於急性期或慢性期,此關涉後續的冰敷或熱敷,止痛後,由於椎間盤突出會合併肌肉痙攣,可用電療解除,搭配力學牽引,稍微打開脊椎間的間隙,讓肌肉放鬆,使椎間盤有空隙歸位。當症狀緩減後,復健師會考慮往後復發的機率,研判造成椎間盤突出的原因是肌力問題,還是坐姿不良,再運用各種物理因子設計一套治療計畫。

■職能治療師:助你回歸生活

很多民眾都誤以為「職能治療師」跟「訓練工作能力」有關。萬芳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技術長王淑真解釋,醫學上的「職能」意指人體的日常活動表現,如求學、工作、休閒、自我照顧等活動能力。復健方法也不同於物理治療,著重於協助患者生病或受傷後,仍能執行日常活動。

所以,職能治療師需瞭解個案的年齡、性別、興趣、能力、成長背景、生活環境等,設計適合的職能表現復健計畫,教導病人在疾病或受傷後,練習以剩餘的能力執行日常活動,減少依賴和增加個人自主性,提升身心障礙者的生活品質。

■語言治療師:讓語障、聽障者學會表達
至於「語言治療師」,顧名思義,就是負責語言障礙和吞嚥障礙個案的臨床診斷、評估與治療。治療對象包括:中風失語、口吃、唇顎裂病患、聲音異常、構音異常、失語症、聽力障礙、語言發展遲緩、腦性麻痺等。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