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老公最近開車狀況連連,黃阿嬤就又煩又氣,夫妻倆已經為此冷戰一星期了,搞得整個家裡氣氛很僵。原來73歲的黃阿公在三個月內就發生兩起車禍,一次是在家附近找停車位,迎面與機車擦撞,賠了對方二千元醫藥費;另一次則是倒車時不小心,撞倒一輛摩托車,賠三千元修理費才和平落幕。
黃阿嬤與黃阿公僵持的焦點是「高齡駕駛安全問題」,與入圍2018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編劇獎的電影《家族真命苦2》的寫實劇情相似。片中主角是七十多歲老爸,沉浸開車小樂趣,到處與朋友敘舊、玩樂,感覺被需要、有面子,自從發生追撞前車車禍後,家人擔心高齡駕駛會危險,基於安全理由說服老爸交出車鑰匙。但老爸覺得家人管太多、限制自由,於是家人間溝通出現衝突。這個看似稀鬆平常的家庭困擾被搬上大螢幕,且獲得編劇獎,顯見這問題值得被關注及探討,究竟該如何做,才能兼顧行車安全,又顧及長者的尊嚴?
通常高齡者開車發生交通事故後,老伴或子女基於安全理由,會想盡辦法說服他不再開車,有些家人甚至會偷藏車鑰匙,企圖阻止他開車出門,但習慣開車代步者通常會覺得行動受限而不願配合。專家建議讓高齡駕駛先做二項健康鑑別,再尋求解決之道,才不會陷入溝通困境。
以前老伴開車沒問題,最近為什麼頻頻出問題,家人應先觀察當事人是否身心有些機能出了狀況?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黃宗正表示,有些高齡者雖然頭腦健康,卻動作遲緩、經常跌跤,行動慢半拍以致反應不急,影響到開車的反應力;有些老人家則是已中度失智,可是外表看不太出來。黃醫師曾遇過一個病例,看起來是健康老人,但行為已失序,卻執意要開車,連老伴偷藏鑰匙都不管用,脾氣很凶,根本勸阻不了,因為他生病了,判斷力很差,不可能聽勸。
鍵別2
鼓勵高齡駕駛進行換照測驗
對於健康還不錯的老伴,黃宗正醫師建議,不要提出不開車的限制,避免引起僵局,宜採取不鼓勵開車,但若對方想開車,就不時溫和的提醒行車要更謹慎小心。例如:「開車要小心,年紀大了,機能會退化,判斷力、四肢靈活度可能會變差,平時要開慢一點,晚上或下雨天盡量不要開車。假如要轉彎、倒車時要多注意周邊人車,萬一出了車禍,不只自己受傷,撞到別人,還要處理理賠的問題。」甚至可以舉例說明:「像XX上次不小心撞傷人,後續理賠談不攏,還去法院協調好多次,後來賠了一大筆錢,讓全家都身心俱疲!」依照黃醫師的臨床經驗,多數老人家得到家人的關心與提醒後,行車會比較小心,也比較會減少開車的念頭。
搞懂「高齡駕駛換照測驗」
若是1942年(民國31年)7月1日以後出生的年長者,需於收到通知單後的3年內,至監理單位辦理換照;若是實施日前已年滿75歲,在實施日後有違規記點或吊扣駕照的年長者,也會收到需換發駕照通知,必須於3個月內辦理換照。
認知功能檢測有三個檢查程序,會初步瞭解駕駛人的三項能力,施測時間不超過20分鐘:
2. 近期記憶思考能力:考駕人需先看10個圖案,由施測者一一唸出,收起圖案2分鐘後,寫出剛剛看到的圖案,答對3題以上為合格。
高齡民眾可至部分公立醫院、衛生機關或監理機關委託之私立醫院、診所及體檢代辦所,進行體檢及認知功能測驗(監理機關僅受理認知功能測驗)。詳情可電洽:用路人服務電話0800-231035或【點這裡】,了解更多訊息。
家人常會覺得老伴、老爸看起來老了,身體機能變差,最好不要再開車,以免危險,可是為什麼老爸無法體會家人的擔心,還要開車趴趴走?黃宗正醫師建議,要跟老伴、老爸溝通這件事,家人需先學習三大換位思考的步驟,務必將自己變成老伴或老爸,站在他的立場想「我為什麼要開車?」最後不開車的決定也由老伴或老爸自己決定,才能減少溝通衝突。
家人最常犯的毛病是直接跟老爸說「不要開車」,結果常讓老爸大發脾氣、弄僵氣氛,黃宗正醫師表示,換位思考的作法是「先聽老爸講為什麼還想再開車?有何好處?」通常男人會將車子視為小老婆不是沒有原因的,能開車感覺很威風,能開車自由參加聚會很方便、有尊嚴;少了代步工具,似乎沒有腳一樣,會失去社交能力,突然之間不能開車,也會不習慣,很難適應。無論老爸還要開車的理由是基於情感、社交或交通方便,家人都要全程傾聽,讓老爸好好表達為什麼想繼續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