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熟齡照護 照顧家人 老伴愛開快車,該不該偷藏他的車鑰匙?

老伴愛開快車,該不該偷藏他的車鑰匙?

出處/ 2019年1、2月號/第378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1005
收藏 瀏覽數 : 11005
老伴愛開快車,該不該偷藏他的車鑰匙?
根據警政署統計,2015年國內造成死亡的車禍肇事者中,以70歲以上的駕駛人比率最高,依次是65~69歲,再來才是18~29歲青少年。高齡駕駛不只容易造成車禍意外,一旦發生事故,死亡率也較高。國外研究指出,70歲以上的高齡駕駛人,在死亡車禍事故率上,比35~54歲的中年駕駛人高出2.6倍,且年齡愈高,車禍致死率愈高。希望高齡老伴或老爸別再勉強開車,讓家人提心吊膽嗎?不妨試試本文提供的三個步驟,和長輩溝通看看吧!
 

一想到老公最近開車狀況連連,黃阿嬤就又煩又氣,夫妻倆已經為此冷戰一星期了,搞得整個家裡氣氛很僵。原來73歲的黃阿公在三個月內就發生兩起車禍,一次是在家附近找停車位,迎面與機車擦撞,賠了對方二千元醫藥費;另一次則是倒車時不小心,撞倒一輛摩托車,賠三千元修理費才和平落幕。

黃阿嬤勸黃阿公不要再開車,黃阿公反應十分激烈,覺得權力被剝奪,直言日後小心就好了,為什麼不能再開車?黃阿嬤頻Call住附近的兒女回家一起商量該怎麼辦?

黃阿嬤與黃阿公僵持的焦點是「高齡駕駛安全問題」,與入圍2018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編劇獎的電影《家族真命苦2》的寫實劇情相似。片中主角是七十多歲老爸,沉浸開車小樂趣,到處與朋友敘舊、玩樂,感覺被需要、有面子,自從發生追撞前車車禍後,家人擔心高齡駕駛會危險,基於安全理由說服老爸交出車鑰匙。但老爸覺得家人管太多、限制自由,於是家人間溝通出現衝突。這個看似稀鬆平常的家庭困擾被搬上大螢幕,且獲得編劇獎,顯見這問題值得被關注及探討,究竟該如何做,才能兼顧行車安全,又顧及長者的尊嚴?

 
打通溝通困境
先做二項健康鑑別 

通常高齡者開車發生交通事故後,老伴或子女基於安全理由,會想盡辦法說服他不再開車,有些家人甚至會偷藏車鑰匙,企圖阻止他開車出門,但習慣開車代步者通常會覺得行動受限而不願配合。專家建議讓高齡駕駛先做二項健康鑑別,再尋求解決之道,才不會陷入溝通困境。

 
鍵別1
檢視身心是否健康

以前老伴開車沒問題,最近為什麼頻頻出問題,家人應先觀察當事人是否身心有些機能出了狀況?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黃宗正表示,有些高齡者雖然頭腦健康,卻動作遲緩、經常跌跤,行動慢半拍以致反應不急,影響到開車的反應力;有些老人家則是已中度失智,可是外表看不太出來。黃醫師曾遇過一個病例,看起來是健康老人,但行為已失序,卻執意要開車,連老伴偷藏鑰匙都不管用,脾氣很凶,根本勸阻不了,因為他生病了,判斷力很差,不可能聽勸。

黃宗正臨床觀察發現,如果是身體有狀況的高齡駕駛,家人應用關心角度溝通,例如:「已經跌跤好多次,若再開車外出,我們很擔心!」反而比較好溝通,勸對方少開車的成功率較高。若長輩難以溝通,可用改善視力、頭暈或失眠等理由,帶長輩到老人醫學專科就醫,再順便請教醫師最近長輩開車頻出事故,能怎麼改善。醫師就會進一步評估健康狀況,給予協助,無論是施以鎮靜藥物緩和病人情緒,或是透過手足進行溝通,只要方法用對了,通常就能打消病人開車念頭。
 

