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健康加油站 好書推薦 發現攝護腺癌不等於末日,家屬可這樣安慰

發現攝護腺癌不等於末日,家屬可這樣安慰

出處/ 《男人的生命腺:攝護腺癌診斷與治療》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4752
收藏 瀏覽數 : 4752
發現攝護腺癌不等於末日,家屬可這樣安慰

一般民眾對於攝護腺癌這疾病有所誤解,認為得了「癌」,就「不好了」。事實上,攝護腺癌早期發現,治癒率高、死亡率低,針對非常早期低風險的患者,也可能先採取主動追蹤的治療方式。反倒是民眾對於疾病的恐懼,才是導致延誤就醫或者拒絕治療的主因。

專長為老人身心症診治的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蔡佳芬醫師,門診中遇過許多年長的男性患者有攝護腺方面的困擾。她為我們分析如何和患者溝通、給他們需要的協助。

攝護腺癌患者會遭受哪些心理衝擊?

相對於其他癌症,及早發現攝護腺癌,治療容易許多,症狀的痛苦度也較低,卻常有不少患者因為對死亡和性失能的迷思而延遲就醫,錯過治療時機。

迷思1》攝護腺癌=不治之症?

蔡佳芬醫師解釋,多數民眾聽到罹患癌症,就認為自己罹患了不治之症,對於攝護腺癌的患者來說,更容易有這樣的誤解。對病患而言,可能因此聽不進醫生的分析和建議,認為治療後病情可以控制只是安慰的說法。

家屬也需對疾病有基礎認識,否則可能因過度擔憂,而用激動的言詞回應病患,例如:「那就隨他決定好啦!反正過不了這關就死掉。」

其實,根據臺大醫院泌尿部統計,手術或者放射線治療對攝護腺癌都有相當不錯的效果,低風險者平均存活期可達15至20年;中度風險者平均存活期可達10至15年。

迷思2》手術後,尿袋掛一世?

攝護腺癌患者很容易產生失能的想像,因為攝護腺癌的病灶在男性的生殖器官附近,患者常會擔憂攝護腺手術對泌尿功能以及性功能造成影響。

蔡佳芬醫師說,有病患會先入為主地認為罹患攝護腺癌就一定得進行手術,一旦手術,接下來的人生都得掛著尿袋。跟尿袋為伍的形象,對於男性病患來說,會伴隨恥辱感跟自尊受損的感受。

事實上,臺大醫院泌尿部統計卻指出,接受手術的攝護腺癌患者,尿失禁的機率會依照病人的年齡和治療範圍而有所不同。雖然術後一個月,約50%至70%的病人尿失禁情況仍未恢復,需穿著尿布;但需終身穿尿布,無法控制小便者,只有約2%至10%。

迷思3》攝護腺癌術後,難重振雄風?

較年長的男性經常把攝護腺癌這疾病直接地連結到會威脅性功能。其實醫療科技日新月異,攝護腺癌有諸多治療方式,副作用也不見得會影響性功能,臨床上也有攝護腺手術後能再生育的案例,但不少病患仍擔憂手術後會失去男性象徵。

除了手術治療外,攝護腺癌也可能採取荷爾蒙治療,這項治療方式可能會讓病人有女性化的想像,尤其對於老年男性而言,擔憂這類治療可能損傷到性別尊嚴,這讓他們覺得很受傷。

上述3大類錯誤迷思,都需要醫師與親友一同來協助患者釐清。

本文摘自《男人的生命腺:攝護腺癌診斷與治療》一書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