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長輩最近同一句話總是要問兩、三次,聊天時頻率也和以往不同,似乎反應比平常還慢?不要輕忽,這可能是聽力受損所引起的失智症前兆!振興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張智惠表示,聽力和大腦運作息息相關,若有聽力上的問題,應盡早救醫,遵循醫生建議、挑選助聽器,才不會讓失聰影響到生活。
耳中風若能在黃金期治療
有機會恢復聽力
都會生活紛紛擾擾,聽力受損現在已經成為一種「文明病」,根據振興醫院統計,年輕人和老年人的就診人數都有所增加。張智惠表示,由於在家中不易進行聽力檢測,容易導致民眾對此輕忽。
另外,還有一種情形俗稱為「耳中風」,正式醫學名字為「突發性耳聾」。最常見的發病原因就是病毒感染,造成聽力喪失,若能趕在黃金治療期7~14天之內,提早發現和前往各大醫院、診所的耳鼻喉科積極治療,就有機會能讓聽力恢復。
值得注意的是,小病灶任由發展,也會變成大毛病,「因為我們的神經是活的,要是放著不管、沒有聲音刺激它,大腦接受聽力的部分會漸進式的持續退化。」張智惠醫師說道,「這也是為什麼會說聽力受損和失智有關,聽不到會造成認知能力的下降。」
振興醫院也鼓勵聽力受損的長者,應該每三個月到半年就要回來複診。而當身邊的人發現他們對話頻率比以前慢、表達能力不順暢,或是在反應上沒有比以前來的快時,就應該要有所警覺。(延伸閱讀:用「降噪耳機」聽音樂,可以避免被吃掉聽力?)
助聽器有健保給付嗎?
如何兼具美觀和治療效果
聽力受損可以藉由專業的治療來改善,甚至痊癒。但療效取決於就診的時機,「比如說,你可能已經有聽損的情形半年了,然後才來看醫生,那麼聽神經就可能已經受到損傷,那自然比只有聽損半個月的病患更難治療。」有鑑於此,張智惠醫師強調民眾應養成定期檢查聽力的重要性,因為唯有提早發現,才能掌握最佳的治療時機。
通常出現聽力退化的情形,醫師會建議配戴助聽器來輔助患者。不過有些人對此相當牴觸,因為覺得昂貴而拒絕使用。對此,張智惠解釋說,目前購買助聽器有部分的健保補助,兩耳聽力受損超過55分貝就可以申請聽障手冊,接著就可憑此冊來申請補助,減輕民眾負擔。
而對愛美的年輕族群來說,傳統的助聽器恐怕會讓他們感到排斥,也可能會擔心成為同儕嘲笑的對象。張智惠醫師指出,醫院遇到這種問題,都會主動給予他們心理輔導,推薦他們耳塞式的助聽器,外型看起來就像藍芽耳機一樣,不但不會很醜、反而還有一些與眾不同的時尚感。另外,有些人不喜歡耳朵進入異物的感覺,現在有些廠商也加強了耳塞式助聽器的通氣功能,長時間使用也不會感覺太悶。
「我們會盡量說服患者透過使用助聽器的方式,來讓生活恢復正常。不只是幫助自己,也是為了家人。但也還是會有固執的人不願意帶,這時候就會希望他們能定期回來檢查,讓醫院能追蹤、檢視其退化的程度。」每個人的狀況和需求不同,張智惠醫師建議如果不放心,也可前往醫院體驗不同廠牌和類型的助聽器,不須付額外費用,比起口頭上的說明,也多了一些親身體驗的經驗。另外,助聽器在長時間使用後也需要保養,建議可以定期回原廠檢查和維修。
助聽器是輔助工具
聽損嚴重者得植入電子耳
不過助聽器也不是萬靈丹,雖然對於輕、中度聽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對於重度或是先天性聽損的病患來說,它在使用上還是會有些的限制。至於,坊間傳聞使用助聽器能夠恢復聽力的說法,張智惠澄清,「助聽器就像是眼鏡一樣,算是一種輔助的工具,不是一個治療的方法。」
聽力受損狀況較為嚴重的患者,使用植入人工電子耳的方式,能有效改善聽力。「一般的助聽器對重度聽損患者來說,能幫助他們聽到聲音,但聽不清楚談話內容。因為助聽器只是把聲音放大,但聽不清聲音的還是很多。而電子耳則是能針對聲音清晰度再加強,讓你每個聲音都聽得很清楚。如果聽力受損嚴重到連語意分辨都很困難時,醫生會建議使用電子耳。」
不過決定要戴助聽器還是電子耳,張智惠說還是要看個人需求以及專業醫生的評估。「像是有些老人家年紀大了,他們不想要進行手術,裝人工電子耳上去的意義也不是那麼大,因此意願就比較小。不過對一些先天性聽損的小朋友來說,這個手術的受惠度就比較高,家長意願也相對較高。」
★ 電子耳VS助聽器,如何選?
人工電子耳是一種特別的電子裝置,和一般助聽器不同。助聽器主要原理是將外界聲音放大,放大的聲波一樣需要經過中耳、內耳轉為電波,再由聽覺神經傳到大腦。而電子耳會先將聲信號轉化為電信號,通過對電信號加以放大後,再轉換為聲信號,從而將聲音放大。
簡單來說,助聽器只是將聲音放大傳入耳朵,執行聲音分析的工作仍是由內耳來擔任。一般來說,內耳絨毛細胞受損的程度,會影響對聲音解析的能力,因此,若絨毛細胞受損嚴重,助聽器將無法提供足夠的補償。人工電子耳則是取代耳蝸的功能,直接刺激聽覺神經,但必須要有足夠的聽覺神經細胞存活,才能達到聽力補償的作用。
所以,助聽器對於完全失聰的病人,沒有太大的幫助,反觀使用電子耳在患者聽覺神經依然完好的情況下,都可以恢復聽覺,但是要通過手術植入。在進行電子耳植入手術時,醫師會於耳後方開一道3~4公分傷口,將「電極束」植入人體(耳蝸),並從外部配戴麥克風,麥克風收到聲音後會將聲音訊號轉為電子訊號,經由聽神經傳至腦幹和大腦。
通常植入人工電子耳費用昂貴,但是效果較好;助聽器則是價格範圍廣,可以選擇自己適用的,但是效果沒有電子耳來得出色。若將聽損比喻為民眾熟悉的近視,「電子耳」就像是眼睛動了雷射手術,而「助聽器」則是戴上眼鏡,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