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聰明醫療 健康迷思 痠痛貼布別猛貼!併用止痛藥,恐肝壞死

痠痛貼布別猛貼!併用止痛藥,恐肝壞死

出處/ 2020年1、2月號/第386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8481
收藏 瀏覽數 : 8481
痠痛貼布別猛貼!併用止痛藥,恐肝壞死
衛福部健保署統計,2017年有71萬8千名患者在門診拿痠痛貼布,總片數7,100萬片,給付總額超過1億2千萬元。如果用一片貼布長10公分計算,7,100多萬片全部攤平,可繞台灣約6圈。這還不包括民眾在藥局或出國自費購買痠痛貼布的數量……

不少人肩頸痠痛時,會先去藥局購買貼布或藥膏,哪裡痛就往哪裡貼。美國於2007年曾發生一名17歲的田徑選手Arielle Newman突然暴斃,經解剖發現是「水楊酸中毒」,體內積累太多「甲基水楊酸」(Methyl Salicylate)。這成分又稱冬青油,其止痛、消炎的效果比阿斯匹靈更快。經過證實是因為同時間使用痠痛貼布又吃消炎藥,結果不幸導致肝壞死。(延伸閱讀:貼布治痠痛,愈貼愈糟?

許多民眾會以為貼布不是藥品,哪裡痛,就貼哪裡;其實,能迅速止痛的痠痛貼布,大都含有止痛、消炎成分,這些成分會經由皮膚被人體吸收。輔大醫院藥劑部林申樺藥師強調,除了水楊酸外,市售痠痛貼布最常見成分為「非類固醇消炎藥」,這是藥品,貼太多痠痛貼布,會導致肝腎負擔增加,也有水楊酸累積過多的風險。

貼布裡「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的療效,與口服消炎、止痛藥相同,如果三管齊下:塗抹藥膏、服用止痛藥、貼痠痛貼布,「非類固醇消炎藥」會被全身吸收,容易藥物過量,造成腎臟負擔。許多患者不斷塗抹止痛藥膏,若皮膚有足夠時間吸收,可能在不知不覺間,累積相對高的劑量在體內。當超過安全劑量,未能即時代謝,很容易導致死亡。長期貼消炎止痛貼布,就像長期吃止痛藥,對健康不但沒有幫助,反而可能有害。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減少前列腺素合成,易傷腎

坊間越來越多含有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成分的貼布,內含普拿疼、水楊酸等藥物,具有止痛、消炎效果。林申樺表示,其實痠痛貼布與膏藥等傷腎的原因是: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會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當身體遭受撕裂、瘀青、發炎以及其他傷害,需要前列腺素協助復原。當前列腺素減少,會破壞腎臟自我保護機制,甚至造成急性腎衰竭。此外,過量非類固醇藥物(NSAID)也容易破壞腎小管,而產生急性間質性腎炎,影響腎臟功能。

 
貼好貼滿
可能造成皮膚傷害

林申樺表示,許多人習慣將痠痛貼布「貼好貼滿」,或一片貼一整天。有些人則是晚上睡覺時貼痠痛貼布,睡著時皮膚受傷沒感覺,早上醒來才發現長出水泡;也有人白天起床時,因忙碌而忘記撕下,造成使用時間過長,因此不建議睡覺時使用。(延伸閱讀:磁力貼及磁力項圈,可以消除肩頸酸痛與疲勞嗎?

民眾使用痠痛貼布,必須注意使用時間及劑量,貼太久恐造成皮膚過度的負擔及易引發過敏。一般痠痛貼布最佳用法是每次使用3〜4小時,不宜超過6小時。每天使用1〜3次,中間時間要取下,讓皮膚透氣休息。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