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目前已邁入高齡社會,2018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就占全人口的14%,預估2025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占全人口的20%,正式成為超高齡社會。你我都會變老,面對老化,或意外、生病造成的失能,我們的照顧模式是否也與時俱進?
75歲的于爺爺,身高180公分,海軍陸戰隊退休,罹患老人失智症。像個大孩子的他,住在家裡時,多次半夜跑出去,且都忘了回家的路,家人可謂心力交瘁!家庭會議後,家人決定把老爺爺送至機構照顧。沒想到隔些天兒子前去探望,發現爸爸被約束在床上。體能還行,只是記憶遺忘的于爺爺,不時在床上掙扎,兒子看了心裡好難過。轉眼半年多過去,于爺爺穿上了尿布,因為少下床走動,小腿肌肉量愈來越少。瘦瘦的雙腿,跟高大魁武的身材不成比例。
所謂「自力支援照顧」,指的是長者在自己可做的範圍內,有支配自我生活的意識,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快樂生活。自立支援照顧的概念,在鄰國日本早已推動多年,更是日本長期照顧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堅持照顧是為了每位長者的意願與尊嚴而存在!是依長輩的意願,讓老人家們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支援他們可以做想做的事,並且盡可能地維持原本的生活習慣。
飲食:每日至少1500大卡、喝水1500cc。
長者的基本能量需求,約每公斤體重 30 大卡;對於長期臥床者,熱量需求每公斤體重 25 大卡,體重超重或肥胖者,每公斤體重 20 大卡。另外也可參考國健署「老年期營養參考手冊」,以長者的「性別」與「生活活動強度」(低、稍低、適度或高)來計算,男性約1700~2250大卡,女性約1400~1800大卡。建議熱量要來自六大類食物(每天都要吃到),在每類食物中宜多加變化。
排便:1~2天至少一次。
足夠水分,人不老!
醫學報告指出,當人缺水1~2%會出現意識障礙;缺水2~3%則會發燒、循環機能受影響;當缺水達到7%,人就會出現幻覺;一旦超過10%,則可能有死亡風險,可見水對人體的重要。
不少行動不便的高齡者不敢喝水,是擔心頻尿跑廁所,會造成自己或家人的困擾。其實,白天應鼓勵長輩盡量喝足夠的水,晚餐後就要儘量少喝水,也要避免攝取利尿食物,如咖啡、茶、可樂及酒精類飲料,這樣能避免夜尿次數多而影響睡眠。夜間若常起床如廁,也可能增加老人跌倒的風險。
當然,也可選擇最簡單的方式,為家中長輩買有刻度的水壺,讓長輩每個小時喝幾口水,每天累積喝1500~2000CC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