鍵別2
鼓勵高齡駕駛進行換照測驗

如果75歲以上的老伴自認健康沒問題,身體還硬朗,堅持繼續開車怎麼辦?而且這類型高齡者人數眾多,又要如何鑑別?身為家庭醫學科醫師的台北仁濟醫院院長李龍騰,曾任職臺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那段期間他發現,居住郊區或偏鄉居民的視力、聽力及四肢活動力都算健康,因為郊區交通不便,如果不讓他們開車,老人家會抱怨不合理;但站在家人立場,老人家的身體仍會持續老化,如何確保老人的行車安全是需要被關注及提醒的。

對於健康還不錯的老伴,黃宗正醫師建議,不要提出不開車的限制,避免引起僵局,宜採取不鼓勵開車,但若對方想開車,就不時溫和的提醒行車要更謹慎小心。例如:「開車要小心,年紀大了,機能會退化,判斷力、四肢靈活度可能會變差,平時要開慢一點,晚上或下雨天盡量不要開車。假如要轉彎、倒車時要多注意周邊人車,萬一出了車禍,不只自己受傷,撞到別人,還要處理理賠的問題。」甚至可以舉例說明:「像XX上次不小心撞傷人,後續理賠談不攏,還去法院協調好多次,後來賠了一大筆錢,讓全家都身心俱疲!」依照黃醫師的臨床經驗,多數老人家得到家人的關心與提醒後,行車會比較小心,也比較會減少開車的念頭。

黃宗正醫師也提出更為積極的鑑別作法,家人可以提醒或說服老伴辦理「高齡駕駛換照測驗」,若能通過測驗或證實沒有罹患中度以上失智症,就能取得三年有效駕照,就有充分理由繼續開車。若沒有通過合格標準,家人就可依照檢測結果順勢與老爸溝通「不開車是合法,開車是違法」的觀念,讓老人家不再任性開車。
 

搞懂「高齡駕駛換照測驗」

全世界不少國家都有實施高齡駕駛換照,包含英國、日本、香港、新加坡、澳洲,臺灣是從2017年7月1日開始施行,年滿75歲的高齡駕駛必須通過測驗,合格才可以合法開車,駕照效期為3年。

若是1942年(民國31年)7月1日以後出生的年長者,需於收到通知單後的3年內,至監理單位辦理換照;若是實施日前已年滿75歲,在實施日後有違規記點或吊扣駕照的年長者,也會收到需換發駕照通知,必須於3個月內辦理換照。

台北仁濟醫院院長李龍騰解釋,高齡駕駛換照測驗的目的,在於檢核長者身心狀況是否合適駕車,檢查包含兩大項,一是符合駕駛的體檢,包括高齡駕駛人的視力、聽力、四肢等是否符合標準,二為認知功能測驗,初步檢測駕駛人是否有失智傾向;未通過認知功能測驗者,應至醫療機構做進一步檢查,檢查結果為中度以上失智症者,已不具安全駕駛能力,基於安全考量不予換發駕照。

認知功能檢測有三個檢查程序,會初步瞭解駕駛人的三項能力,施測時間不超過20分鐘: 

1. 對時間及空間的正確認知能力考駕人需寫下檢查當日的年、月、日、星期與當時所在地,共5題,答對4題以上為合格。

2. 近期記憶思考能力:考駕人需先看10個圖案,由施測者一一唸出,收起圖案2分鐘後,寫出剛剛看到的圖案,答對3題以上為合格。

3. 測試判斷力及手腦並用能力:考駕人需畫出指定時刻的時鐘,計有7項評分,得分4分以上為合格。

高齡民眾可至部分公立醫院、衛生機關或監理機關委託之私立醫院、診所及體檢代辦所,進行體檢及認知功能測驗(監理機關僅受理認知功能測驗)。詳情可電洽:用路人服務電話0800-231035或【點這裡】,了解更多訊息。

