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不少台灣民眾展開「報復性旅遊」,離島尤其成為國旅熱門選項,到小琉球、綠島浮潛,到澎湖、蘭嶼拍美照,全部炙手可熱……大量遊客為離島帶來觀光商機,卻也累積了難以消受的塑膠垃圾、海洋破壞與缺水缺電危機。究竟到離島旅遊,如何規劃綠色旅行,才能玩得盡興,又兼顧環保?
根據WHO的統計,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約三分之一的人面臨各種形式的隔離,地球也因為人類活動減少,自然環境得以慢慢復原,中國和印度等空汙大國霧霾大幅減少、義大利的運河水變清澈、天空回復湛藍、都市人看到難得一見的大型野生動物,讓今年適逢50周年的「世界地球日」(4月22日)格外引人注目!(延伸閱讀:2020經典旅遊小鎮,北部這些景點你還沒去過?)
然而,當大家在讚嘆大自然美麗的轉變時,海巡署統計卻發現,自7月中開始放暑假以來,每天進入綠島與蘭嶼的遊客高達近萬人,不但讓蘭嶼頻傳電力系統不堪負荷而跳電,綠島也因為在短短11天就承接超過居民30倍人數的旅客,物資嚴重短缺,居民甚至訂不到船或飛機回家。
而之前澎湖花火節,一週吸引近6萬人前往朝聖,比去年同期的遊客數增加了27%,用水量也較去年同期增加5000公噸,讓降雨不豐的澎湖面臨著缺水危機。同樣地,小琉球也因為遊客太多,浮淺區被形容「人多得像下水餃」,珊瑚礁被踩碎、遊客違法觸摸海龜的狀況頻傳。
新冠肺炎導致全球超過二十萬人死亡,卻意外讓地球得以休養生息,在全台報復性國旅的浪潮下,好不容易回復的環境再度被破壞,讓人不禁省思,這場世紀病毒風波,是否為大自然的反撲?
生態浩劫、病毒肆虐
無形中加重現代人的無力感
以前科學家預估溫室效應的影響大多在氣候異常、糧食短缺、土地面積減少等環境層面,卻沒想到2020年新冠病毒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以致命的方式直接威脅人命,並擴及經濟和政治層面,造成失業率、倒閉潮、死亡率同步走高,政治局勢丕變;這個情境終於讓地球人頓時體悟到真正的「大自然反撲」。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吳孟璋主任說,過去人類將自己放得太大,對大自然過度開發的結果,早已忘記了「人類跟大地的互動是緊密的」,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延伸閱讀:親子旅遊,教孩子什麼?)
很少人會去深層地思考,人是吃了地球孕育的食物之後長成的,而死後埋在土裡,又會腐化、分解而回歸大地,再度成為其他動植物生長的養分,如此生生不息。而人每一口吸進來的空氣,都在體內參與氧化作用、幫助新陳代謝,讓生命得以繼續;人體呼出的廢氣,也會回到空氣中,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空氣中所含有的物質及空氣品質,也會影響其他動植物的生存,所以連空氣也是生態循環的一部分。
環境中的動、植、礦物以類似這樣的互動,不論是以土地、水、火(燃燒或化學作用)、風(氣候、颱風)等形式,一直在進行物質、能量的轉換,但總歸都是在地球上進行。由於地球只有一個,資源是固定的,除非移民到外太空,否則或多或少、或遲或早,人與大自然都彼此依存、相互影響著。
吳孟璋主任引用國際知名氣候媒體《Carbon Brief》報導指出,光是2020年2月份的碳排放量(因為經濟活動減少的關係),就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5%,更能清楚看到,人類行為對環境的影響程度真的很大。(延伸閱讀:秋冬疫情再掀高峰?一張表搞懂「新冠肺炎」和「流感」差異)
人們通常不容易體認到「環境與我」之間的深切關聯,吳孟璋主任說:「生態心理學,談的是環境與人類的關係。其中談到大自然對人有療癒的效果,人在自然情境中待上一段時間,很自然就可以讓心靜下來;而另一方面,在大自然中生活,人們必須憑藉著自己的雙手親力親為,克服環境中各種挑戰才能生存下去,或完成目的,在這樣的互動過程中,人會感覺到自身的渺小與存在。」
有些富有的家庭,會將寵溺過頭的孩子送去上野外探索、露營等課程,讓他們遠離「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親身沐浴在大自然的原始中,靜下心來、變得虛心。其實「環境」對於人的身心發展很重要,只是往往被忽略。
除了防堵病毒,應思考
怎麼改善環境,才能重拾希望感
常接近大自然的人,像是農夫、喜歡戶外活動的人,會比都市人感受更深,也更能對「環保」身體力行,而不只是「理智上知道」,但不一定能做到。
然而,近年來的生態浩劫,加重了人心中的無力感,好像除了防堵病毒之外,我們對現況已經束手無策。其實,人類可以做得更多、更好。既然人類與地球萬物是一體的,而且根據前述Carbon Brief的報導,光2020年2月中,只是部分國家的經濟活動減少,碳排放量就已經減少25%;假設我們願意改善環境,未來一定能夠產生更大的效應,不但幫助地球,也幫助自己。
所以,環保不應流於口號,環保的內在意涵,應該是人類要體認到,透過自己的行為選擇,可能傷害到大環境,但也可以讓世界更美好,所以應該有意識採取好的行為,來改善這個獨一無二的生態環境。
最後,高雄市諮商心理師公會黃楷翔理事長鼓勵大家,新冠疫情確實難以捉摸、引起很大的恐慌,但「危機就是轉機」,在心理上,我們確實仍需要更大的彈性空間來做調適,但努力地調適,最終收穫必定豐富。(延伸閱讀:新冠肺炎最多無症狀感染,鼻過敏等危險群6招避免肺炎重症)
掌握4招,聰明規劃綠色旅行
愛護地球,需要你我共同努力。若每個踏上旅途的遊客,都能多一分環保意識,在每一個環節上,做出更節能減塑的選擇,自然能夠積沙成塔,減少土地與離島居民的負擔: