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健康加油站 新聞專區 嬰兒餐餐溢奶,如何避免「胃食道逆流」?

嬰兒餐餐溢奶,如何避免「胃食道逆流」?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5474
收藏 瀏覽數 : 5474
嬰兒餐餐溢奶,如何避免「胃食道逆流」?

許多新手爸媽面臨寶寶餐餐吐奶,往往都很措手不及。雖然專家都說,寶寶溢奶是正常現象,有可能是餵奶方式不當、餵食過量或「胃食道逆流」造成,除非吐奶,否則家長可以不必太擔心,但到底溢奶和吐奶差在哪?怎麼區分呢?寶寶若有「胃食道逆流」,該怎麼辦?
 

寶寶6個月以前溢吐奶
都屬於正常現象

六周大的洋洋,自月子中心回家後,爸媽觀察到他一天大概會有兩三次餐後吐奶,且大多為溢奶,而非噴射狀嘔吐,自行減奶後仍未改善,因此求診,經診斷為「生理性胃食道逆流」。

負責收治洋洋的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戴季珊表示,生理性胃食道逆流是健康嬰兒會出現的正常生理現象,常見於熟睡中的仰臥嬰兒或打嗝時。主要原因是餵食後胃部撐大,會增加短暫下食道括約肌鬆弛的發生,而當食道下括約肌閉鎖不全,就容易使得胃內的奶逆流回食道,甚至由口溢出。

「食道下括約肌」位於食道末端與胃噴門之間,平常是保持收縮的狀態,防止食物由胃部流入食道,只有在進行吞嚥動作時才會開放;因此,當食道下括約肌鬆弛或閉鎖不全時,就容易造成胃部的食物回流。

不過,隨著年紀的增長、胃容量慢慢增大、稠狀副食品的添加、坐著或站立的時間變多、短暫下食道括約肌鬆弛減少,生理性胃食道逆流便會逐漸改善。根據統計,約2/3的四個月大嬰兒,每天至少會吐一次;一直到7~12個月大才會逐漸改善,少數嬰兒甚至會持續到15個月以後才逐漸緩和。

戴季珊醫師提醒,假如嬰兒出現頻繁溢奶、吐奶時,應就醫鑑別診斷是否為生理性胃食道逆流,或是其他疾病引起。
 

若溢奶呈現噴射狀或持續超過15個月
就應懷疑是「病理性胃食道逆流」

「吐奶」和「溢奶」該如何區分?大多數的嬰兒在餵奶後,為了清除殘留在口腔內的餘奶,多少都會有「吐唾液」現象(spitting),這是正常的現象;而「溢奶」(Regurgitation)則是指食道或胃部的內容物不自主的流出於口腔之外;至於「嘔吐」(vomiting)則是指胃裡的內容物「被強而有力地排空」。

除了最常見的生理性胃食道逆流,嬰兒溢吐奶還有其他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蛋白過敏、幽門狹窄、腸道阻塞、腸道扭轉、先天性巨結腸症、先天性代謝異常、急性腎上腺不足,以及「病理性胃食道逆流」等。

一般寶寶的溢奶都是輕輕從嘴巴流出來,如果發現,寶寶的溢奶是強而有力、像嘔吐一樣呈現噴射狀,或溢奶的情形持續超過15個月,就應考慮是否為「病理性胃食道逆流」。常見主因包括胃部出口阻塞、下食道括約肌閉鎖不全、食道運動障礙等,好發於患有腦性麻痺、先天性心臟病、蒙古症、腸道畸形者身上。
 
戴季珊醫師也提醒,對於溢吐奶的嬰兒,家長一定要注意嘔吐物是否含有血絲或膽汁、餵食困難、體重增加不佳、呼吸道症狀、活力下降等情況,倘若出現上述警示症狀,就應儘早赴醫檢查。

 

如何避免寶寶因
「生理性胃食道逆流」溢奶?

對於確診為生理性胃食道逆流的嬰兒,少量多餐的餵食方式、頻繁拍隔、餵奶完保持直立的姿勢且避免激烈活動、睡覺時仰睡且抬高頭部、避免尼古丁接觸,都是可以緩解嘔吐狀況的小秘方。

建議家長可於餵完奶後,輕拍寶寶背部,幫助排氣,並將頭部檯高,或以棉被、忱頭保持身體成俯臥30~60度的姿勢,都有助於緩解寶寶溢奶的症狀。

戴季珊醫師強調,生理性胃食道逆流隨著年紀增長,症狀會逐漸改善,調整生活習慣也可緩解溢吐奶狀況。家長自行減奶,對於改善溢吐奶的情況並沒有幫助,反而會讓寶寶肚子餓哭鬧,因情緒激動而增加吐奶的機率,且整天奶量不足也會影響生長,造成更大問題。

關鍵字: 嬰兒溢奶吐奶胃食道逆流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