 
3步驟換位思考
讓老爸自行決定不開車

家人常會覺得老伴、老爸看起來老了,身體機能變差,最好不要再開車,以免危險,可是為什麼老爸無法體會家人的擔心,還要開車趴趴走?黃宗正醫師建議,要跟老伴、老爸溝通這件事,家人需先學習三大換位思考的步驟,務必將自己變成老伴或老爸,站在他的立場想「我為什麼要開車?」最後不開車的決定也由老伴或老爸自己決定,才能減少溝通衝突。

 
Step1. 傾聽開車理由

家人最常犯的毛病是直接跟老爸說「不要開車」,結果常讓老爸大發脾氣、弄僵氣氛,黃宗正醫師表示,換位思考的作法是「先聽老爸講為什麼還想再開車?有何好處?」通常男人會將車子視為小老婆不是沒有原因的,能開車感覺很威風,能開車自由參加聚會很方便、有尊嚴;少了代步工具,似乎沒有腳一樣,會失去社交能力,突然之間不能開車,也會不習慣,很難適應。無論老爸還要開車的理由是基於情感、社交或交通方便,家人都要全程傾聽,讓老爸好好表達為什麼想繼續開車。

 
Step2. 引導至安全駕駛話題

透過傾聽,家人可以探尋及搜集到老爸喜歡開車的理由及反對不開車的原因,以及最在意或不在意的資訊,將資訊分門別類後,再引導老爸轉移到開車安全的議題,例如:跟老爸聊聊之前交通事故的發生情況,會不會是年紀大了,視野有死角、手腳不靈活造成?如果再發生的話,家裡有誰最擔心及傷心?家庭經濟會不會受到影響?這個階段的引導作法,是透過聊天方式讓老爸意識到安全開車及家人擔心的重要性,引導過程中,也可以將高齡親友參加高齡駕照測驗的資訊一併加入,當作是給老爸做決定的一個提點,讓他好好思考不開車的可能性。

 
Step3. 建議替代方案

透過傾聽及引導的作法,或許高齡者已在考慮是否少開車或不再開車,但接下來的問題是沒有了車,等於沒有代步工具,要如何填滿生活重心?如何讓移動變得很方便?還能保有充實的社交生活?假如沒有替代方案,很難讓高齡駕駛輕言放棄開車;反之,如果家人給予的替代方案能夠讓老爸滿意,或許他就會答應不再開車了!

 
【實戰經驗分享】
醫師提出替代方案
讓高齡老爸同意不再每天開車

李龍騰醫師曾向高齡老爸建議替代方案,打消了高齡老爸不要買車及每天開車的念頭,分享如下。

李龍騰醫師出生雲林縣水林鄉,是靠海農村。父親一輩子務農,在世時即使已80歲,還是不時會騎著摩托車巡田、載肥料施肥、噴農藥,李醫師雖然擔心騎車的安全性,但是沒有車很不方便,幸好鄉間道路車輛少,只能叮囑父親要注意安全。

記得父親70多歲時,有段時間表示想買一部二手車方便載肥料到田裡施肥,但田間路徑狹窄,開車沒有比騎摩托車來得安全,很容易陷入田間水溝很危險,李醫師讓父親理解開車的危險性,慢慢打消買車念頭。

不過,之後父親還是會提起開車載運肥料比較方便,李醫師理解父親的失落感,也希望年邁的父親不要再下田耕種,於是想辦法轉移父親的注意力,除了幫忙載送肥料到田裡外,同時帶著父親參加廟會活動或跟團旅遊,轉移失落情緒。

頻繁參與社交活動、與同儕交流後,父親發現許多老農沒有繼續耕種,是用租賃模式交給年輕人耕種。後來高齡父親也嘗試這個模式,從此不再每天騎著摩托車巡田,還樂當顧問指導年輕人種田,讓全家都放心。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